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审计局局长 卢长水
1985年8月,空军审计机构组建,短短的25个春秋,实现了从初创到完善,从简单的账项式检查到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空军特色的审计工作体系,在空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改革开放而生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然而,当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军内外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屡有发生。
时代的呼唤,军事经济“卫士”应运而生。根据邓小平同志“管理和监督要加强”、“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和检查”的指示,中央军委决定在军队系统组建审计机构。
1985年8月,空军审计局正式成立。之后,各军区空军审计处相继挂牌。
组建初期,空军各级审计机构按照“抓重点、摸经验、打基础”的工作思路,将审计职能定位在监督上,将审计目标定位在帮助管理和促进建设上,为空军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年轻的空军审计在边组建、边工作、边总结的基础上,法规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1986年,出台了空军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审计工作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进入新世纪,按照审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又相继制定了空军审计工作质量考评、档案管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实施细则,下发了空军预算、装备、基本建设、有偿服务等审计规定,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相互衔接、协调配套,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审计法规体系。
从1996年开始,空军先后制定审计“五年”计划,对审计系统进行中长期建设规划,明确了各个时期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要求,重点对审计方向和任务、人才建设、理论研究等进行规划部署,空军审计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
向保障军事斗争准备聚焦
为有效履行新时期使命任务,空军各级审计部门紧贴空军发展建设实际,主动更新观念,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上来。
2001年,空军共审计战备工程80多项,审计金额超过30亿元,战备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2年,率先实施了战备物资储备审计,重点审查军事斗争准备时间节点上的计划落实以及物资种类、分布和管理情况,并向总部、空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03年,对空军装备经费管理情况实施了就地审计。审计金额200多亿元,对提高资金保障效率,促进科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对某专项大型工程进行了审计,对经费管控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做出了科学评价,为“杀手锏”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有力的审计监督服务。
针对“十五”以来,空军战备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多的实际,集中审计力量,采取审计巡查、联审、跟踪审和全程审等方法,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对“十五”以来的战备工程项目,开工一项审计一项。目前,审计监督已逐步拓展到对机场阵地以及重点装备、科研项目、战备物资储备等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领域,每年审计金额100多亿元,审计服务切实起到了为促进空军战斗力生成保驾护航的作用。
全程监管铁面无私
1986年,空军审计部门对200多个企业化工厂和招待所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声势浩大的财经纪律大检查和企业税收物价大检查。查纠了存在的问题,规范了部队财经管理秩序,空军审计迈出坚实的一步。
1987年,空军各级审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检查审计了585个单位,发现各种不符合规定的经费开支1400多万元。查处贪污盗窃、虚报冒领、私分钱物和挪用公款等问题55起,其中贪污盗窃、虚报冒领和挪用公款万元以上的案件6起,涉案金额29万余元,移交司法部门处理4起。审计人员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大战告捷,令人对空军审计刮目相看。
经费预算是经费管控的“源头”。1988年,审计了295个单位和部门的预算安排,严把控制预算的“总闸门”,纠正了个别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审减年度预算549万元。近几年,空军审计又重点把目光瞄准到军以上机关具有经费二次分配权的部门,加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审计力度,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预算审计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年压缩调整不合理开支逾亿元,预算执行不严格、转移经费、行政消耗性开支大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是部队经费开支的“大头”。针对出包工程经费大、建筑市场不规范的实际,狠抓了出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拧干工程决算中的“水分”。仅在2003年,就审计工程竣工结算100多项,审计金额20多亿元,审减施工单位不合理收费近3亿元,综合审减率超过10%,为部队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篇“大文章”。1995年,空军审计对25名团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试点,2000年以来,在审计对象上已实现了从单位副职向单位主官,特别是向担负军事斗争准备专项任务部队的领导干部过渡;在审计对象层次上,已由团职、师职领导干部向军职领导干部转变,审计覆盖面由原来的每年二、三十名向每年一百多名扩展,在组织形式上,也已由单纯审计向联合式全面审计发展。近两年,空军党委连续下发了两个加强空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和规定,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落实机制,加大对财权使用的监督,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了各级党委加强对高中级领导干部管理的有力抓手。
在新的起点上奋勇向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斗争准备已经由应急转入常态,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和空军转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空军审计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作为经济监督的“卫士”和“守护神”,审计部门已经成为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2008开始,与空军纪检部等职能部门每年在机关部队进行廉政宣讲,对战备工程建设廉政监督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为促进空军部队风气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对重点单位的物资集中采购、社会化保障和资源节约情况进行审计,有力促进了军事经济改革发展。
2008年5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让空军审计面临着一次巨大的实践考验。空军审计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出动,对抗震救灾经费物资使用管理情况实施全程跟踪审计,积极探索多样化军事任务条件下审计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审计能力实现了新跨越。审计人员深入机关、仓库和救灾前线部队,对部队捐款和抗震救灾专项经费物资投入使用管理情况展开审计调查,涉及物资器材80多万件,经费5.8亿元。向空军党委和灾区人民提交了一份合格答卷,展示了新时期空军审计人员的新风采。当前,在空军转型建设的关键时期,空军审计将按照空军党委确定的“改进思想作风、强化技术基础、提高组训能力”的要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力争通过3至6年时间,建立起模式科学、标准完善、体系健全的空军审计系统,推动空军审计进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努力为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助航高飞。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