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尹鸿伟发自昆明 东南亚的版图上,越南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无论其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在政治、经济上取得巨大进步,还是以前争取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持,先后打败法国殖民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或者更早以前与古代中国相处的智慧,并最终独立成国的历史。
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政治气候和经济利益的竞争令越南的形象更加醒目,其生存之道值得探寻。在时刻关心、学习“老大哥中国怎么做”的同时,越南也没有作茧自缚,其近年来不断与夙敌美国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也令外界称奇。
难以消磨的“去中国化”情结
历史上越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也是越南人不乐意承认的事实。幸运的是它在近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胡志明,他既有中国儒家的思想,又有西方民主和开明的作风。
作为当代越南的开国领导人,胡志明抓住了二战的历史机遇,奠定了越南南北统一、独立建国的基础,虽然其接受了苏联、中国的大力支持,但是都没有最终变成这些大国的简单翻版,尤其没有推行大规模的内部政治斗争运动,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可以说走出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但是越南也有过一些决策失误。例如其实现了南北统一后不但渗透了同为法国前殖民地的老挝、柬埔寨,还有意整合缅甸甚至泰国,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南半岛的枭雄地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黎笋领导期间,“敌视中国,倒向苏联”,公开出兵柬埔寨并长期驻扎,与泰国、中国在边境地区交恶10年之久,在中南半岛上一直都扮演着扩张主义者的角色,致使其国民经济发展被严重拖累。
黎笋1986年去世后,越南决心逐步摆脱战争国家形象,全面走上“革新开放”之路。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并着手改善对华关系。
现在,中国政府和民间商人都已经在越南投下了大量资金,许多的公路修建、矿产开发以及发电项目都由中国公司参与建设。当然,大量中国资金、机械和工人进入越南的繁荣场景,也让其国内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坐卧不安。
尽管从古至今越南一直希望完成“去中国化”,总想摆脱汉族文化对其民众的影响,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越南与中国在文化上、地理上始终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而面对这个广泛接壤的北方大国,越南始终都存有戒畏之意,成为其意识中最想摆脱的枷锁。自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实现正常互访后,越南国内一种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潮认为,和美国靠拢对于制衡中国的崛起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想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越南的外交走向。
对中国又迎又拒
曾经经历过长年战争苦难,又在后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尝到甜头的越南,已经不会轻易言战,而更多施与政治智慧来达到目的。国际政治的无情、多变与现实等特点,已经在越南身上表现无遗,无论与法国、美国还是中国这些曾经交战的国家,越南人都能撇开仇恨笑脸相迎。
发生在2009年的两件事情很能反映越南对中国的复杂心态。一方面,越南大量删除互联网上有关反华的言论,对刊登“引发中越仇恨”文章的《旅游报》作停刊3个月处理,抓捕3名反华的越南博客作者;另一方面,也对在此问题上“犯错”的高级干部实施严厉处罚,例如《越南共产党电子报》转载了一篇源自中国媒体的文章,文中一名中国海军军官称在西沙群岛进行演练的目的是为了“保卫祖国南海边疆”,曾任越共中央宣教部副部长的该报总编辑陶维括为此被处罚金3000万越南盾(约1700美元)。
这样看似“矛盾”的情况里至少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越南尽管不乐意“处处有中国影子”的状况延续,但是也无法拒绝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援助;二是在南海利益问题上,目前在东南亚相关国家与中国的争执中,越南的力量和态度显然最出众。
美越因“共同敌人”而拥抱
越南目前的外交策略是争取在东盟内部采取对中国的共同立场、与美国接触以及与其他主要的地区大国建立安全关系。目前,越南已经利用其担任东盟主席国的便利,把南中国海领海争议纳入了这一地区组织的议程中,而一直跃跃欲试的美国也已经半推半就地公开宣布将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且支持东盟作出更加一致的地区反应。
显然,除了希望对中国产生制衡作用,越南更希望在越来越火爆的南海争端中获得斗争优势,在积极亲近美国的同时,其还在东盟内部积极宣扬“任何一对一都无法和中国较量,但如果将问题国际化则有取胜的可能”的观点。
不过,要想让越南完全投入美国的怀抱也并不容易,毕竟双方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发展思路上差距还很大,顶多就是在某一时期“只要有共同的敌人(中国),我们就可以是朋友”。
怀抱和平愿望的亚洲人当然不会希望越南在中美之间搞“取巧外交”最终弄巧成拙。应当说,目前,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相关各方的军事力量仍然处于“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状态,其实也成为一种未来斗争的准备阶段。精明的越南在短期内不会轻易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同时,务实的越南亲中派们也不会反对与美国保持密切的经贸来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