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可以培养,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处理不好个人家庭问题,恐怕很难长期扎根西藏边防。
郑卫国曾经爱过一个女孩,她是他的同学,也是他的初恋。
上高中时比较封建,他俩很少有机会单独在一起,彼此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你爱我之类的话,但他们彼此明白: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上大学后开始通信,邮寄各自的照片。1989年,郑卫国回家经过沈阳,去她所在的大学看望她,那个大学还有他们班的一个男同学,3个人在一起疯玩了一天,特别愉快。
存在决定意识。当郑卫国领略了雪域高原的遥远、艰苦和寂寞之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自动结束这段感情。他认为让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女孩,嫁给一个西藏军人,既是不理智的又是不公平的。既然彼此之间还没有挑明谈婚论嫁,他就那么不明不白地断了,没有给她一点自己的消息。
2006年,他们在家乡的一个场合突然遇到了。惊喜之后,她哭得很伤心,说这么多年找不到你,以为你早死了,后来才知道你还活着,去了西藏。她质问他为什么那么绝情,连一句话都不留就毅然决然地失踪了?他无言以对。他以为她会很快忘记他,会找一个比自己强、能时刻在她身边给她安全和幸福的人,没想到她心里一直牢牢地有他的一个位置。
郑卫国对前女友充满歉意,但是他并不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他说:“人往往是这样,得不到的东西总认为是最好的。我不相信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美丽多情的女人,能忍受得了长期与丈夫分居两地的寂寞,能经得住一个人独自承担家务、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生活重负的磨砺,能无怨无悔和一个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生命献给祖国边疆的高原军人厮守一生。”
对于这段感情的得与失,他用这样一句话进行总结:“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爱情可以培养,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郑卫国现在的妻子是他们团一位副团长介绍的,农村人,她有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刘杰。副团长来征求意见,郑卫国说:“我找对象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对老人好,一个是身体好。”副团长说:“那你们见一面再说吧!”
1993年10月,郑卫国第一次探家。他先去了辽宁铁岭昌图女方家。人见了,长的不难看,干活挺麻利的。刘杰上了一年高中后不念了,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当时正是秋收季节,郑卫国帮他们家干了两天活,把亲事定下了。
相完对象回家看老母亲。母亲看他又黑又瘦,逼问他到底在哪里当兵?瞒不住了,他说了实话。母亲特别伤心,天天不停地哭,不停地抱怨他不该上军校,更不该去西藏。见母亲如此难过,郑卫国心里更难过,抓起一只茶碗就朝自己头上砸,茶碗砸的稀碎,他的头也砸破了,满脸是血,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包。至此,老母亲不哭也不闹了,再也不提这个茬了。
家里没事了,他有事了,头昏脑涨,腰酸腿疼,浑身不舒服。可假期到了,他只得启程。经北京转车去西宁,郑卫国在火车上发起了高烧。按旅客的指点,他买了几个橘子剥橘子皮吃,以为能治好,根本不行。天已经凉了,他没穿大衣,里面是毛衣,外面套薄薄一件风衣,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发抖。本打算到西宁休息一个晚上再走,一出火车站听人喊到格尔木到格尔木,寻思再坚持一下到格尔木再说,到格尔木又听人喊到拉萨到拉萨,一咬牙又上了去拉萨的长途大巴车。
回团第二天,郑卫国开始吐血,一查,肺水肿。医生说,再晚来两个小时,你小子就没命了。那次他差点没死掉。
一年之后,郑卫国写信叫刘杰来西藏办终身大事,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提起自己的新婚之夜,郑卫国一脸无奈:“俩人太陌生了,事后老婆流泪不止,自己的感觉好像是在犯罪。”直到1996年,从没谈过恋爱的郑卫国两口子才慢慢进入“角色”。契机缘于一个意外。刘杰回到东北老家后,养了一年多猪,挣了1600元,挺高兴的。一天,她正在路边和别人聊天,突然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冲过来,当场把她身旁站着的邻居家老太太轧死了。由于惊吓过度,刘杰高烧不退,胡言乱语,用什么药都不管用。医院报病危,家人听见她喊郑卫国的名字,拍电报把他催了回来。
自然是耐心安抚、细心呵护、精心照顾。郑卫国的精神疗法起了作用,刘杰的病情渐渐好转。从此,她越来越依恋自己的丈夫,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刘杰在经历了几次流产的痛苦经历之后,终于足月生了个健康可爱的女孩。
刚高兴了没几天,郑卫国家接连出了两件大事:大哥得癌症,大姐心脏病。大哥是他回去之后走的,他多少尽了点兄弟之情。大姐病危时,他有任务在身,怎么也回不去了。他是家中的老小,小的时候母亲没时间管他,大姐对他的照顾最多,他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大姐的养育之恩,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接到噩耗,他哭啊哭,哭得昏天黑地。
有时坐下来细想,他常常觉得自己对不住家人,不是一般地对不起,是十二万分地对不起。就说女儿吧,生下27天,郑卫国就回部队了;再回家时,女儿已一岁零四个月,叫他舅舅叫了一个月;刚把口掰过来叫他爸爸,他又走了;再次见到女儿时,她已经4岁了。
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郑卫国前两年在洮南老家买了房子,女儿郑子微在那边上学,随军没随队的刘杰跟着陪读,他们夫妻俩如今依然两地分居。
“哪一个西藏军人没有这样那样一些家庭不幸和困难?都有,只不过各有大小不同而已。但你选择了在西藏报效国家就不可能忠孝两全。”郑卫国说这话时眼圈红了。
“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像父亲那样真枪实弹参加战斗。”
雪域高原的官兵常爱讲一句话:“我们就是倒也要向前倒!”郑卫国没有向前倒,倒是一步一步向前进。他从副连职排长到团机关参谋到连长,再到军区机关参谋到副处长,在各个岗位上都有出色表现;服役15年时间,平均三年一晋升,36岁当上团长,进步算很快的。关键是他现在任职的这个团非同一般,是西藏军区乃至成都军区乃至全军都响当当硬邦邦的优秀团队啊!
也许有人会问:部队能人那么多,为什么是把他放在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岗位上?简单地说,郑卫国有他的独到和过人之处。
一次,西藏军区司令员召集机关所有处长研究一体化作战问题。司令员只给别人提一个问题,却给郑卫国一连提了三四个问题,好在他都对答如流。以为要结束,司令员突然抛出一个料想不到的问题:“训练和集成的关系怎样处理?”
郑卫国一下懵了,他觉得这二者的关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脑子飞快转了几圈,最后也没捋出个一二三。如果换作别人,答不上来也就不答了,等着首长训话吧。郑卫国冷静了一下说:“首长,这个问题您让我考虑一下再回答好吗?”
司令员说好啊!接着提问还没提问到的人。等到差不多时,郑卫国起立报告:“首长,我想把您刚才提的问题回答一次。”司令员又说好。
“训练是什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部队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是提升战斗力的主要途径;集成即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使其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从而具有完整的能力。”郑卫国先把概念解释清楚,然后就训练和集成二者如何制约如何挂钩等一一作出回答。
会上司令员什么也没说,会后对他们处长说:“这个小伙子有思想,有魄力。”
给军区司令员留下了好印象,给军区政委的印象也不能差啊!可是政委对郑卫国的赏识却是从批评开始。
2005年,郑卫国随政委参加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他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正式演习前有个炮兵的试射,有关军兵种的领导都来观看。郑卫国向首长介绍现场情况,每个炮种的情况,射击目标的情况。政委生气地问他:“为什么没有战法?为什么不体现战法?”他解释了一句:“首长,这是试射,可以不体现战法。”倒霉就倒在那天的试射很不成功。
联合演习完毕,军区召开全体干部大会,政委点名叫郑卫国站起来,接着就是一顿狠批:你一个副处长什么水平?你怎么指挥的?你指挥个屁啊!整个演习进展缓慢,有很多漏洞;工事构筑的不成样子,一塌糊涂!这次演习远远没有达到西藏军区的标准和要求,这不是演习是演戏……
郑卫国脸那个红啊,恨不得钻进地缝。他挨过的批评多了,只是这一次觉得有点委屈:我上有处长,处长上面是军区副参谋长,还是现场总指挥,为什么不骂他们单骂我?好像什么问题都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心里这样想,嘴上不敢解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自己也有失误,有些问题看出来了,但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议,总认为部队这一套谁负责谁说了算,有些事下级不便多嘴多舌。
后来进行军事训练考核验收,郑卫国又跟着政委下部队去了。在饭桌上,政委给他赔礼道歉:“小郑啊,上次当众批评你,批评的很凶,不要往心里去啊!你还是不错的,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改进……有些人想让我骂我还不骂呢!”
郑卫国明白了:首长要不找你的麻烦你就麻烦了。
每考核验收一个项目,政委都要郑卫国讲评,讲评完也总是挑毛病。直到考核结束时,政委才说了一句话:“现在像你这样懂军事,能正儿八经说出个道道来的人不多了。”
两个“一把手”都这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地培养他,你说他不当这个团长谁当?
人总是在不断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006年6月走马上任团长后,郑卫国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的团长,如何把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团队带成一支能打善战、出色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部队?
郑卫国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像父亲那样真枪实弹参加战斗,没有和敌人面对面拼杀,没有真正体验过战争气氛。
“强化官兵的战争意识,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思想。”这仅仅是一个指导思想,要把这个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可不是件容易事。他组织官兵看国内外的战争纪录片,让大家从历史中体验战争,从战争中学习打仗;他反复让大家深入讨论“今天打仗我们缺少什么”、“面对强大敌人仗应该怎么打”这些题目,不断给官兵脑子里灌输战争意识、打仗意识。
郑卫国深深懂得:光靠一腔热血和激情打不了胜仗,把握部队军事训练的方向性是关键的关键。他有一个全团上下人人知晓的观点: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不等于核心军事能力;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必须“全程演习、全时作战、全员覆盖、全面检验”。
每年年初部队要上报年度训练计划。他召集军事骨干开“诸葛亮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团队作战预案,制订12个训练方案,每月主攻一个;组织训练按照首长机关、营、连、排四级进行作业,上级作业成果作为下级作业条件,一级训一级;训练中改变情况设置敌弱我强、兵力对比敌劣我优、作业结果敌败我胜等传统做法,有意设置难局、险局、危局等不利局面,提高各级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家反映,郑团长抓军事训练下手挺狠的,狠的让人龇牙咧嘴,狠的让人如坐针毡甚至寝食不安。
大纲是军事训练的法规绝对没错,但他从不死搬硬套地按纲施训,总是结合团队实际,优化训练资源,整合训练力量,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军官采取“方案式”训练,士兵及专业技术岗位采取“需求式”训练,部(分)队采取“敌情式”训练模式,练为战、训为战、训战一致,部队军事训练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2007年、2008年、2009年,郑卫国所在团数次参加军区组织的重大军事演习和抗震、抗雪、抗洪、扑火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军区首长机关高度评价。
前不久,驻华武官团参观来了。官兵们平时怎么干就让老外们现场怎么看,结果这些见多识广的外国军事专家都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在这么高的海拔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有这么出色的军队。
(本文照片由郑卫国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