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2日文章,原题:美国正在失去太平洋? 从太平洋司令部总部的制高点俯瞰珍珠港,很难想起那些曾经打破司令部平静的中国军事活动。但它们的确存在: 2004年,中国一艘“汉”级核潜艇被发现在日本宫古岛附近潜行; 2006年,在冲绳附近海域,中国一艘配备鱼雷和反舰艇巡航导弹的“宋”级潜艇在距离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不到5英里处浮出水面;今年3月,在海南岛附近公海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遭到一些中国船只的骚扰。
在上述事件中,各方都发出了保持冷静的呼吁,特别是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作为美军第一大作战司令部的现任长官,蒂莫西·基廷像他的前任一样游走于太平洋地区,鼓吹接触的好处。他对我说,“我们不是要在太平洋横冲直撞”,“恰恰相反,我们要在太平洋小心行事”。
中国并非什么“威胁”。然而,基廷的公开言论是如此彻头彻尾且始终如一的乐观,不仅令人怀疑太平洋司令部的可信度,也令美国的盟友担心美国海军是否有能力面对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我们不妨称之为太平洋司令部难题:怎样才能坦白地谈论威胁,让美国的盟友感到安心,同时又避免不必要地刺激北京?
这并不是说美军很快就将失去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太平洋司令部负责的区域从印度直至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涵盖了大半个地球,号称拥有32.5万人的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等各军种部队。根据官方数据,仅太平洋舰队就拥有“5个航母战斗群、近180艘舰艇、1500架飞机和10万兵力”。而根据五角大搂的最新估计,中国海军拥有“60多艘潜艇、55艘大中型两栖舰艇和近70艘装备导弹的巡逻艇”。
自二战以来,是美军确保了太平洋的和平,使该地区得以繁荣发展。然而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不利于美国。奥巴马政府限制了海军的扩编计划,并暗示它不相信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北京却在投入资金发展“阻绝”能力,包括反舰艇弹道导弹、网络战和反卫星武器。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卜大年估计,自1995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会给自己的舰队添置3艘左右的潜艇。相比之下,美国潜艇舰队的规模却在逐渐缩小。在喷气式战机方面,情况也是如此:中国正在提高第五代战机的技术,而美国却限制了F-22战斗机的产量。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也分流了原本指派给太平洋司令部的兵力。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的国家安全顾问安德鲁。希勒说,亚洲没有人希望看到“紧张”的美中关系,但同样,“美国的盟友也不希望美国变成一个容易被击败的对手”。基廷上将驳斥了此类担心,称它们并非“准确或令人信服的预言”。至于中国,基廷希望接触、接触、再接触。
在其担任太平洋司令部最高长官的两年半时间里,除了恢复两国军队间对话之外,基廷很难列举出关于中国的积极变化。中国军事意图的透明化“并未完全实现”。美国与中国的军事交流“十分有限”。北京瞄准台湾的导弹“数量并非是无关紧要的”。总而言之,基廷上将承认:“毋庸置疑,我们将不得不与一支相比20年前数量不断增加、某些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中国军队打交道。”
这才是美国的盟友希望听到的坦白,也是奥巴马政府和国会国防拨款机构需要听到的坦白。下个月,基廷上将将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职务移交给太平洋舰队现任指挥官罗伯特。威拉德上将。在上任之前,威拉德也许希望重新评估中国的那些军事活动,决定美国在未来几年内到底想在太平洋留给中国多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