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战略要地,是连通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担着全球1/3货运量和约50%的石油运输量,也是东北亚国家海上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因此,马六甲海峡也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和相互争夺的焦点。
海峡周边国家普遍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海峡事务。特别对于二战时曾武力夺取马六甲海峡的日本更是素怀戒心。但就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马六甲海峡是其“石油运输命脉”,因为日本90%的原油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一直以来,日本从未放弃谋求控制马六甲海峡的野心。
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2003年前后,马六甲海峡及其附近海域海盗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全球约1/3的海盗袭击事件发生在这个区域。这同时也让日本找到了扩大在马六甲海峡影响的借口。他们以打击海盗、保障航运安全为幌子,频繁与相关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极力将军事影响辐射到马六甲海峡。2005年3月14日,一艘日本籍拖船在马六甲海峡遭到海盗袭击后,日本海岸警备队当即称要考虑派军舰和飞机到出事海域。2005年10月,在日美防务“2+2”谈判中,在美国的要求下,日本自卫队宣称将把防卫的范围扩展到马六甲海峡。从2000年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先后已经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海军进行了十多次打击海盗的联合军事演习。
实际上,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层级,日本还专门成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以应对马六甲海峡的日常和突发性事件。2007年1月4日,日本海上保安厅正式成立了海盗对策室,设有6名人员。其主要任务是,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合作,迅速地向有关机构传达海盗活动情报,并支援各国旨在加强海上警察力量的训练。同时,在日本的船只遭到海盗袭击时,海盗对策室将向事发当地派遣海上自卫队打击海盗,解救被袭船只。日本积极参与海峡事务,虽然有着打击海盗活动的用意,但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谋求控制马六甲海峡,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主动;保障日本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消除经济安全的后顾之忧;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与中国争夺亚洲主导权;争取政治大国地位,推动日本的军事扩张。
此外,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向有关国家提供援助,也是日本将势力渗透到马六甲海峡的一种重要手段。2004年年底,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给沿岸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美军派出了1.3万人的兵力参加救灾,日本也派出了1000名自卫队队员进入海啸灾区,并调遣两艘战舰开到了印度尼西亚的亚齐附近海域游弋。2005年1月9日,印尼国防部长尤沃诺同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会谈时委婉地下了“逐客令”,他说:“驻扎外国军队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目前的活动期限是三个月……如果延长时间,则必须得到印尼政府的同意。”印尼下达“逐客令”,是对美、日等国企图借机常驻附近海域,染指马六甲海峡,干涉周边国家事务的忧虑。
2005年4月28日,日本、泰国、柬埔寨和新加坡签署了《在亚洲对付海盗及持械抢劫船只案区域合作协定》,其内容之一就是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全天候提供最新的海上信息,日本提供大部分运行费用。日本借助信息中心,实时监控马六甲海峡。除政府拨款外,日本财团也对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提供了援助,如2009年,日本财团提供250万美元作为维护海峡安全的预算费用。
日本依靠其科技实力,开发出了一种叫“虎之门”的警报器,它可以在海盗登船之前发出警报,不久,日本又开发出“海上劫持警报与船舶追踪系统”,它每天6次发送信号,报告船只的具体情况,若船只被劫,它会通过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及时发出警示。这些对付海盗的预警系统,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兴趣。日本试图通过技术援助,参与马六甲海峡事务。日本通过游说,已部分达到了目的。2004年12月9日,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与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双方在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上达成新意向:欢迎日本等国家提供援助。这是新马印三国在马六甲海峡实施联合巡逻以来,首次明确表示要接受某一国的援助,这一动向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马六甲海峡是大国全球博弈热点中的热点。要在这里的竞逐中脱颖而出,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认识,就曾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强国的日本来说,是十分深刻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仅仅二十余年里,在美国的扶植和支持下,日本又迅速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上自卫队,其实际作战能力,只位居美国、英国之后,列世界第三位,远远超出了维护本土安全和保障海上运输线畅通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攻击性,成为威胁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新的隐患。
海上自卫队的扫雷能力居世界第一,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共有各型舰艇163艘,总吨位40多万吨,其中拥有大中型舰艇量已位居世界第三。正如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A?D?巴克尔在《当今世界海军评估》一文中写道“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在已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停止海军现代化的努力,不断有新型军舰、新型海军战机和海战武器系统悄悄地投入服役,这不能不引起曾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警惕!”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队是根据“海上歼敌”战略,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协同作战能力的舰艇编队,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立体作战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在中、远海实施机动反潜或护航作战。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海军迅速崛起,其太平洋舰队经常通过日本及其附近的对马海峡、宗谷海峡和津轻海峡,游弋在整个太平洋、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地区。美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担负起保卫三大海峡及两条海上交通线(东南和西南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八·八舰队”便应运而生。“八·八舰队”具有立体海战能力,可同时对付空中、水上和水下不同方位的多种目标,构成完整的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系统。
进入21世纪,海上自卫队为了提高“八·八舰队”的远洋防空、作战能力,适应1000海里以外的“海上防御”的需要,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着手组建“十·十舰队”,即十艘舰只搭载十架反潜直升机组成一个有机的集群,可以在远、中、近海作战。几乎全部的新型军舰都广泛采用隐形技术,采用先进国产3D空搜雷达,垂直发射系统以及各式服役和尚在研制阶段的新型舰载导弹,在“金刚级”神盾驱逐舰的指挥下,每单一“十·十舰队”的防空与反潜实力将会提升到除美国航母舰群以外世界的领先水平。某些舰队还将具备强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以应付所谓“周边地区”的突发事件。
近年来,日本不断掀起建造巨型舰船的狂潮。2008年,日本“日向”级准航母首舰“日向”号服役,2009年8月,舰艇长197米的2号舰“伊势”号下水。但日本建造巨舰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息。据悉,日本又将建造长达248米,排水量近2万吨的巨型舰艇,以不断拓宽海上自卫队活动范围,染指马六甲海峡。(李兵 作者为中央党校学者,国际政治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