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空军已解决进口新型军机供油难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 16:08  中国空军后勤
资料图:中国空军苏-27战机维护中
资料图:中国空军苏-27战机维护中

  空后军需物资油料部部长 龚振

  油料对飞机来说,就好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

  60年来,空军物资油料事业伴随着空军发展建设的脚步,在战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保障方式由固定、平面、单一向机动、立体、综合拓展,保障手段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效能型转变,保障模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确高效型转变,基本形成了与空军建设发展相适应,与武器装备发展相配套,与作战训练需求相符合的空军特色物资油料保障体系。

  艰难“造血”初露锋芒

  空军初建时期的物资油料工作,是在油源奇缺、设备简陋、人员缺乏、保障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开展的。

  1949年11月,由东北老航校人员组成的空军后勤部油料处在长春成立,这是空军领导机关最早成立的后勤机构。当时,国内石油工业相当落后,每年生产油料只有十几万吨,且全部是地面油料,航空油料供应完全依赖进口。而空军油库总容量不足1.7万立方米,飞机运(加)油车数量极少,油料运输以桶装为主,油料加注主要靠手摇泵和漏斗。第一代空军油料人克服困难,通过新建、改建和征用油库,努力解决了油料储存难的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航空兵部队快速组建并投入作战,油料消耗量剧增,部队用油多次告急。1950年至1952年,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为空军筹措油料8000余吨,缓解了空军部队战训油料的供需矛盾。年轻的空军油料保障队伍边保障、边学习、边探索,为缩短飞机再次起飞时间,他们创新并推广运用了“过桥加油”“双管加油”等飞机加油模式,较好完成了抗美援朝油料保障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空军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各种机型战斗机相继大量装备部队,油料消耗量快速增长,对油料供应保障要求更高。空军油料系统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加快油料供应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发,加速油库、油料设施的配套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防油库为中心、机场油库为终端的油料保障网络。1965年,经过机关、科研机构、企业、部队的联合攻关,成功解决了喷气燃料等主要油品的试制、试飞、试用、推广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航空油料的自给自足,开创了以国产航空油料保障空军作战训练的新纪元。之后,空军油料部门圆满完成了一江山岛、入闽作战、炮击金门、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唐山抗震救灾、对越自卫反击等重大任务油料保障,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空中作战能力,空军引进了一批作战性能优异的新机。与国产装备相比,新机对油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油品种多,如某型进口飞机常用油品比国产二代战机多了近10种;质量要求严,如新机发动机要求润滑油具备更好的润滑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对加油设施和油料装备要求高。引进之初,新机主要使用进口油品,不但每年花费国家数亿美元外汇,而且易受国际形势和政治气候变化影响,订购渠道十分不畅,供应保障困难,曾多次发生用油告急问题,严重制约了部队战斗力形成。如果不解决新机用油国产化问题,“杀手锏”装备的作用将荡然无存!军委、总部首长明确指出:油料国产化是大事!空军、空后首长也多次强调:新机用油要尽快实现国产化,油料国产化难关必须攻克!

  空后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油料国产化”课题攻关组,决心攻克难关。在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资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情况下,通过解剖分析进口油料性能,深入航空、石化部门调研,于1993年提出了“进口飞机油料国产化方案”,并通过了专家审定。之后,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反复筛选配方、进行试验比对和改进提高,终于研制出了多种新油品。专家们一致认为:参加试用的20多种国产油料除某型航空润滑油外,性能稳定,能够满足新机使用要求。至此,油料国产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之后,物资油料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新军事变革步伐加快,空军转型建设加速推进,新武器装备大量引进,空军物资油料系统加速实现了新机用油国产化,大力推进了空军物资油料事业的科学发展。

  针对热点地区的战备需要,从1993年起,物资油料系统着重提高了热点地区部队油料收发、接卸、储存、加注和防护等5种能力,多个机场具备了应急作战油料保障能力。

  1999年,物资油料系统组织实施了“航空兵部队新型野战油料装备试装演示”,对机场油料保障系统、直升机对地加油、空投加油、直升机便携式油料补给系统等新型野战装备的战场定位进行了论证,探索和检验了航空兵部队油料保障模式和方法。之后,野战机场加油系统、大型管道加油车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继在部队推广应用,提高了空军油料保障能力。

  面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物资油料保障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战时、平时都过得硬的保障能力。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空军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部队大规模出动,保障点随机性大,保障的复杂性强、难度大,空军各级油料部门树立“大后勤”思想,探索了军地联合油料保障的路子,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二十世纪初,空军物资油料部门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加强科技练兵,积极克服油源紧张、油价波动、调动困难等问题,扎实做好物资油料保障准备,综合保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行动中,空军物资油料系统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启动油料应急保障预案,运用立体、伴随、机动等多种油料保障手段,调运油料3万余吨、油料装备140台套,全力保障了抗震救灾的需要,多样化军事任务油料保障能力经受了检验。

  以破解难题带动持续发展

  由于进口飞机材质和结构的特殊性,新机油料保障过程“一波三折”,先后出现了不少技术难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部队正常战备训练。

  1994年,先后有多台飞机发动机喷口加力调节器和主燃油泵调节器出现漏油故障,一度造成油泵供应十分紧张。外方坚持认为中方使用了不合格油料,拒绝我方索赔要求。空军、空后首长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兵强将,迅速成立了课题组集智攻关。经过大量的分解研究和试验分析,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该燃油泵调节器使用的橡胶圈中某种组分含量偏低,致使这种橡胶圈适合在外方高寒地区气候条件下使用,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使用。在详实的数据面前,外方在“保证期”内返修的发动机和后续提供的发动机油泵上,对橡胶密封件进行了免费更换,最终圆满解决了漏油问题。

  航空润滑油是保证飞机“心脏”正常工作最重要的油品之一。新机发动机推力强大,工作温度高,对润滑油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航空润滑油一直是油料国产化的“难中之难”。1995年,我方用某型航空润滑油代替进口润滑油,但在试用过程中出现了金属含量超标问题,经过反复试验,果断决定研制以合成烃为基础油的新型航空润滑油。课题组夜以继日,设计了近百个配方组合,经过了几千次试验之后,终于获得了最佳配方。为了慎重起见,我方还将新型航空润滑油送往外方,进行综合评定。外方专家认为,新型航空润滑油性能完全满足新机使用要求,部分性能甚至优于外国同类油品。至此,彻底攻克了航空润滑油这个难关!

  随着空军转型建设加快,国产新一代战机也加快了研制步伐,飞机油料保障“精、细、严”的特征越来越突出。为适应下一代飞机油料保障需要,空军油料部门针对下一代飞机动力大、速度快、隐身要求高的特点,又开始研制新一代航空油品。60年来,空军物资油料系统圆满完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物资油料保障任务,谱写了空军物油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更多关于 中国空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