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主笔 崔向升
近日,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访印获高规格接待。西方媒体纷纷解读说,此举标志着印度放弃其“道德说教”,不再批评缅甸军政府,因为担心将缅甸推向中国后,无法得到其石油和天然气。
印红地毯迎接丹瑞大将
8月5日,西班牙“欧亚评论”网站发表题为《拥抱缅甸:印度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的报道。该文称,印度7月末款待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显示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文章称,就像中国在云南省发展基础设施一样,印度也希望开发连接印度东北部与缅甸城市的运输走廊。印度同意与缅甸、泰国以及越南合作,建立公路和铁路网络。而印度对缅甸的外交突破,被外界视为是与竞争对手中国竞争,争抢对缅甸的影响力。
7月25日至29日,向来深居简出的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对印度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连日来,有关两国之间谈什么、为何关系走近、其背后考量是什么等问题,一直牵动着国际媒体的神经。但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认为,印度与缅甸加强联系,旨在制衡中国的影响力。
丹瑞7月26日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菩提迦耶访问,据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处。香港《亚洲时报》称,极其虔诚的丹瑞,在这里祈祷了大约5小时,并给该寺捐献了大约1.1万美元的香火钱。显而易见,他希望前面的路越顺越好。
据法新社7月29日报道,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方以红地毯迎接丹瑞大将。印度总理辛格与他进行会谈。当天,两国签署一揽子协议,包括两国加强边界安全,遏制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分裂主义暴乱。印度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用来建设连接缅甸与印度的公路。印度还向缅甸提供1000万美元的援助,以用来购买现代化农业设备。
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7月22日直言不讳地说,缅甸的战略地位对新德里来说非常重要。来自印度曼尼普尔邦和北部其他邦的叛乱分子以缅甸北部的丛林为掩护,不断采取挑衅行为。缅甸领导人的到访,是印度外交政策从“道德说教”转为“实用主义”的另一例证。此前,新德里支持由缅甸反对派昂山素季领导的民主运动。
据《印度斯坦时报》8月1日报道,缅甸官方日报《缅甸新光》7月31日发表社论称,丹瑞对印度的友好访问是两国双边友好合作的巨大里程碑。丹瑞的访问也有助于提升两国地缘和文化联系。
《加尔各答电讯报》披露,最近几年来,印度和缅甸的关系升温。早在2004年,丹瑞就访问过印度。两年后,当时的印度总统卡拉姆访问缅甸。2008年,缅甸第二号人物貌埃访问印度。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和印度军方领导人去年对缅甸进行了回访。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外交秘书拉奥和印度内政部长皮莱访问缅甸。两国高级领导人互访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
担心中国的影响力
面对印度和缅甸异乎寻常的关系升温,各路媒体纷纷予以解读。
法新社声称,印度不但需要缅甸政府在打击分离主义势力方面提供协作,印度也盯上了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印度希望抗衡中国在缅甸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路透社7月27日报道说,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不再批评缅甸,因为担心将之推向中国后无法得到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
《亚洲时报》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就开始向缅甸军政府示好。最初,印度行动迟疑,但过去10年则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公开“套近乎”。
《亚洲时报》的报道称,印度认为,如果它仍不与缅甸建立友好关系的话,印度的“东向政策”将不可能取得成功。毕竟缅甸是“陆上桥梁”,将印度和东南亚连接起来。印度认识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将军仍会掌权。
早在丹瑞本次访问印度前,《加尔各答电讯报》7月22日就发表文章称,印度情报部门担心,中国商人在缅甸的影响力日渐增强。不论是在缅甸边界还是在缅甸内陆,中国商人的影响力都让印度情报部门如坐针毡,这种影响力在缅甸商业中心曼德勒和德穆尤为明显。印度内政部一名官员在接受《加尔各答电讯报》的采访时竟然说:“一份情报报告显示,在5年之内,缅甸将成为中国的殖民地。”
缅甸流亡者很失落
《印度斯坦时报》7月27日报道,在印度的数千名缅甸流亡者对丹瑞访印感到愤怒,并敦促印度政府不要支持缅甸接下来的选举。联合国高级难民署估计,印度约有3500名缅甸难民,另有4500人正在寻求庇护。不过,非官方的数字是10万缅甸难民。
法新社称,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坚定支持昂山素季,现在这已让位于安全、能源,以及战略优先权。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9日发表题为《印度的马基雅维利式转向》一文。文章称,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早晚有一天会为他们放弃外交政策的原则而后悔。
在接受《青年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傅小强表示,印度和缅甸关系比较特殊,两国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地缘关系上,缅甸对印度非常重要。另外,印度在孟加拉湾地区也有“门罗主义”情结,不容他人染指。至于说缅甸将成为中国殖民地,这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不实之辞,缅甸永远不会成为中国殖民地。印度的“东向”政策,实际上是国家利益使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