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正在形成航母困局 中国急需构筑海上安全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 14:13  国际先驱导报
7月21日,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抵达釜山
7月21日,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抵达釜山

  【作者】海韬(本报特约军事评论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自6月初以来,关于美军航母战斗群即将进入黄海演习的消息,牵动着中、美、韩多方神经。近日,来自美韩军方的消息,美军“华盛顿”号航母将不再进入黄海,转而参加在日本海展开的演习活动。数十年来,美军的航母始终像幽灵一样游荡在中国周边。“华盛顿”号不是第一艘,也决不是最后一艘抵近中国近海的美军航空母舰。当下一次美军航母真的到来,中国该如何应对?这对于中美双方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

  航空母舰历来被美国视作军事、外交和战略威慑能力的象征。对中国而言,不时出现在周边海域的美军航空母舰,则大多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军的航母曾多次成为对华军事威慑的主角。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尽管在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甚至台湾海峡仍不时出现“小鹰”号、“里根”号、“林肯”号、“约翰-斯坦尼斯”号以及“华盛顿”号等航母的身影,但美军航母对中国沿海的抵近行动明显减少、威慑意味也有所降低。但是,航空母舰在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仍然起到了特殊的“风向标”作用。美军航母战斗群与中国沿海的距离、中国是否允许美军航母停靠香港,都能折射出中美两个大国的战略意图与博弈结果。

  此次各方对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是否进入黄海的关注,其实质已经远远超越了演习的范畴。实际上,长期以来,美军航母战斗群几乎每年都会在黄海海域出现,或是在朝鲜半岛附近与韩国进行年度演习,或是进行战备巡航,区别在于距离中国领海的远近。而本次“华盛顿”号航母最终决定不来黄海,既有其演习日程繁忙的因素,也有中国政府发出罕见连续声明的原因。对美军航母演习明确提出反对态度,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并不多见。

  透过“黄海演习事件”的表象,其背后却是中美正在形成的“航母困局”,即随着中国海洋权益的持续拓展和海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迫切需要构筑一条可靠的海上“安全弧”保护沿海发达经济带,打造航母“禁区”成为军事上的首选;而美国仍然试图维持冷战以来的对华“封锁圈”,航母战斗群是美军施加军事压力的不二选择。从战略层面看,中美海上“安全弧”与“封锁圈”的碰撞几乎不可避免,中美“航母与反航母”的博弈无疑也将愈演愈烈。

  所谓上兵伐谋,破解“航母困局”上策,首选“文攻”,首先要明确中国近海的核心利益区(如被称为“京津门户”、“苏鲁腹地”、“安全软肋”的黄海腹地),将美军航母的出现提升至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层面,对美施加政治与外交压力,迫其放弃。

  而当单纯“文攻”无效,就需要采取中策,即“文攻武备”,在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对美施压的同时,作好军事应对的准备,如沿海重要战略设施的反侦察准备,加强对美航母跟踪监视,在关键海域开展针对性演习等。

  如果美军航母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强行抵近中国沿海,对中国的主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加强监控的同时,应适时实施战略反威慑:一方面,战略导弹核潜艇进入大洋预设阵地,陆基远程导弹提升战备等级;另一方面,对美军航母战斗群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力,通过威慑航母,最终达到对美反威慑的战略目的。

  相关专题:美韩黄海军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美韩黄海军演

更多关于 中美 航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