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罗 辑 通讯员 曾海洋 杨 凯
盛夏,岭南丛林,中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出国前800米狙击步枪汇报演示现场上,一名教练员目光犀利,清晰准确地给射手下达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的射击修正偏量。
枪响靶落,4名射手发发命中,全场一片喝彩。这位教练员,就是被誉为“岭南狙王”的广州军区某部——。
一名政工干部,缘何练就一身狙击硬功?
几年前,龚利威还在政治处当干事。在一次“红”、“蓝”军对抗演练中,“蓝军”一支小分队渗透到我军后方,不费一枪一弹便端掉了政治工作中心。正在精心修改《战地诗歌》的龚利威还没回过神,便当了俘虏。
反思这次经历,龚利威认识到,军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必须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真正上了战场,必须有一“技”傍身。
于是,他从作训股要来一张训练计划表,哪个连队有射击任务,龚利威便见缝插针地去“蹭”两枪;哪个连队有狙击教学课,他便拿着小本过去旁听;装备管理日,更是常常给各连队的狙击手们当帮工,拆枪、擦枪、清洗附件……有的战士开玩笑说:“只要连队狙击枪出库,拿着瞄准镜环顾一周,准能瞄见龚干事的影子。”
2003年3月,龚利威走马上任侦察分队指导员,慢慢摸索出一套“龚氏教学训练法”——
为提高食指扣压扳机的敏感度,他用食指把堆叠在地上的牙签一根一根挑成“队列”,用食指的第一关节把一大碗米粒一颗颗拨数清楚,以至数完一碗大米,食指还在机械地运动着;为削减呼吸对射击的影响,延长气息吐纳,他在水桶里苦练憋气,直到面红脸涨;为了练眼功,他盯着远处30厘米见方玻璃箱子里的一只蚊子,直到泪水模糊视线;为提高对风速风向的判定能力,他带上测风仪,不厌其烦地观察旗帜、树叶、炊烟摇摆的细微变化以估测风向和风速;狙击手们射出每一发子弹的时间、温度、场地、俯仰角、个人感觉、操枪动作的变化和射弹散布等,龚利威更是详细记录在案……
凭着刻苦钻研,龚利威和他的狙击手们射击技能突飞猛进,连续两年摘得集团军射击比武桂冠,连获军区竞赛第一名,龚利威也从一个狙击迷渐渐变为军区小有名气的狙击教头。
2006年底,一纸命令,龚利威升任干部股长,他又把闲暇时间投入到编写《狙击步枪射击教案》之中。办公桌上,除了材料、表格便是狙击手教学录像、射击成绩统计表。军区一位领导看过教案说:该教案填补了我区狙击步枪射击教学的空白,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狙击步枪操作使用方法和经验总结。不久,在挑选“突击-2008”中泰陆军联合演习狙击步枪射击教练时,龚利威实至名归被军区首长点了“头将”。
2008年底,龚利威被评选为“全军优秀参谋”,几个月后,他再次提前晋职,升任教导员。
“军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对于自身军事技能的追求都要像一颗上膛的狙击步枪子弹,一旦击发,便不能有回头之路。”就职仪式上,龚利威的一席话赢来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