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军事世界》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罗伯特·卡普兰 原著
石江月 编译
编者按: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是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华盛顿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3年前,他曾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代表美国部分右翼专家观点的文章《如何与中国作战》,言惊四座。今日,这位“中国问题专家”再次开炮,声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崛起,中国已经规划了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方向的发展战略,并称最终美国很可能被挤出西太平洋,失去在这个区域的发言权。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2004年12月-2005年1月发生在苏门答腊岛沿岸的那场印度洋海啸,可以被看作是美国海军力量在亚洲的一场“巅峰演出”,强大的美国海军在这场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作用。在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的簇拥之下,航母上的直升机从甲板上起飞,往返于舰艇与岸上救援基地之间,帮助营救落水者并及时运送医疗救护人员,烘托出绝对统治力与道德之间的良好气氛,以往这两者很少能够融合在一起。救援行动的目的是人道主义的,但是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战舰和航空母舰,跨越数百英里的海洋以最快速度达到灾难现场,这些技能和装备的运用实际上都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见到。这场救援行动所传递出的真实信息是:让世人亲眼目睹美国海军举世无双的实力。
中国——21世纪美国的海上对手
然而这种光环如今正在消散,在60多年近乎独霸的优势丧失之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已经不再是美军“独享”的“水上游乐场”。据分析家的战略预测,照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短短几年后,美国海军在东南亚海域再也不能重演印度洋海啸中的“巅峰时刻”。在下一次突发灾难中,美国海军将不得不与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的新的“大甲板水面舰艇”分享海权和荣光。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中国的潜艇建造和部署速度是美国的数倍。实际上,中国正处在高速的舰艇建造和部署状态中,这将使中国海军拥有的舰艇数量在下一个十年中的某个时候一举超越美国海军。数量虽然只是这一宏伟之举的一小部分象征,但这数量却是真实存在的。
无可否认,在最近的数十年时间里,美国海军正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沉”。二战末期,美国海军拥有着6700艘舰艇;冷战时期,大约600艘美国海军舰艇部署在世界各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不足280艘。
尽管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美国海军已经计划将舰艇的数量提高到310艘以上,不过成本超支34%以及其他因素,都意味着这些一计划或许太乐观了。除此之外,我们还不得不考虑美国当前的经济大衰退。五角大楼的预算肯定将被削减,耗资巨大的海军造舰计划会首当其冲。
这并不表示美国海军将立刻丧失其在亚洲海域的优势地位。逆转的进程是缓慢的。不过,这也意味着,自二战之后70年的格局终将结束,其他海上力量——本地区国家的海军以及非政府武装如海盗——正在开始描绘属于自己的海洋蓝图。美国在全球海洋上的单极行动正在开始变得黯然失色。
而作为在21世纪最有可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竞争对手,中国正在将自己的经济实力转化成海权。
中国崛起将导致美国丧失对亚洲的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地位可以与南北战争之后实现统一时的美国相比,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建造,美国在20世纪之初到达了一个顶峰。在那些我们很可能已经遗忘的总统——海耶斯、加菲尔德、亚瑟、哈里斯等人——执政期间,美国的经济静悄悄地实现了崛起。然后,我们首次在广泛的区域谋求复杂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而这促使美国海军在南美和太平洋地区驻扎部署。
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不会走上同一条崛起之路?
事实上,认为中国正在获得强大的海军力量以作为一种终结地区或全球霸权的手段,这种思想太过于简单。那些称霸世界的帝国通常并不是有意识地从一开始就希望成为世界霸主。相反,随着国家不断变得强大,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以往从没有过的不安全感,导致他们以一种新的组织方式不断扩张。
此外,中国不是内贾德领导下的伊朗。中国并没有威胁要毁灭任何一个国家,而且与美国有着不断密切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联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利益联系越发紧密。实际上,持续推进和加强中美双边关系,不仅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可能是21世纪全球体系的最佳模式。
然而,未来更有可能发生的状况跟我们预想的有些差别:即使我们大力推动与中国的合作,我们仍将面临与中国的竞争。
当我们的海军舰艇采购进程“近乎于停滞”的时候,中国的国防经费预算增长速度连续20年一直呈两位数。中国的水下武器库已经拥有了12艘基洛级潜艇;13艘宋级潜艇;2艘商级攻击核潜艇;1艘晋级战略核潜艇。显然,这还比不上美国海军的74艘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还拥有着全世界21艘航母中的11艘;而中国目前还没有航母。不过,数字并不能代表全部:更令人关注的应该是潜在的发展趋势,不对称能力和海军力量、经济力量及领土主张的创造性结合。
中国正在紧紧追赶,虽然速度并不很快,但足以警醒美国——美国主导世界的期限不再是永远。伊拉克已经向美国展示出以路边炸弹为代表的低技术含量不对称作战,随着中国导弹项目和航天计划的发展,将会向美国展示出机智灵活和以“反介入”作战能力为代表的高技术不对称作战。未来美国海军在调派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前往亚洲沿海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而且这种危险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最后,中国是亚洲的地缘政治中心,加上其不断增长的海军力量和逐渐强大的经济力量,终将导致美国丧失对亚洲的影响力。
对中国至关重要的两个大洋
因此,大致描绘出中国正在演进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军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我们牢记的是,我们将会日益把从非洲东部到印度尼西亚,以及向北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广阔海域,看作是一个整体——各个运河和路桥项目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连接起太平洋和印度洋。
尽管这片海域马上将会变成一个单独的海洋世界,但现在它仍然是两个海洋。中国作为一个被封锁的大陆力量正在逼近印度洋,尝试着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寻找进入印度洋的港口。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与印度存在潜在的冲突可能性,中国面向太平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这也让中国有可能与美国爆发冲突。在审视中国的经济和战略综合利益之后,本文的分析将从太平洋开始。
从古老的中国开始,这片土地就一直全神贯注于陆上入侵的威胁。随着苏联解体,这一担心烟消云散。因此,中国对海权的追求,首先是暗示着中国的陆地边界前所未有地进入了无威胁时代。
虽然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无论大小,理所当然地都会去寻求自己的海权,但一个大陆性国家如中国,也大力发展自己的海权,那么这多少就带有一个萌芽中的大国的标志的意味。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走向海洋是目前非常热切的呼声。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中国的贸易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整个国家沿海城市的商业大发展。2007年,上海的港口吞吐量超越了香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城市。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商船运输部分决定了海权,在这方面,中国将领先世界。
中国对能源有着很大的需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的碳氢化合物消耗量将会翻一番,而那些石油和天然气的85%,都需要穿过印度洋,途经马六甲海峡。今后,中国将会更加依赖于沙特的石油和伊朗的液化天然气。因此,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必须要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