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部理德尔中将:你们总是能创造奇迹
主持人:在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任务区营地内,矗立着三座典雅别致的亭阁,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它们不仅展示着古老的中国文明,也凝聚着张勇副部长的智慧和执着。为什么建这样的亭子?
张勇: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们中国部队,营区要做的最好、建的最好。同时,通过我们在苏丹任务区和其他国家营区在一起,能体现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同时能够创造性的发挥官兵智慧。当然,通过建这个亭子,给我们官兵有一个休闲活动的场所,使大家在这里生活更优雅、更和谐,让大家感到温馨。
主持人:你们平时会去吗?
刘恩海:这个亭子刚才部长已经讲过,通过一开始征集亭子的名字,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通过建亭子也能反映我们中国人、中国官兵勤劳勇敢。亭子建起来是维和任务区,当成接待的一种场所,通过亭子也能展示维和官兵的精神风貌。
甄玉改:当时理德尔中将来时,他看到以后就说,你们总是能创造奇迹,而且总是能够把你们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发挥到极致。他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建亭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有一名士官,也是两次维和,综合素质特别过硬。他当时跟我讲,其实建这个亭子我们一点底都没有,他们是建亭子的骨干,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驾驶员,从来没有说怎么样建亭子,所以张部长布置这个任务时他们心理特别没底,但是他没想到张副部长连图纸都给他们画好了。说材料哪里来呢?在这个地方物资特别匮乏。
后来张副部长说整个营区他已经走过好几遍了,一些废弃的材料,包括车上的一些可以用得上的,他都做了考察,什么地方用什么,做了非常周密细致的,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计划,同时也给大家注入了信心。所以说这个亭子盖成以后,也让我们大家觉得,我们在这儿无所不能,中国维和兵总是能创造奇迹。
维和无小事 祖国和军队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主持人:也能在亭子小憩一下,感受一下中国的情怀。张部长经常跟官兵说的一句话就是维和无小事,祖国和军队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哪怕是官宾一些细小事情,您都非常严格?
张勇:作为中国军队,组织官兵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也可以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祖国,代表了中国军队的形象。如果我们在一些事上处理不当或者是出现问题,影响了我们祖国、我们军人的形象。再有就是在国际这个舞台上,如果我们做的不恰当,也容易叫一些西方对我们有敌意的人,让他们有空可钻,给我们一些诋毁。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树立形象、完成任务,对官兵要求特别严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想着你是代表国家、代表中国军队,不能因为我们给我们国家和我们军队抹黑,这一点对我们官兵是非常非常严格的。
主持人:有没有一些小的故事?跟我们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一下。
刘恩海:有一个事体现出张部长对我们官兵的严格。因为我们从事政治工作,我记得有一次,平常部长要求我们,外出执行任务也好,平常在任务区也好,一举一动,出营区以后应该是两人成伍、三人成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稿子要送交张部长改,其中有两个地方,就一个字,我们任务区有一个叫“阿维尔”的地名,原来是维护的维,有时候我们写成“威武的威”,我们感觉到就一个字,也是谐音,有时候英语翻译不准确,但是部长说我们发回来国内容易混淆,到底是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感觉到,无论是工作作风还是工作严谨,他要求特别严。
甄玉改:张部长对祖国的形象、对军队荣誉的维护我觉得做到了一种极致,非常细致,考虑的也非常周全。每一次中国传统重大节日都会召开一些招待会,可以说这个招待会的每个环节他都会亲自过问,事无巨细。有的时候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么高的指挥官,是不是可以不用过问。但是事实证明,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这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点点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一种被动。我印象比较深刻有两件事,一次是联苏团到我们营区视察时,当时给他们准备了午宴,说是午宴但也非常简陋,当时有一碟酱牛肉的摆法,他就亲自示范怎么摆。
还有就是在任务区,每个出兵国都是悬挂自己国家的国旗,应该说五星红旗特别鲜艳,我们中国的国旗永远是非常崭新的挂在那个地方。这也是张部长作出要求,专人负责,一定要维护它,该更换的时候一定要更换,但是相比较,其他出兵国的国旗有时候有一点破烂或者破损,不太注意,但我们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以小见大,可见他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我们祖国、装着军队的形象。
家人对维和任务理解、支持、奉献
主持人:维和官兵作出这么大的贡献,我想家人也作出很大的牺牲。
张勇:我参加维和行动,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孩子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没有什么,我觉得他们对我认可吧,都非常理解、非常支持。
刘恩海:因为部长在家里是老大,有四个70岁以上的老人,嫂子在公安系统工作,特别忙,孩子上大学。这一点来讲,尤其是在老人这里,身体都不好,应该说50岁的人了,两次维和,在家庭负担上,应该说老人们特别支持他,但是我想也是巨大的牺牲。虽然张部长只是简单说家人支持,但是这里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就这个问题我和老太太交流过,应该说老太太非常深明大义,我看到她经常会想到岳母刺字这个事。张部长第二次去维和,张部长怕老人担忧没有告诉她。后来知道以后,老太太真说了这样一句话,为国尽忠是好事,但是你也不是小伙子了,要保重。老太太很有大局意识,她说你作为一个带兵的,一定要把那些孩子一个不落的安安全全的给带回来。张部长两次维和三年的时间里,老太太日夜担忧,每天都看军事报道,每天不由自主的挂家里世界地图,去找找苏丹。也是因为这种担忧,心脏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老太太还是觉得很骄傲、很自豪,有这样优秀的儿子,对牺牲、奉献很少谈。
主持人:在苏丹也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我听说也有一些官兵因为蚊虫得一些疾病去世的?
张勇:有,其他国家有,但是中国没有。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尤其是疟疾,有死亡的。
穿衣服时一定要注意防护,这是纪律,特别是晚上。另外就是吃药,吃预防病的药,这也是作为纪律。每周吃一次,我们的医生要看着每个同志咽下去以后才行,因为那个药吃完以后有副作用,有反应,但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保证我们战斗力不下降,逼着吃药。还有就是要求加强锻炼。每天要坚持两个5公里,提高你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我们第一批时有人得过,就是因为当时的环境特别恶劣,还有就是劳动强度很大,要盖板房,免疫力下降,我们也在总结。第二批去时感染率就是零,这也创造了一个奇迹。
甄玉改:我说一下药的副作用,可能大家想象不到,副作用非常多,我感到非常厉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失眠,有的是头痛,有的就是面部神经麻痹,还有就是拉肚子。因为卫生间比较少,有的时候是出来以后碰到其他的战友,都是拉肚子,但是不得不吃,而且对肝脏的损伤也非常大,明知道是有损伤也必须吃,因为身体好才能有战斗力。
维和行动为与友邻国家交流提供了平台
主持人:您两次去苏丹,与其他国家部队有怎样经验上的交流?
张勇:我们参加维和行动,很好的特点就是和其他友邻国家提供交流的平台,我们也注意学习他们的一些带兵理念、管理方式,包括作战思维和任务组织,我们在一起也相互交流,注意学习。我们和其他国家的部队定期搞一些联谊活动,每个国家的国庆日和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在一起共同庆贺,平时多搞一些体育比赛,搞一些相互参观,带着我们的官兵到他们营区去看看,他们也到我们营区来参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因为在任务区,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苏丹的和平,为了当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非常支持,非常理解。我们的困难,他们也主动来做,他们有困难,我们也主动去帮他们,非常非常好。
甄玉改:非常有意思,我们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有时候我们讲,国家队、八一队,踢足球、打篮球,这次输了,下次一定要找回来。开展互动活动当中,也增进了友谊、增进了了解。
主持人:看来我们官兵的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我们所有网友也非常欣慰。这几年维和官兵在援助方面做了哪些贡献?有什么样的业绩?
张勇:不能说业绩,在任务区,我们力所能及的为当地做一些实事好事。比如说工兵分队,用我们的业余时间和装备给他们修路。特别是路,应该说在任务区贡献是非常大的。我们原来去时都是没有路,都是我们工兵分队修了。我们的运输分队帮助运输一些物资,他们的设备都是很匮乏的,帮助调一些水罐等。我们的医疗分队给他们送医送药,特别是技术上的一些援助,他们医院特别落后,我们开展了“光明行动”,给他们做一些白内障的眼部手术。当地老百姓家庭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也省一些,给他们送一些粮食,包括我们的一些衣服,我们离开之前都捐给他们。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我们都做到了。
主持人:维和官兵一天工作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张勇:根据任务来看,情况允许,我们还是正常八小时,但是有任务时,那就没有时间了,直到完成任务。
主持人:这张照片是现在营区的大门。
甄玉改:这就是当时一片荒凉的灌木丛。
主持人:这是瓦屋居民的照片。
张勇:这是我第一次去看大家看看,照了照片,我第二次去时,在同一个地方,房子已经盖起来了。
主持人:强烈的对比,可以说我们的维和官兵做了很多工作。
甄玉改:对,给当地军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主持人:在访谈最后,张部长,您认为作为一名维和官兵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张勇:刚才已经涉及到了,作为军人参与维和行动,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有吃苦,甚至是牺牲的思想准备。再有,必须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又有传染病,你没有好的身体是肯定不行的。还有就是要有精湛的技术,你能够顺利的工作,特别是能够独立性完成任务,叫领导放心,这是最起码的。思想要过硬,身体要好,技术要好,这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