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人数十年不知宋文骢在干歼击机研制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11:16  中国航空报

  被“改行”了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宋文骢搞了几十年的飞机研制,但由于保密等原因,竟然连他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这些年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记得有一年年,他弟弟文鸿来到沈阳探望哥哥,宋文骢热情接待了弟弟,但绝口不谈自己是干什么的。文鸿见哥哥不谈自己的工作,也不便打听。在哥哥家里,他无意之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赤脚医生读的医学之类的书籍,回去后还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在当医生了!直到歼10飞机适度解密之后,他的弟弟们看见报纸和杂志上宋文骢的照片,称宋文骢为“歼10之父”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哥哥几十年来,是在默默无闻为国家搞歼击机研制呀!

  已过耄耋之年的宋文骢卸下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担,退出飞机研制一线,现在是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但每天依然坚持按时来到办公室处理事务。2009年的暮春,宋文骢向研究所的领导难得的请了几天假,陪夫人回了一趟老家……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闲话家常时,当家人问及文骢这些年来的经历以及工作时,他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哈军工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工作,后来到成都就没有再动了” 。

  低调、谦虚的宋文骢依然不愿过多的谈及自己的工作,因为他的心血和灵魂已经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它的体,化作了它的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蓝天卫士如闪耀明星般在亿万人抬头瞩目下,欢呼声中,飞过天安门,飞过中华大地,飞向那美好的未来……而宋文骢依然步履坚毅的静静行走在研究所内那条熟悉的道路上……

  缘来爱有“天意”

  北京,春节,某医院,鞭炮声声正竭力驱走冬夜的寒意,似乎也在迎接着猴年的到来。一间普通的病房里显得格外温暖,白色的病床上宋夫人静静的躺着,面带浅浅的微笑,宋文骢斜倚于床畔,轻轻的握着妻子的手与妻子闲话家常,丈夫温暖而又坚实的手让宋夫人倍感心安和踏实。这年春节是宋文骢和妻子结婚几十年来,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宋夫人学的也是航空专业,毕业就分配到所里搞机身结构设计工作,相知、相识、相爱都在这片国防科研的战线上,在当时讲究家庭政治背景的年代里,宋文骢与家庭出身职员的妻子的结合几经曲折和颇费了番周折……过去种种,点点滴滴,此刻的宋文骢仍记忆犹新。

  “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手术,不然眼睛就有失明的危险”,医生警告的话语再一次在宋的耳畔响起,如一把把锐利的刀扎得宋文骢的心生痛生痛,为了飞机研制,宋不得不对常人所拥有的天伦之乐忍痛割爱,41岁才有了他和妻子唯一的爱情结晶,可妻子设计工作同样很忙,女儿生下来还没断奶,就不得不送到上海她外婆家抚养,有时和女儿一年都难得见上一次面,和妻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妻子也非常体谅和理解他,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家里有什么苦事和难事也尽量满着他,妻子长期的设计发图,使得眼病越来越严重,视力也越来越差,以至于眼睛的视网膜脱落……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啊……我自己不打紧,要是因为我的工作连累拖延了妻子的病情,最终,最终……,我当何以相对啊……

  看着老伴被护士推进了手术室,宋文骢心中既满怀歉意、内疚又忐忑不安,妻子宽慰的一笑,宋文骢抱以一笑,不管现在妻子模糊的视野中是否能够看见,但宋文骢坚信妻子的心中一定能感受得到……

  天佑良缘,宋夫人通过手术后,眼睛终于有了好转。“别耽误工作和正经事……我这没事……”知书达理的宋夫人忙催促着宋文骢赶紧回到自己的“战友”们身边,因为那儿更需要他。再一次回到熟悉的外场,宋文骢工作之余,总会习惯性的仰望一下天空,心想:千里之外的妻子或许也在看着同一片天空吧!

  同心入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晃眼,就已经步入了新世纪的2009年,现在,前几年就已经卸下总师转而担当技术顾问的宋文骢依然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但相比以前总算有了些时间能陪着老伴手拉着手一块散步,提着篮子替老伴去市场买点菜,宋文骢有时打趣的对老伴说,“咱们一定要身体棒棒的,再过个几十年,否则结婚以来这几十年我亏欠你的怕是还不清喽!”,

  “军功彰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什么你的,我的,还不还的,再说这辈子不够,咱们不是还有下辈子么?!”

  不知怎的,宋文骢转头看着一起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伴,还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是啊,咱们这辈子不够,不是还有下辈子么?!”宋文骢紧紧的握着老伴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就像当年约会时的第一次牵手一样……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

  大爱无声,爱不是缠绵悱恻时的山盟海誓,不是你侬我侬时的生死相许,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理解支持,同心相连包容体谅。或许当年风靡一时的歌曲《牵手》中的深情吟唱,多少能代表着这贤伉俪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共同的心声……“缘”来爱有“天意”,在“蓝天”这片两人最大也是世间最大的“交集”中,他们双双献身航空是天意,彼此相识相爱是天意,风雨人生相濡以沫是天意,无怨无悔相互扶持是天意……缘来爱有天意,缘分的天空,映照着他们夫妇俩航空报国的丹心碧血,见证着与子偕老的情比金坚!

  向天再借一百年

  2009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盛世庆典就将上演,年届80岁的宋文骢,受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的特别邀请,此刻正坐在观礼台上,参加这举世瞩目的国庆盛典。当受阅方队从眼前走过时,他禁不住又抬头望望天空,盼着空军飞机编队的到来。

  几个月前的阳春,为庆祝歼10飞机首飞11周年和宋总80岁的寿辰,同事们举办了一个小型活动。共事多年的同志们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对宋总的景仰和祝福。宋文骢兴致勃勃,向大家表示感谢,而后他信步走到麦克风前面,用他特有的方式,郑重而幽默向大家宣布:从明天开始,我就是“80”后了!睿智而洒脱的话语顿时引得全场欢笑。

  是啊,“80”后的宋文骢,他演绎了一段从游击队员,侦查战士,成长为我国著名飞机总设计师的人生传奇……五十年春秋风华,他在航空战线上默默耕耘,坚持不懈,呕心沥血,无怨无悔,解决与攻克了众多航空领域的高新难题;二十年丹心铸剑,他开拓创新,不畏艰难,设计了一架为中国人扬威壮胆的飞机——歼10战机。人的生命有限,一个人一辈子能搞几架飞机呀!我国当时的底子薄,基础差,中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在一穷二白中开始起步,宋文骢从35岁开始设计歼8飞机,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即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在武斗最严重时还依然继续坚持飞机跟产。到目前为止,他设计了多种飞机,但真正由他担任型号总设计师的,一是歼7Ⅲ,再有就是声名卓著的歼10 飞机了。在北京科学技术大会上,宋文骢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歼10飞机获得这次大会惟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章和奖状下来后,记者们向他表示祝贺,并问他生命中还有什么遗憾, “如果要说我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人的寿命太短,时间太少了。如果人能够活到100岁、200岁,那我还能为自己的国家研制几架飞机。”他爽朗地笑了起来,这样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今天,2009年10月1日,他可以亲眼目睹着凝结了自己近20年心血的战机飞过天安门的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那熟悉的轰鸣声终于从远处传来,在一架大型预警机的带领下,中国的国产机型依次有序飞过天安门的上空,歼10,歼10,只见歼10如长空利剑般划过,短暂却永恒,宋文骢下意识的举起了右手,向着机群轻轻挥手致意,是在送别过去?还是在召唤未来? “再过10年,这飞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编队,又将是何种机型的飞机,又该是怎样一种空前的盛况呢?那时,共和国的天空应该会更蓝,更阔!”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机群,宋文骢的思绪也已经飞向那可期的未来……

  “师道”无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向来谦虚的宋文骢一生中不太愿意被人冠以“老师”、“大师”的称谓,但他不经意间以身作则的的言传身教却深深影响着并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航空人。

  2003年,宋文骢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鲜花和荣誉面前,在众人的称赞祝贺声中,宋文骢显得异常平静,“院士院士,就是做事。院士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只是你在某一方面的工作中做出点成绩,社会对你的承认罢了。”

  宋文骢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期间,按照规定,技术上的很多成果都汇总到总设计师处。宋文骢在审阅时发现,很多研究室里报上来的成果主要负责人写的都是他的名字,宋文骢每次看见了都用笔划掉。“要实事求是,我在里面其实就做了该做的一点工作。”他说。“我在其中只是做了一点工作,我只是做了些该做的工作……”面对赞誉时,宋文骢总是这么的谦逊。

  “不管他当领导也好,评为院士也罢,他从来都不搞任何特殊。长江发大水、汶川大地震,他都悄悄叫办公室人事员代他交捐款,还不让告诉别人,不能落他的名字,不然他就要批人……”

  “那年,一个和他搞飞机的同志得癌症住医院。他出差回来,赶紧赶到医院去看他,可这个同志却已经去世推进了太平间。宋总当时心情很沉重,心里很难过。他却亲自在太平间给这个同志换了衣裳,打理他的后事……”

  ……

  宋文骢的故事总是令身边的人铭记于心,不管时隔多久,每每道来,总让人油生敬意……

  宋文骢尤其喜欢和年轻小伙子们在一起,宁愿拒绝诸多不必要的采访、宴会等活动,身影却总是在青年技术、思想、体育交流的活动现场出现。一次研究所的青年活动,青年们特邀宋文骢一起攀登成都龙泉山,宋文骢欣然前往,已经74岁高龄的他爬山依然坚持着“独辟蹊径,那陡往哪爬”的原则,将年轻人远远的甩在身后。到达顶点,立于高山之巅,举目望去,满目苍翠,江山千里如画,碧空万里,宋文骢豪情满怀,即兴赋诗一首:

  老马信步小众山,

  青骥奋蹄白云端。

  深幽奇峻通天路,

  同心无畏任我攀。

  声音在群山间激荡,远传,向着那无际的天边……正可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望着身后的青年们正奋力向上攀登,身影越来越清晰可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啊”,宋文骢满怀欣慰,充满期待的看着愈来愈多的年轻人们跟了上来……

  中航工业成都所 张杰伟 张乘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宋文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