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赓之子忆父亲黄埔军校经历:曾与胡宗南打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 07:40  央视《新闻会客厅》
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中国新闻网发
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 中国新闻网发

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

  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7月6日播出《黄埔沧桑 情怀不变》,以下是节目实录。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部热播的50集的电视连续剧,讲述的是从1925年到1949年四分之一世纪里面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波澜壮阔,最为惨烈,也最为动人的那一段,讲述了兄弟、同窗、师生、恋人之间的分分合合、纠纠纷纷,同时也有非常坚决甚至是残酷的对立,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不同的信仰和理想。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对于黄埔的历史再一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有的观众开始在寻找剧中人的原形究竟是谁,今天我们请到两位特殊的来宾,他们和黄埔军校有着特殊的关系,通过他们的讲述可以部分地帮我们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况,来做一个介绍。我们首先要介绍的是,来自香港的金夏实业集团副董事长胡葆琳,她和黄埔的关系等一下请您自己讲。下面我们要介绍她的父亲,大家就非常清楚,是陈赓大将,而他本人是重庆警备区的前副司令陈知建少将,欢迎您。胡女士,先讲讲您父亲和黄埔的关系。

  胡葆琳:他是黄埔二期的毕业生,六期的入伍生政治部主任。

  李小萌:后来他在蒋介石身边也有职务,是担任的什么?

  胡葆琳:他第一次东征的时候就是先是通讯班班长,后来因为作战很英勇,就被蒋介石调到身边任他的副官,然后一路升,升到少将。第二个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侍从室的参谋,然后再升到侍从室的副主任。

  李小萌:同是黄埔的后人,之前大家就非常熟悉吗互相?

  陈知建:我们是黄埔同学会组织活动认识的。

  李小萌:那是哪一年认识的?

  陈知建:有几年了吧。

  胡葆琳:好几年了。

  李小萌: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是同窗,在相聚的时候感觉到亲切吗?

  陈知建:所有黄埔后代,我们都很亲切,我们不是黄埔同学,但是我们是黄埔同学的后代。

  李小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您看了吗?

  陈知建:看了,很好。它用一些具体的故事来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情况,特别是黄埔同学的友谊和原则的对抗。

  李小萌:现在很多观众在猜测,剧中最重要的这个角色杨立青是不是陈赓大将这个原形演绎而来的,您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陈知建:我不同意,杨立青应该是一个很可爱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是虚构的,杨立青那里说的是第三期的学生,我父亲是第一期学生,杨立青是1927年入党,我父亲是1922年入的党,也就是去黄埔之前就加入了共产党。

  李小萌:从这些具体的细节上可能不一定吻合,但您觉得杨立青身上有没有陈赓大将的影子呢?

  陈知建:可能有一些事情恐怕有一些我父亲的影子,另外他那个性格好像也有点影子。

  李小萌:是怎么样一种性格?

  陈知建:爱开玩笑,满不在乎,打起仗来是很坚决的,这些都很像,他也很有人情味,这个我父亲也有。

  李小萌:胡女士,在小的时候,听父亲讲的黄埔的经历多吗?

  胡葆琳:有一些片段吧。

  李小萌:您印象深的是什么?

  胡葆琳:我父亲说起黄埔军校,眼睛会发光,视线会越放越远,好像会想到很多的事情。

  李小萌:最令他怀念的是什么?

  胡葆琳:他是1924年秋天进入黄埔军校二期,我想那是他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他一生中最单纯,像海绵一样地吸收知识,最有理想,不顾生死,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倒下去,他还是会前仆后继地往前冲,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也是他非常难忘的,我觉得他这种感情跟黄埔军校的感情是很让我们震撼的,有一种精神。

  短片:1924年,中国军阀割据,兵荒马乱。为了创建革命军队,统一中国,在共产党和前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人们习惯称之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将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因信仰不同,黄埔师生在两次内战中对阵沙场,但面对军阀和日本侵略者,他们共赴国难,前赴后继,血洒疆场,创造了革命爱国的黄埔精神。

  李小萌:陈少将,您听父亲讲的跟黄埔有关的事情,什么事儿让您觉得至今都记忆犹新?

  陈知建:黄埔这一段的经历对我父亲影响很大,他来之前,他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入党之前,在湖南湘军的部队里当了四年兵,也就是说打过四年仗,是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士兵,退伍以后他还念过书,学过英文,什么都干过,而且加入了共产党,他是受组织派遣到黄埔,带着一批人,他这一批人,黄埔的学员中间跟我父亲的关系最密切的,也就是一直是好朋友的就是宋希濂,宋希濂是我父亲领着从湖南到广州去考的黄埔军校,他们原来是老乡,进了黄埔以后,我父亲又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蒋介石清党以后,他脱离了共产党,跟着他的校长一直就下去了,他们两个关系最好。

  李小萌:在学校时候的学习还有生活的细节,父亲讲得多吗?

  陈知建:他基本上不跟我们讲,他亲口讲过的就是蒋介石这一段,我是听过,其它的我知道他们学员里分两派,青年军人联合会,这是共产党的,国民党的叫孙文主义学会,辩论、对抗,还演戏,唱对台戏。共产党这面有一个雪花剧社,那边有一个什么我记不住了,反正唱对台戏,有时候辩论着辩论,都是年轻气盛。

  胡葆琳:打起来了。

  陈知建:就要打的,我爸倒是给我们讲过,跟他打过架的,一个是胡宗南,他的同学了,还有一个是李先洲。

  李小萌:动手打架。胡女士,您父亲还留下一些比如在黄埔上学时候的一些纪念品吗,照片或者是什么同学之间的联系。

  胡葆琳:他没给我们留下,因为经历了文革,怎么会留下来呢,后来从台湾和从一些叔叔,包括那边收集了一些。

  李小萌:您收集了什么?

  胡葆琳: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他当时是从德国陆军军官大学毕业以后,就在中国驻德大使馆当武官,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和留德的六位学生一起,有俞大维,有徐培根,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六个留德学生,都是黄埔的,他们一起登报结义,誓言要返国参加抗日大业,这些事情还是蛮轰动的,所以这张照片蛮珍贵的。

  李小萌:您为什么要去寻找那些跟历史有关的东西。

  胡葆琳:因为我很想了解我的父亲,因为我很长时间没有跟他在一起,他又去世比较早,是1978年去世的,所以我很想了解他的过去,他参加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这些经历,我很想知道。

  李小萌:陈少将,您刚才讲到了,当第二次东征失败,您的父亲救蒋介石一命这个故事,您再给我们详细讲一讲吧,相信很多人都有兴趣听。

  陈知建:第二次东征,我父亲是个连长,学生军的连长,打惠州战斗的时候,他攻城冲在第一个,他负过伤,脚上,伤不太重,但是有伤。

  李小萌:您父亲是打仗根本不想到生死问题的那种人,完全不会。

  陈知建:他那一关已经过过了,因为在军阀部队里已经打过四年仗了,他是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士兵,这一关已经过去了。打了以后,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当时蒋介石指挥他正面有一个三师,三师师长姓谭,他没顶住叛军的攻击,一下子打散掉了,这样就把蒋介石的指挥所就直接暴露在叛军面前了,当时我父亲那个连又调给蒋介石做警卫连了,他就命令我父亲去代理三师师长,结果他去了一看,兵败如山倒,没办法了,赶紧回来,说走吧,蒋校长,赶紧走,一会儿咱们就走不了了。这时候蒋介石很不甘心,一看这个事够危险的了,他准备自杀,我父亲劝了他半天。最后是把他背上就跑。我父亲背着他跑了大概十几、二十里地吧。

  李小萌:体力真好。

  陈知建:对,我父亲才一米六七,要么说是,有一个说法,说是黄埔有个什么三杰,蒋先云的笔,是贺衷寒的嘴赶不上陈赓的腿,我父亲这个腿这家伙能背着蒋介石跑十几、二十里地。

  李小萌:后来蒋介石真的是国民党部队把陈赓大将抓了,当时还不是,把陈赓抓了以后,蒋介石亲自劝降过。

  陈知建:对,他在这之前把他的黄埔同学都找来了。

  李小萌:动之以情。

  陈知建:我父亲说的是满屋金光闪闪的肩章,最后把我父亲押到南昌,他正在那儿指挥围剿咱们中央苏区的红军,结果我父亲也很不给面子,出了他们校长的洋相,他跟我父亲说,说你想当师长还是当军长,我随你便挑,我父亲说我当不了你的官。

  李小萌:刚才您讲了您父亲救蒋介石一命的故事,后来又有蒋介石劝降,可是您父亲坚决拒绝的这个故事,蒋介石对您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评价呢?

  陈知建:他在不知道我父亲是共产党的时候,他的评价是这样的,此生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带兵,可以带兵。等他知道我父亲是共产党以后,那会儿党务清理案的时候,我父亲公开表明自己的时候,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以让他带兵。

  李小萌:您父亲对蒋介石的评价有什么反应吗您知道吗?

  陈知建:他曾经跟总理讲过,因为蒋介石当时表现的时候是以左派的面目出现的,最后周恩来曾经提醒过他,他是个假左派,后来果然被总理说着了,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也是很崇拜蒋介石的。

  李小萌:您理解,在黄埔学校的同学当中,后来又产生了这么坚决的对立,甚至是在战场上见面,他们之间一种情感上有过那种自己的这种纠缠吗?就是会想,对面可是我的同学呀,会有这种情感吗?

  陈知建:据说是肯定有,我听我父亲说,有时候面对面就打起来了,这个他说过,不可能没有。因为蒋介石在给黄埔的题词,叫亲爱精诚,亲爱精诚就是讲团结,咱们要讲感情,而且要很纯真的感情,这个还见效的,黄埔同学之间确实关系都很好,即便你是共产党,我有很强的党性原则,但是这点义气还是要讲的。

  李小萌:又讲原则,又讲义气,在您父亲身上怎么体现出来呢?   

  陈知建:作战坚决吧,这不能说他打仗有什么,做部署的时候手下留情,这个没有。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他也帮着他的同学打过仗,娘子关战役的时候,我父亲做侧翼的支援,那是我父亲第一次和日本人作战,帮助的就是他的同学关麟征,尽管这次日本力量太强,都打败了,但是以后一直跟关林征在合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 陈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