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维和军医用针灸治好当地官员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9日 06:51  解放军报

  为了大地成沃土

  ■陶国庆

  2009年2月6日上午10时,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一块农田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联合国旗迎风招展。中国第四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土地交接仪式,将经过两批共40多名扫雷官兵接力清排的135600平方米的安全土地移交给当地村民。

  “亲爱的中国官兵们500多天忘我的工作,使这片土地重归安全,我代表全体村民真诚地感谢你们!”致辞的辛尼亚村村长海达·罗加米说罢,向官兵深深地鞠了一躬。

  辛尼亚村是2006年黎以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战后留下了大量未爆的子母弹,先后有10多名村民因子母弹致死或伤残;香蕉和橘子熟了,村民们也只能远远地看着烂在地里,原本肥沃的良田逐渐长满了荒草……

  2007年9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接受了在该村清排子母弹的任务。然而,情况的复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子母弹散落时,有的掉到香蕉林中,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没入草丛中,有的陷在土壤里。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和日光照射,散落的子母弹变得十分易爆,随时都可能吞噬擅自闯入的生命。

  如果采取传统爆破清排的方法,时间快,也比较安全,然而爆破产生的炸药粉尘、冲击波,会加重对土地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也会给刚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村民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鉴此,中国营果断决定,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采用最危险的人工搜排法进行清排。

  黎巴嫩的夏天酷热难耐,官兵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在太阳下作业一会儿就会全身里外湿个透。然而,为了早日将安全的土地交到当地村民手中,官兵们不叫苦,不退缩,每人每天平均要作业6个小时。

  扫雷官兵的辛苦危险,一点一滴都被当地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村民阿布·哈桑每天上午10点,都会准时开车给官兵送来水、香蕉和自家的烙饼。每次见面,他都要情不自禁地与每个作业手来一次亲密的拥抱。去年10月,他家荒弃了两年的农场就已被全部清排完毕,现已新建起了水果大棚。

  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第三批和第四批维和工兵分队共在任务区域清排并销毁子母弹676枚,官兵无一人受伤,仅记载扫雷作业情况的任务完成报告就长达600页。“中国营创造了奇迹!”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官员吉尔伯特说道。

  最好的礼物

  ■蒋洪林

  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苏丹南达尔富尔地区首府尼亚拉市麦加小学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前,60多岁的老校长穆罕默德拦在正在施工的中国维和官兵面前,大声叫嚷着,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中国维和官兵这段时间一直在给麦加小学搭建板房,他们缘何争吵了起来?围观者很快搞清了原因:小学即将竣工,但中国维和官兵今天不仅停止了施工,而且要拆除其中的两间板房。围观民众的情绪一时也激动了起来,要求停止拆除作业。

  麦加小学原先根本没有正规校舍,所谓的教室和办公室都是用树枝和篷布搭起来的,刮风时“室”内风沙弥漫,下雨时人人都会被淋成“落汤鸡”。去年10月,我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实地考察后,决定大使馆出资,由中国维和部队负责施工,新建一座板房小学。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搭建材料一直到今年5月10日才全部准备完毕。

  中国维和官兵顶风沙冒酷暑加班加点地施工。按照进度,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前就可以搬进新教室了。当校长多年的穆罕默德正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呢,自然不理解维和官兵要拆除板房教室的行动。尽管带队的维和部队军官反复解释说,这两间板房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拆除重建。然而,在当地群众声援下,老校长执意要求维和官兵停止拆房行动。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施工现场,车上走下来两名满身尘土的军官:中国维和工兵分队队长邓世武和副队长刘万靖。穆罕默德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快步冲到两人跟前讨说法。

  邓世武队长面带微笑,拉着穆罕默德的手来到要拆除的板房前蹲下身来,指着水泥底座上的一道裂缝说:“我们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也想赶在‘六一’前竣工,把新教室作为一份厚礼送给全校师生。但是这个水泥底座存在隐患,日后将影响到板房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如果不严肃认真对待,就是中国官兵对全校师生不负责,对苏丹人民不负责,更是对中苏友谊不负责。”

  穆罕默德校长恍然大悟,连声为自己刚才的行为致歉。“中国维和官兵是苏丹人民最好的朋友,他们对学校建设质量的高度重视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也是送给苏丹人民的最好礼物!”老校长话音未落,周围的掌声已经响成一片。

  红土地上的健康使者

  ■亓文忠 隗蒙

  我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今年2月18日到达任务区后,接过前四批维和部队助民爱民的“接力棒”,在这片红土地上“传播”健康,传递友谊,架起了一座承载着中苏友好的“桥梁”。

  4月2日,当地一位70多岁的部落酋长拉比因意外事故导致右眼受伤,简单包扎后送到了医疗分队诊治。当时,他的右眼角膜组织部分缺损,睫状体脱离,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失明。眼科医生赵思山精心制定了“抗炎、止血、应用激素”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对患者伤眼进行表面麻醉后,小心翼翼地进行了角膜清创,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药后进行了加压包扎。此后,赵医生还根据恢复情况对拉比眼部作散瞳、热敷等综合处理。第六天,拉比右眼的角膜创面已基本愈合,视力也恢复到了1.0。

  4月9日上午,驻地瓦乌市一位官员扎克来到了医疗分队。扎克患的是右眼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到多家医院都没能治好。神经内科医生王怀明给他检查后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按照中医的理论,“面神经麻痹”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所致。王医生找到了中医女博士屈岚对其实行针灸疗法。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屈岚仔细地将一根根银针扎在扎克的穴位上,为加强治疗效果,每5分钟还要捻针一次。第一次治疗结束时,扎克已然感觉好了许多。3个疗程结束后,扎克的右眼已经可以完全闭合,口角也恢复到了正常位置。扎克凑近镜子,转过来侧过去地仔细端详,连连称赞:中国针灸太神奇了!

  在为任务区民众缓解病痛的同时,分队还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在苏丹开展的各项人道主义活动。他们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光明行动在苏丹”活动,为驻地民众义务实施多起眼科手术。3月25日,分队派出官兵走村入户,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志愿者为任务区周边千余名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巴拉卡称赞分队官兵:“既是和平的使者,又是健康的使者!”

  蓝盔铁骑洒真情

  ■崔万成

  传授种植养殖技术、捐赠蚊帐、为学校运送桌椅……抵达任务区以来的5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第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西非大地谱写了一曲曲爱民赞歌。

  分队进驻任务区不久,便主动与附近的考斯卡贝斯社区结成了“帮扶对子”,修井、建房、送医、赠药,只要能做到的,分队都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一次,维和运输分队队长付进路偶然看到一群孩子正在一块没有篮球架的空地上练习传球,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建起一个篮球场,就是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虽然海运物资还没运到,但大家不等不靠,焊制球架、平整场地……10天后,一个简易篮球场建成了,兴奋的孩子们在球场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分队营区与利比里亚电厂只有一墙之隔。电厂正处于重建阶段,施工场地堆积着大量建材。一个雨夜,几个黑影翻墙进入电厂,正在巡逻的哨兵王勇立即警觉了起来。经过细致观察,确定这是一个有组织的盗窃团伙。王勇立即通过值班室向电厂通报了情况。盗窃团伙很快被擒获,电厂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电厂负责人亨利专程到分队表示感谢。此后,分队官兵又利用休息时间,在电厂四周架设了铁丝网,并在巡逻时更加注意电厂周围的情况,主动当起了电厂的“义务警卫员”。

  “我们不仅要为利比里亚人民带来和平,更要为他们送去希望!”5月25日,分队官兵来到祖伊小学,为孩子们送上儿童节的祝福。这已是分队进驻任务区以来,第五次到这里看望孩子们了,每次来他们都要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书包、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而这次,官兵们还冒着酷暑为学校修缮了教室,使孩子们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雨季里安心学习。劳伦斯校长感激地说:“你们给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多了!谢谢你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 维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