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强发自新德里 一些印度媒体炒作中国离不开的话题之一是:中国军队入侵。它们的消息来源似乎永远是“不能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或者是“边境地区的某位山民”。随后,其他印度媒体跟风炒作,待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印度有关方面最后站出来予以否认或淡化。
这或许就是印度媒体炒作中国话题的大致套路。
8月30日,印度报业托拉斯引用未透露身份的军方人士的消息说,6月21日,两架中国军用直升机在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西藏交界的拉达克地区“侵犯”印方领空。一个星期后的9月6日,该半官方通讯社又引用没有透露身份的“官方消息”说,中国军队又在7月初在陆地“入侵”,并进入印度领土“1.5公里”,在周围的山体上用“广东话”以红漆涂满“中国”字样。报道称,这一消息是当地山民告诉印军的。
9月7日之后,印度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高声贝的渲染和炒作。
用“广东话”涂“中国”字样?
“用‘广东话’涂‘中国’字样”,这在中国读者眼中是荒唐和滑稽的,何况印度任何一家媒体都没有出示“中国军队入侵”的任何照片。
最后,事态的平息得益于印度外长站出来说话。外长克里希纳说,中印边界与印度与其他周边国家边界相比,是“最和平的”。他还说,两国在边界摩擦问题上有固定机制,不应有大问题。印度军方则拒绝对媒体发表评论,只是有报道说“印度负责西段中印边界的北方军司令近日会到边界地区视察,并向中国边防部队‘提出交涉’。”
因外长亲自出面安抚,沸沸扬扬的炒作暂时告一段落,但在印度网民中引起的激烈情绪还是一时难以平静。
这样的事情背后有其微妙之处:媒体引用官方消息予以报道,政府最后站出来否认或者淡化。然而,“舆论效果”似乎已经达到,而且借媒体之口,又传递了印度官方不便表达的意思。
官方与媒体之间的协作
以上套路不仅仅局限于中印边境军事领域,发生在经济领域的类似情况越来越常见,结果则是印度社会舆论对中国在印投资变得异常敏感。
不久前,一家中国通信技术设备公司印度项目负责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年前,有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与“黑客”有联系的传闻开始在印度蔓延,印度方面先是从西方“转载”,后来开始“原创”,主动炒作一些针对在印度的中国投资,如说有“中国军方背景”等。
最近半年,这种炒作再次加剧。一些媒体不断刊登消息说,印度安全情报部门担心中国公司在印度开拓市场将威胁印度国家安全,特别在通信技术设备方面要对中国公司倍加防范。
媒体炒作先行,政府表态在后。这样做的意图十分明显: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理由则是“威胁国家安全”这顶高帽子。
媒体声音反映权势集团态度
印度媒体都处于一些权势集团的掌控下,因此印度媒体的对华态度往往是这些权势集团的对华态度。这些集团的对华态度,还通过一些学者、专家的表述传达出来。
最近,印度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一个有数国大使参加的研讨会上说,印度对1962年那场边界冲突“难以忘却”。他公开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印度面临的最大威胁。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印度上层甚至中层应该说都不在少数。
据本报记者长期观察,印度的权势阶层和中产阶级在文化、社会联系和实际利益上,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和富裕的英联邦国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他们自认为在制度上和文化上都属于西方世界,并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为荣。从外交上,印度对南亚周边国家常以老大自居,与东南亚、西亚、中东和中亚等在历史上与印度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的交往,反而放在了次要地位。在文化上也并不认同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联系,许多人有严重的印度教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
近日,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来到中国,访问了不少中国城市,并频繁与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交换意见,邀请中国企业到他的邦投资。在北京的一次与企业界见面会上,该部长遭到了中国企业界的质疑:如何看待印度给中国公民商务工作签证一般要半年甚至一年等待期的问题,以及中资在印度遇到的种种难以解释的问题。据说,场面一度较为尴尬,在场的印度新任驻华大使试图打圆场。
看来,印度媒体与官方在对华问题上的某种协调和默契,已经对中印两国关系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国内一位印度问题专家认为,印度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遗憾的是某些印度媒体目前的表现很“短视”。(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