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6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与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海上搜救服务合同签字仪式在京举行。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以租用的形式引进一架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研制生产的运12飞机,用以海上人命救助事业,这也是我国海上人命救助领域第一次使用国产飞机。
因为固定翼飞机具有留空时间长、飞行范围广、通信距离远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飞往事故的现场,在救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从2003年起,救捞系统就逐步采用定翼机执行人命救助任务。曾先后租用2架引进的固定翼飞机参加北海和东海的空中救助,通过与专业救助直升机相互配合,大大提高海上人命搜救效率。
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持保障力量。此次租用的运12固定翼飞机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325千米,最大航程达到1340千米。运12是在中国救捞服役的第一架国产飞机,这不仅表明救捞系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也是救捞系统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信任和支持。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目前已初步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救助飞行队救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各类救助航空器12架,在“5·12”汶川地震、湛江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中屡建奇功。截至2009年底,救助飞行队共飞行18401架次、飞行时间14243小时,执行救助任务1032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387名。(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