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国测一大队为导弹卫星等上天作重力测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 08:23  解放军报

  一人、一事、一时的英雄,尚且不易。

  一个群体,历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和琐碎生活的消耗打磨,仍能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屹立在时代的精神高地上,更令人感佩。

  国测一大队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自建队始,他们薪火相传,英雄辈出。高山大川记录着他们的功绩,沙漠雪地写下了他们的奉献。50多年来,一大队大部分时间工作在异常艰苦的大西北无人区,承担过各种艰巨、复杂的国家重要测绘任务,经受住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畏惧退却过,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神和过硬的思想作风,胜利地完成了各项测绘任务。

  他们满怀着艰辛和自豪,这里边既有欢乐,也有痛苦;既有汗水,也有收获。在年复一年的分离团聚中生存、奋斗、发展;在妻儿的期盼和等待中磨逝着自己珍贵的青春年华。是什么样的力量一直在支撑着他们坚定地行走在苍茫大地上?

  支撑他们这种力量的,有事业心、有责任感,也不排除个人的奋斗与追求,但向深处追寻,最终铸成他们精神世界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奉献情操。他们走遍山山水水,踏遍四面八方,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测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祖国的锦绣宏图,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辛勤奔波,奏响了一曲感人的奉献者之歌。

  我们的共和国即将走过一个甲子,在燃放礼花、尽情欢庆的时刻,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像一大队这样隐在繁华、热闹背后的奉献者们。他们或许不起眼,甚至不为人所知,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伟大历史的书写才有了可能。

  当岁月从时代的指缝划过,那些虚华的、名噪一时的人与事,都烟消云散了。

  那些默默的、勤奋的劳动者,却沉淀下来,成为开创伟大时代的奠基石。

  ——题 记 

  他们的故事,是一首艰辛、苦涩而又雄壮的奉献之歌。

  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凄美、悲壮而又动人的生命礼赞。

  他们的故事,是一首澎湃、激越而又凝重的英雄交响曲。

  序曲——历史的诉说

  【基调:低缓,而又浑厚】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业待兴。

  带着一纸集体转业的命令,一群风华正茂的军人汇聚到祖国大西北,怀揣共同的理想和如火般炽热的激情,在古都西安组建了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在50余载的沧桑岁月中,这支身上始终流淌着军人血液的英雄测绘队伍走遍神州,在杳无人烟的高原、戈壁、沼泽,都留下了艰辛跋涉的身影,用生命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着一行行英雄史诗,被国务院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翻开大队工作日志,可以看到,他们足迹所到之处,最高的地方海拔高于7000米,最低的低于海平面154米;最热地方温度达摄氏零上50多度,最冷的地方达摄氏零下40多度;最远的地方是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粗略估算,他们徒步行程达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

  在默默无闻的付出中,在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和难以言说的孤寂的抗争中,在与妻儿家人年复一年的分离与团聚中,这支队伍绘就了引以为傲的辉煌与荣耀:

  他们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

  他们,顶天立地,不愧是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开路先锋”。

  第一乐章——如诗的足迹

  【基调:热烈、大气,史诗般磅礴】

  人们更多地关注那些台前的东西,却很少去探求它们背后的奥秘。

  比如,人们知道的或看到的,往往只是升天的导弹、卫星、火箭,建好的隧道、公路,城乡的繁荣以及信息时代的新貌。

  却很少有人知道——

  导弹、卫星、火箭上天前,需要作重力测量;

  开山筑路之前,需要作水准测量;

  地质找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防灾减灾需要测绘保障;

  城市的科学规划、农村建设以及信息化工程也需要测绘冲锋在前……

  这些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测绘的基础性支撑。

  从事大地测量的国测一大队,就是测绘队伍中的一支“尖兵”。

  他们,曾六上珠峰,精确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珠穆朗玛雪峰,世界第一高峰。但该峰的精确高度到底是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使用的珠峰海拔高度竟然是由外国人测定的。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上珠峰。而承担此次测量任务的就是一大队。这次他们测出了珠峰的准确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公布后,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公认。珠峰的海拔,自此由我们中国自己来确定。

  2005年5月22日,一大队队员沿着30年前先辈的足迹再次登上珠峰,运用现代测量手段,重新测得珠峰岩面高度海拔8844.43米。

  在完成珠峰测量任务返回途中,一大队队员碰到来自上海的一位老人,他问大家:是你们测量了珠峰高度吗?确认以后,他向所有队员行了一个军礼,激动地高喊:你们是英雄!你们为中国人争了光!

  他们,曾两下南极,填补了中国对南极测绘的空白。

  1984年11月,我国政府派出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极大陆开展科考、建站活动。当时的一大队工程师刘永诺参加了此次科考,这是中国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

  20年后的11月,一大队优秀的中生代员工何志堂、张世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完成了绝对重力测量和相对重力测量。

  他们,踏遍高原,参与了国家一等水准测量。

  按照一大队高级工程师宋眩的描述,一等水准测量就是以山东青岛的国家水准为基点,向西、北、南按一定的布局,沿着设计线路,测绘出一条水准线。这一条水准线长12万公里。12万公里的水准线在测绘时,仪器的前后每隔35米设一个标尺。一个点测完再步行70米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测绘。也就是说,12万公里长的水准线测绘基本上是靠步行来完成的。

  一大队承担任务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荒凉的青藏高原。常人在这里坐车还有高原反应,而一大队队员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徒步千里,还要肩扛沉重的仪器,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他们,数次进入西部无人区,参与了西部测图工程。

  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这片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世界最高峰、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可可西里无人区,还有许多被视为生命禁区的西部高寒地区。一度,由于测绘投资能力以及技术等原因,这些地区一直没有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也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从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了西部测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西部5032幅空白区地形图的测绘任务。敢打硬仗的一大队又承担了急难险重的任务:青藏高原部分地区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量以及地表覆盖调绘。

  他们,还参与了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天文大地网、国家GPS网、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和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等重大测绘工程。

  他们用渗透着鲜血和汗水的足迹,在苍茫大地上写下了璀璨的诗行。

  第二乐章——年华的苦乐

  【基调:深沉、宁静,如旷寂的星空】

  这群在大地上艰难跋涉的人,他们把苦难嚼在舌根下,把欢笑绽放在脸上。

  2009年盛夏的一天,记者在西安见到了年逾古稀的尚尔广老人,他是一大队第一代队员,那群奉命集体转业的测绘兵中的一员。

  老人是传奇,更是见证。忆起往事,老人仍然思维敏捷,谈兴甚浓。

  老人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测绘装备十分简陋,队员在野外作业所需物资的运输主要靠骆驼、牦牛、架子车,在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险峻的高山、苍茫的荒原,队员们身背沉重的测量仪器,真可谓历尽艰辛。

  在老人的印象中,那个年代虽然苦,可人们的身上都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气概,真的是迎着困难上。“哪里困难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让老人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在湖北某山区搞测量,他在爬山时不小心被困在山腰上,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来,远看就像悬在空中。当地老百姓看见了,还误以为是“神仙”下凡。“哪有什么神仙啊,其实就是我嘛!”忆起往事,老人呵呵一笑。

  往事有乐,更有痛。让老人伤心的是,不少战友倒在了测绘的路途中。

  宋泽盛,尚尔广在总参测绘学校的同学、好友,两人一起转业来到一大队。50年前的8月1日那天,在新疆阿勒泰尖山测绘区,为了救助随时会滑下山的队友,他坠入几十米深的悬崖壮烈牺牲。

  钟亮其,转业军人,在1963年测绘途中被土匪残酷杀害,他是烈士的后代,家中的独苗,牺牲时还不到30岁。

  ……

  在一大队的历史上,先后有36名职工和10名雇工为测绘事业而献身。这些牺牲者中间,无论是壮烈的死,还是无声无息的死,没有一个被追认为烈士,甚至很多人死后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但,他们的生命在历史的天空中呈现出一种姿势:那架设在测绘路途中的一座座觇标,就是他们的生命耸立在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

  时光荏苒。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测绘手段日新月异,后勤保障“水涨船高”,有了GPS测量仪,有了三菱越野车,工作环境不像过去那么艰苦、险恶了,可大地测量要求必须在野外工作的现实没有变。

  对野外大地测量的辛苦,记者很快有了切身的领略。

  7月的内陆平原,正是夏花绚烂至极的日子。而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藏北高原,则是另一番风光:山顶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说来就来、打在脸上生疼的冰雹,提醒着人们这里是“生命的禁区”。当记者驱车7、8个小时从拉萨来到黑昌公路那曲段时,正赶上一大队作业小组在这里实施水准测量任务。他们是今年4月份进藏的,已在藏北待了3个多月了。记者正欲采访,原本湛蓝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暴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测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