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 (新华军事记者巩琳萌)10月的皖东某训练基地,山林的叶子已经开始凋落了。天才微微亮,南京军区某摩步旅旅长王鹏和副旅长韩笑,就踩着地上的碎叶和烂泥,在一个山坳的路口处走来走去,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这次,我想`斩首',直接端他们的指挥所。"旅长王鹏说。这位45岁的旅长高高瘦瘦,带着一副眼镜,留着板寸,看上去很是斯文;但是只要一张口说话,那低沉沙哑的嗓音就让人不禁有种压迫感。
副旅长想了想,"要`斩首'可以,但有3个先决条件:第一,能找准对方的指挥所;第二,咱们的人和装备能进得去;第三,能藏得住。你看这三点现在咱能做到吗?"
"嗯,关键是进得去,"王鹏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又在这个路口绕了几圈、仔细琢磨了下地形,然后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回答韩笑,"我看那是没有问题。"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疑惑,他们这是在计划端掉谁的指挥所呢?原来,第二天这支摩步旅将和一支装备96A坦克的装甲团进行实兵对抗演练,对方是"红军",他们是"蓝军"。
作为一支专业化的"蓝军旅",这支摩步旅在"好斗"的旅长的带领下曾经让不少"红军"吃过亏栽过跟头,这次当然也不想简单当个陪练。这不,旅长和副旅长就跟这儿琢磨着,要怎么再打个与以往打法不一样的漂亮仗。
一、专业化"蓝军":专给"红军"找麻烦
现在经常提到的"蓝军",又称假想敌部队,与演习中担当己方部队的"红军"相对,是军队战斗力的"磨刀石"。
世界上第一支正规的假想敌部队是1966年以色列组建的外国空军模拟大队。以色列空军在经过与这支大队进行对抗训练后,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在随后与伊拉克的空战中,以1:20的比率重创对方。
上世纪80年代,不少国家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假想敌部队。人民解放军在吸收国际先进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支专业化的外军模拟部队,进驻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此后,"红蓝"对抗便成为解放军实兵演练的一种常见形式。
王鹏所在的旅是在去年受领模拟"蓝军"任务的。自那以后,这支普通的摩步旅摇身一变,成了"敌军"。
受领任务后,王鹏头一次如此认真地思考自己所担当的角色。他1985年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毕业,放弃地方的录用,毅然从戎;虽然从地方大学中走出,可他身上却没有"学院气",更多的反而是军人的狠劲儿,旅里的战士说,王鹏平日总是脚蹬战靴、一身迷彩,战备背囊就放在办公室里、携行物资一应俱全。在入伍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颗"上膛的子弹",在需要的时候就冲出去;这是第一次,自己的"身份"让他纠结--这"蓝军司令"该怎么当呢?
王鹏的案头摆放着不少外军学术期刊和书籍,有些还是大部头全英文的。在过去的岁月里,这曾是他的兴趣,现在,却成为他的研究方向。看看美国的117旅、俄罗斯的32近卫团等这些世界知名的假想敌部队,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就心里有数了。
有人认为在以前的演习中蓝方总是负多胜少,是绿叶、是陪练、是沙袋。好胜的王鹏可不爱听这话,"我们不是沙袋,我们是拳头。"
受领模拟"蓝军"任务后的第一场实兵对抗演练,王鹏对阵的是他的老领导、某摩步旅旅长金川。
开打头一天晚上,王鹏给金川打电话叫板--
"我要当老虎、做野狼,可不当熊猫供人观赏。"
二、"蓝军"是怎样炼成的
战斗力不是喊出来的。
没有点儿底子,谁也不敢随便放狠话。
王鹏自2006年担任旅长以来,在带兵方面有"铁手腕",带出来的队伍确实不太好惹--
新兵战术基础动作训练常用橡皮筋替代铁丝网,许多新战士低姿匍匐时碰到橡皮筋也不当回事儿,动作容易走形变样;任凭班长在旁边喊着"姿势放低!放低!"照样屁股翘得高高的、杵得橡皮筋啪啪响。看到这样的情景,王鹏喝令把橡皮筋全部换成铁丝网。入伍训练结束后,新兵的作训服没有一件是完整的,都划着大大小小的口子;但是动作却都标准了很多。
攀崖训练,是让不少战士头疼的课目,对于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王鹏专门把队伍带到陌生海域、几十米高的山崖旁边练习攀登。为了保障安全并提高效率,他几次跑到地方攀崖俱乐部和工厂去取经,最后设计了一个"抛绳器", 通过仿迫击炮发射器发射后,该器材在岸滩和冲锋舟上可将软梯抛射到25--45米高处,供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同时快速攀登。
部队轻武器射击多年来都是在平地上进行的。王鹏却主动加大难度,组织全旅进行俯仰角射击训练,自动步枪要求打卧、跪、立三种姿势,提高实战能力。
另外,王鹏还要求全旅所有连队用12个小时,在30公里山路上完成25个课目的综合演练,途中设置有穿戴防毒面具快速通过染毒地段、3公里武装越野后直接进行轻武器应用射击考核、通过30米距离的山地高低桩和铁丝网等。高强度的训练,让一些人难以适应,甚至呕吐晕倒;有人劝王鹏把难度降低一些,可他却坚持全旅所有建制连必须完成这一训练。
不过,王鹏也并非总是露着这"魔鬼"的一面。受领模拟"蓝军"任务后,在一场实兵对抗演习已经进入倒计时时,他却安排官兵看起了美国电影《小鬼当家》。
战前心理放松?迷惑对手?谁也不知道旅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年轻人都爱看电影,更何况是这样轻松有趣的片子,大家笑得前仰后翻。
末了,电影收场,站在一旁的王鹏悠悠地说了一句:别光看热闹了,想想电影里的"小鬼"是怎么对付"坏蛋"的。
设置一道又一道障碍……哦,"小鬼"原来是个小工兵啊。
三、"蓝军"的战斗力
王鹏的"蓝军旅",第一仗就打出了名气。
按说刚从普通摩步旅转型成为"蓝军旅"不到两个月,应该还处在适应期;而且对方"司令"是他的老领导,能不给点儿面子?
王鹏丝毫没有给面子的意思:他组织"蓝军"在"红军"最可能开设指挥所的地方都埋上了炸药、设好了伏兵,逼着对方选择一条远离核心阵地、似乎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开辟阵地,结果却又落入了"蓝军"预先设置好的火力口袋。
再看"蓝军"的士兵们,把障碍设得密密麻麻。
从这以后,对抗演练逐渐增多,对手也越来越强。在首次与装甲团实兵实装"对决"时,"蓝军旅"吃了大亏。只见山林旷野之中,"红军"凭借强大的装甲优势,一路风驰电掣,"蓝军"面对如此庞然大物,竟然无法阻挡,节节败退。
王鹏仔细思考了失败的原因,在又一次与装甲团交锋时,他组织官兵用三角锥、蛇腹形铁丝网等障碍混合物绵密设置在一切坦克可以通行的道路和方向,在重要地段设伏,将"红军"坦克逼近预设的火力口袋,快速实施围歼。同时,他根据对手特点、防御阵地时机和旅属反坦克火器的作战性能,将火箭炮、坦克和反坦克导弹进行三线配置,牵引火炮占领阵地打压、自行榴弹炮机动打,在不同距离、方位和时机交替使用,形成远、中、近结合的绵密火网,最大程度发挥火力。
更让"红军"感到吃惊的是,"蓝军"队伍里还钻出了10多辆假"悍马"车。王鹏提前将全旅十几台老式防空导弹车去蓬架枪,发挥其机动速度优势,同时又使其具备一定火力掩护能力,每台车上放一个班的兵力,与坦克、步战车协同作战,不到3分钟就可以奔赴防御地域的各个要点。"红军"增援的机降分队刚刚落地,便被一个班的兵力团团围住。
在今年11月的"必胜-2009"实兵对抗演习中,"蓝军"也使用了这同样的作战方法,结果让前来观摩的外国军官赞叹不已。不过,除了当时激烈的场面外,外国军官还关注一个问题:中国的蓝军究竟模拟谁?
"我们并没有特意去模仿哪一家,"王鹏回答说,"的确是吸收了其他军队一些先进的作战手段来进行防御,但是战术是具有互通性的,同样的地形与装备,我相信一个懂行的军人,都会有一个趋同的打法。"
四、最得意的胜利
多次实兵对抗演习之后,王鹏和他所带领的"蓝军旅"名气越来越大。"不好对付,真是不好对付。"不少交过手的部队都由衷感叹。"抓住王鹏者立一等功,抓住韩笑者立二等功。"这甚至成为演习场上"红军"鼓舞士气的口号。
现在,就让咱们再一起回到本文开篇的那场实兵演练中去吧。
这里要特别交代一下,这是一个" "型的路口。那天,旅长王鹏、副旅长韩笑在勘察完山坳路口的地形后,便回营地了。
第二天,双方"战斗"正式打响。中午时分,"蓝军"的5辆坦克、5辆步战车排成一串,沿着狭窄的小道,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朝这个路口开了过来。
就在第一辆坦克刚刚经过路口的瞬间,它突然"出故障"了。驾驶员从坦克上跳了下来,骂道,"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好好的,现在出问题!"然后迅速在周围拉起警戒,好几个战士还慌慌张张地掏出工具来修理。在修理的过程中,后面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但是,所有坦克和步战车的发动机都没有停止工作,还在轰轰隆隆地响着。
"红军"的侦察人员过来观察过情况,可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都快一个下午了,"蓝军"的那个车队都没有动过,便以为是车队真得"趴窝"了。
等到夕阳下山时,"蓝军"坏掉的坦克才修好。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车队又开了回去,"红军"对这支队伍也彻底放松了警惕。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蓝军"车队进行修理的时候,位于队伍中间部分的3辆坦克、3辆步战车已经沿着岔路口上面的那一支,在旁边高山的掩护之下,在其他车辆的轰鸣声中,悄悄"开溜"了。他们开到了较为靠近"红军"主要阵地的地方,悄无声息地埋伏了起来。而剩下的4辆车,是在完全恢复了6辆车开溜时被破坏的植被之后,才完成"修理"开回来的。
整整一个晚上,那6辆车上的人都没有下过车,像守候猎物的狐狸一样,一动不动。
第二天8点20分,"蓝军"侦察力量发现"红军"指挥所具体位置,但是并没有声张。
中午,距离整场对抗演习结束没剩多少时间了,"红军"指挥所准备吃饭。"蓝军"先派一支24人的侦察分队过去袭扰,吸引走了"红军"大概100号人;12时10分,时机成熟,"蓝军"事先埋伏的3辆坦克、3辆步战车以及其他赶来的火力,如同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突然将"红军"指挥所团团围住。
被这么重的火力围住,想不缴枪也难。
回忆起这场战斗,王鹏脸上掠过一丝笑意:"不好意思啊,没让人家吃好饭。"
不过怎么听,都听不出他这句话的歉意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