环球时报-环球网航空消息:对于即将到来的珠海航展,外界也对总部位于珠海的通飞公司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而通飞公司也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向外界展示一年多来的发展成果。据中航工业通飞总经理孟祥凯介绍,通飞公司在珠海的生产基地已经基本建成,目前已完成总装厂房、综合办公楼、动力中心、餐饮中心和停机坪等设施建设,能够满足飞机总装试飞的基本需要,航展前通飞公司总部将入驻珠海,珠海分公司将完成厂房工艺布局,开始装配生产;在本届航展上,“海鸥”300飞机将在展区和通飞珠海分公司进行地面展示,大家还可以在通飞珠海分公司总装厂看到此次收购的高端轻型公务机进行组装。同时,通飞公司还举办了一个“蓝天聚会,梦想飞扬”活动,将邀请航空爱好者驾乘小鹰500飞机进行体验飞行,并将举办“通用航空论坛”、“印象通飞”等一系列活动,签订飞机销售合同和合作协议,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使更多的人关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多年来,我国的通用飞机产业仅仅是利用各家航空企业的富余能力来进行研制和生产,因此也形成了产业规模小、产业成熟度低的现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32万架通用飞机,其中美国约占其中75%的份额,而我国目前通用飞机在册数量仅为900架,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据预测,未来数十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空域的逐步开放,我国通用飞机保有量将上升到5-10万架,也就是说每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架,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中航工业通飞正在做好自己的准备。
做我国通航产业的引领者
重组后的中航工业集团将通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战略层面,林左鸣总经理曾在多个场合表示,通航产业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基础,做活通航产业,不仅可以促成航空工业转型,而且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用航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外资和民营资本完全可以介入,因此通航产业的市场竞争也必定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而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的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通用飞机的需求量将近万架,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10%以上,一旦实施空域开放,这种需求可能会快速增长。中航工业副总经理、通飞董事长徐占斌说,面对这种即将到来的通航产业发展热潮,通飞公司正在加快做好相关准备,公司制定了“领先发展战略”,并在珠海建设“一总部(公司运营总部)、两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三基地(总装试飞基地、交付及客服基地、通航营运基地)的战略布局,以珠海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通用飞机研发、制造、运营与服务,高起点、全产业链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此外,还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中航工业通飞这个新生的企业来说,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中航工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及广东省的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在我国这一轮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成为推动者和引领者。
领先发展战略
通飞总经理孟祥凯说,“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这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新的通飞公司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提出以“创新国家交通体系,打造新型运输模式”为使命,实施领先发展战略,引领通航产业发展。一定是要走一条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之路,即不仅仅是给客户提供飞机产品,更多的是要关注服务,用服务来拉动制造,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价值。为此,公司提出了“领先发展”战略。通飞总经理孟祥凯介绍,所谓领先发展,主要是要实现‘四个领先’,分别是产品研发领先、商业模式领先、品牌价值领先和市场规模领先。但就现阶段来说,产品研发领先和商业模式领先尤为重要,公司的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产品谱系和产业链,形成活塞、涡桨和喷气式飞机的产品谱系,覆盖运动、农林、多用途和水陆两栖飞机以及中轻型公务机等系列用途,将这些产品推入国际市场并保持盈利,实现通航运营规模和效益国内第一,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目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一期规划的产品主要分三类:一是运5B、“小鹰”500、“海鸥”300等已经批量投产的飞机型号;二是运15-2000、“蛟龙”600等新研发的飞机型号,其中运15-2000是即将研发的9-15座新型涡桨通用飞机,航程和商载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蛟龙”600作为一款单船身四发涡桨综合救援飞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款水陆两用飞机。根据市场调研,“蛟龙”600在国内近期需求量在20架左右,未来15年,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可达60架;第三类,则是通过国际并购和国际合作研发的先进公务飞机。总的来说,这三类产品互相补充,各自有不同的市场定位。
在商业模式领先上,通飞也正在摸索属于自己的“通飞模式”。公司计划用1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能够提供通用飞机产品及全方位增值服务的制造商、运营商与服务商,成为通用航空产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并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来形成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持续增长。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的目标是形成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客户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包括零部件生产、总装交付、飞行员培训、航空俱乐部、通航作业、商业航空、FBO(私人飞机固定运营和服务基地)、商务会所、维修、租赁等多种业务;而在能力链延伸方面,公司也将全面增强产品研发、客户支持、市场拓展以及品牌运作的能力,形成制造、运营-创新研发-维修、FBO、租赁等通航产业全价值链的商业模式。而这个过程中,也会有相应的一些整合,比如目前已经整合了双阳、冀华、荆门、北京空际4家通航公司,未来还会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整合国内乃至国际的优质资源,加速通飞公司的发展。而实现了上述两项领先,品牌价值和市场规模的领先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加快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在中航工业通飞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边发展,边整合,边并购”的思路,其中就涉及到希望通过并购海外公司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市场的想法。今年早些时候通飞公司已收购了美国一家著名的实验类飞机制造商,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飞机零部件,以散件包的形式销售给航空爱好者,并且协助航空爱好者在其工厂内组装、试飞飞机,最终由FAA向航空爱好者颁发适航证,该公司在工装设计和部件制造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通过几轮艰苦的谈判,通飞公司最终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该公司部分实物资产、与债权人分享全部无形资产,并获得北美以外排他性试验机市场和全球非排他性取证类飞机市场权益。
此次收购还包括公司旗下4款复材通用飞机:其中两款是超轻型喷气公务机,两款为涡桨飞机。公司在今年7月完成了最后的法律程序,8月接收和回运了资产,并于10月底以前陆续运抵珠海生产基地。
孟祥凯透露,通飞公司在现有四类产品的基础上,将通过消化、吸收、集成、再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公务机。预计研发工作将于明年年初启动,明年下半年投入生产,争取2012年年底实现适航取证。通过此次并购,通飞在金属结构为主的飞机基础上增加了全复合材料飞机,并且直接从活塞和涡桨飞机跨入喷气式飞机行列,从原来的国内市场为主直接跨入世界通用飞机市场,实现了技术和市场上的新跨越,扩大了现有产品的市场基础。除此之外,通飞公司还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寻找机会,进行新的国际并购,进入主流市场(北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五大产业基地协同发展
目前,中航工业通飞将珠海、贵州、石家庄、荆门、深圳五地确定为通飞公司产业发展的五大核心基地,它们将涵盖通飞的四大核心业务,通用飞机制造业、通航运营与客户支持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新材料、航空及汽车零部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支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珠海基地主要是高端通用飞机的部装和总装,包括公务机和水上飞机;石家庄基地主要是农林飞机、运动类飞机的部装、总装;贵州基地主要是航空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荆门是浮空器制造基地;深圳是航空和非航空特种材料的研发基地。五个基地之间同时还有一些配套和协作。此外,通航的运营、服务、FBO等将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布局。
孟祥凯表示,2010年是中航工业通飞发展的起步年,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通飞公司要扛起发展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大旗,以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为目标,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以服务模式创新为手段,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获利空间,探索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通飞模式”和“通飞速度”,引领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相关专题:第八届珠海航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