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晓军:中国预警机反潜机需要国产飞机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16:47  新浪嘉宾聊天
军事专家宋晓军
军事专家宋晓军

  新中国60年周庆典到来之即,新浪网有幸邀请到著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参加访谈,请他谈谈60年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发展等问题,以下为访谈内容。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上午好!欢迎来到新浪视频直播间,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著名的军事评论员宋晓军老师,宋老师您好。

  宋晓军: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六十年是一甲子,新中国军事力量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核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兼备,陆海空二炮四军种齐备,具有一定区域投掷能力以及远程和精确打击能力。我们想请问一下宋老师,新中国取得的大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上取得的?

  宋晓军:中国在这60年当中,军事力量发展经过了好几个阶段,按照2008年国防白皮书说的,目前我们的军事装备以第二代为主体,第三代为骨干的话,做一个逆向的倒退回去,第一代的武器装备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我们建国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我们没有工业基础,重工业几乎是空白。到59年我们开始有了152毫米的榴弹炮,甚至我们造出了解放牌汽车,形成了从火炮时代到机械化时代的开端,是非常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这十年当中主要是依靠苏联,当时给了我们156个工业项目,156个工业项目当中,其中有44项是军工,106项是民用,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军工做配套的,大概有90项左右。以这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当然中间还出现了一些问题,60年苏联撤走了专家,在第一代的武器装备当中,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制,压缩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一种跨越。这个应该说是中国第一代武器装备的基础,也是我们后面的二代、三代主要的技术基础,经验的积累,人才的培养,包括我们的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基本也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主持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我军从军队的数量,军队的结构,还有他们所装备的武器性能,60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发现,陆军的比重占相当大的一块,陆军一直以来都是我军绝对的主力,无论从数量、规模各个方面都是主力,您给我们解读一下,中国陆军为什么在整个军队中占了这么大的比重,历史原因是什么样的?

  宋晓军:1840年以来,帝国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包括八国联军、英法联军,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从1894年甲午海战开始全面对华入侵,构成了整体中华民族安全的需求的一个驱动。首先我们解决的是要防御陆上安全。而且周边有十多个国家与我国接壤,在接壤的一些国家当中,虽然有的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有殖民主义战略,比如说印度,当年的巴基斯坦也是英国人占领,英国人占领了印度之后,向西藏渗透,也曾试图分裂中国。海上安全威胁,包括日本侵略中国等。整个的安全环境和历史背景,包括我们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决定了陆军要占比较大的比重。

  主持人:宋老师给我们讲一下,未来一段发展时期,中国陆军在中国整个军事体系中占的比重会不会有所改变?

  宋晓军:我觉得大的改变不会太多,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现在的陆军的比例我觉得应该说要大规模的改变不太可能。因为我们知道陆军除了国土防御中防止其他国家对我国大规模的入侵意外,很多时候还有其他的作用,最典型的四川地震的抗震救灾,此外还有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应用,还有执行维和任务,整个国家的赋予陆军多层次的安全使命,我觉得陆军的规模和数量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压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还有点不太够。

  主持人:整个陆军的规模和我们国家面临的要执行的任务来说,可能比较单薄一些?

  宋晓军:对。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4月23号在青岛海域举行了规模非常大的海上阅兵式,在这个阅兵式期间,中国精锐海军潜艇和飞机展示了海军60年的发展进步。在看完阅兵式之后,我们看了很多外电的评论,有一条外电这么说,中国海军这样的展示,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从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迈进,甚至已经跨过这个坎,你怎么看?

  宋晓军:可以说我们有这个潜力,真正跨过黄水和蓝水来说,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国海军的舰船,包括去索马里的任务,我们也去了。中国海军走出去并不仅仅靠几艘船就能实现,还有很多复杂的东西,你的卫星导航怎么样,到了索马里要用GPS,我国海军还在用国外的导航设备,特别对方是有可能成为你潜在竞争对手国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主持人: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宋晓军:对。你的海军怎么能算走上蓝水呢?如果自己不发展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你的海军是不可能真正走出去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们的舰船,虽然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的舰船制造发展比较快,我们的大型军舰所用的,包括我们的导航设备等等方面还没有达成目标,或者说支撑蓝水海军的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都还不太具备,所以说中国海军从黄水到蓝水这样的过程也可能是漫长的,也需要一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从宋老师的解释,海军本来就是一个体系工程,成为一个强大的海军是一个体系工程,包括主战舰艇,还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刚才我们在聊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一个概念,蓝水海军,请您给我们讲解一下,蓝水海军、黄水海军,还有远洋海军,该如何界定?

  宋晓军:通俗说,黄水海军在沿海进行作战活动,一般意义上进行国家防御线,在自己的海域,或者是专属经济区之内,蓝水海军可以走出自己的专属区域在相对比较远的海洋上为你的船队也好,为你国家的安全利益也好,提供相应的军事支持。如果说全球海军的话,在地球三分之二的海洋上畅行无阻,在海上有补给点,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涉及到国家的外交战略,包括全球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思路上的重新变化。

  主持人:听了宋老师的讲解之后,黄水、蓝水、远洋还是一个体系,像您说的,远洋海军不仅舰队全球到达,还包括利益是不是覆盖全球,国力、政治影响力能不能涉及到全球。

  宋晓军:对。

  主持人: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海军,现在我们可能说我们没有迈过蓝水的门槛,近几年我军的装备,广大的网友对海军处于什么水平,有很多的争议,请您给我们讲一讲,我们国家的海军到底是处于黄水海军,还是蓝水阶段?

  宋晓军:从现在来看,基本在黄水这个阶段,甚至连黄水都不够,在沿岸的水平。虽然我们走到索马里,但是我们这60年海军投入相对比较低。从早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海军的军费挪给空军,由于空军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空军作战更加重要。到了后期,海军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包括资金密集型军种,非常费钱。安全需求方面,新中国早期我们没有海外贸易,海外航线的安全需求比较低,到70年代的时候,我们因为要解决远程导弹试验的问题,我们才开始注重到海军的发展。包括第一批的相对的中型舰艇,或者是偏大型第一代驱逐舰在那个时候开始建造。但这个时期,我们要成为蓝水海军,海军的体系,这方面我们尚具备,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基本上是以小艇作战的方式,我们知道,当时出现有很多海上的英雄艇、猛虎艇等等,这些基本都是沿岸作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国家海外利益,海洋安全利益需求的增加,我们确实也做了一些投入,但是由于军费有限,特别是在79到89年我们军费达到5%以上的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有大量的钱投到海军建设上去。直到90年代之后,特别是99年之后,我国海军开始有了相对比较大的发展,这个发展是造船工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有一些造船通用技术为舰船制造提供了一些好的、比较高的工业基础。像在全国15个工业行业当中,工业化率最高的就是造船业。依托国民经济的发展,海军发展获得了一些好的条件,但是离我们所希望的,以及我们海上安全利益所需求的海军规模来说,海军目前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的军事体系,我们国家的海军从建军到现在,可能就不是依靠国家利益去引导。像第一代的舰艇,它的需求和出现可能就是为了完成某一个试验,或者说配套某一个设施。

  宋晓军:对,配套我们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防御力量,我们远程洲际导弹的试射成功。当时我们导弹试验过程当中,我们连海图都没有,我们不知道南太平洋穿过赤道这个怎么走,当时我们试验人员去书堆里面找日本的海图。我们起步比较晚,就是我说的我们的物质基础,海军舰艇的建造,这个发展相对来讲也比较晚,起步也比较晚。所以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未来20—30年是中国海军发展比较好的时机,我们的造船工业总吨位接近世界第一位,09上半年我们接单量第一,完工量全球第二,超过日本。但是我们的质量还不行,面子上的工作基本上做到,里子差很多。

  主持人:一些高技术的船舶,核心装备方面我们还有欠缺吗。

  宋晓军:主要是核心技术,比如说船用动力这一块,我们的燃气轮机基本没有国产化,也可能是仿制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又牵扯到大飞机的发动机,美国走这样的一个路线,通过大飞机的涡扇发动机作为工业母机开发出来的大型舰船的燃气轮机,我们大飞机的发动机到现在也没有,即便我们C919马上飞上蓝天,但是它的发动机仍然是采购国外的。我们工业母机的研发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希望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比如说90后、2000后,通过现在比较好的技术环境和资金量比较充足的条件,能够发挥老一代人两弹一星的精神,在这方面获得突破。

  主持人:是关键点,牵一发动全身。

  宋晓军: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更多关于 宋晓军 中国军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