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军区对抗演习实施精细导调不再简单粗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06:54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郭建跃 邹维荣 本报特约记者 张坤平

  草绿草黄,内蒙古广袤的原野见证了北京军区在某训练基地按新大纲施训创造的该基地组建以来的5个“最”——

  参训数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参训部队来自陆军、空军、二炮、武警、预备役部队等,是历史上最全的;演练强度最大,昼夜展开5场实兵对抗演练;演练新课目最多,涵盖了新大纲规定的合同战术训练所有课目;驻训时间最长,仅某装甲师就连续在该基地驻训半年之久。

  透过浓浓硝烟,记者发现了许多看点和亮点。

  环境构设大队展露峥嵘

  滚滚铁流中,一队白色特种车辆显得格外醒目。这支车队到哪里,哪里的部队就会出现“麻烦”:电台失灵、雷达迷茫、指控中断……这支新组建的环境构设大队,专门负责构筑通信、雷达和光电等战场环境。该大队副中队长代兵云一脸神秘地告诉记者:“模拟逼真的复杂电磁环境,只是大队承担的功能任务之一。”

  平时都在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和训练,这次在这个训练基地参演的部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狼”来了的滋味。

  雷达屏幕关键时刻忽然一片“雪花”,锁定的目标瞬间消失,电台、网络在繁忙的通联中莫名其妙中断。

  怎么办?关机、静默、卫星通讯、改频、密语通话、甚至简易信号等指挥手段被逼出来。就是在这种无形的较量中,官兵们走出了把复杂电磁环境神秘化、简单化的误区,在应对中找到了自信。

  “红蓝”对抗不再简单粗放

  偌大的导调中心,基地司令员张亮一人盯着大屏幕,通过战场监控系统,导调参演部队向作战地域集结。

  楼下,“红蓝”双方指挥参谋人员,也在各自导调室紧张地摆兵布阵。室外,一场秋雨不期而遇,某装甲团在一片泥泞沼泽地行进受阻,正在现场检验部队迂回开进的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刘志刚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对每一场演练,都实施动态显示,精细调控,改变了以往“红蓝”对抗简单粗放的模式。

  导演部情况一出,“红蓝”双方就放手自主对抗,这曾经是许多部队演练的得意之举。可实践证明,这带来了缺少情报支撑的无序竞争和不符合实战要求的随意对抗。对抗变成了缺乏理性根据的“打架”,导演部变成了拉架的“婆婆”。

  今年,他们一改常态,根据战场态势变化,一招一式地磨砺摔打“红军”。记者在现场看到,某旅在开辟通路时,既缺少火力准备,又省略了一半通道。导演部现场导调人员发现后立即责令停止,命令这一课目重新演练。基地组织计划科科长吴重清说:“过去粗放对抗看似硝烟弥漫,但部队呼拉拉一遍就过去了,现在几乎每个程序都会反复演练,精细导调让部队对抗训练更扎实有效。”

  记者还发现,这里新组建的导调大队集纳了全战区最优秀的参谋、基层指挥员代表和战区机关人员。来自空军某师的副参谋长李维深有体会:“我们是首次全程参与拟制演习方案,对联合作战提出的许多建议都在演练中得到了体现。”

  总结讲评讲得脸红心跳

  某旅参谋长暴占明在演习现场对记者说:“组织部队按新大纲一遍遍推演,感受到的是辛苦,演习结束回到导演部进行总结,感受到的是难过。”

  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基地按新大纲施训创造的又一个亮点,即把演习总结改成检讨评估,彻底告别总结演习10页纸有9页半讲成绩,只留半页笼统讲不足的历史。

  检讨评估让各级指挥员心发虚、头冒汗。记者参与城市进攻战斗实兵对抗演习全过程。这一全新的演练课目令人大开眼界,在模拟逼真的一座城市里,巷战、夺控要点……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随后进行的检讨评估会,出乎记者意料。整个导演大厅里听不到几句嘉许。首先是“红军”分析查找演练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红军”说自己的问题是谦虚的话,第二步“蓝军”点评就不客气了,他们从组织不严密、机动中部队暴露在敌炮火攻击范围等5个方面,直挑“红军”软肋。

  最后,导演部讲评由战区指挥员从更高的层面检讨演练存在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看似无情的批评下,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升。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京军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