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自卫队强化两栖战力防范朝鲜导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16:14  世界新闻报
2006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一个海军两栖演戏基地,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与日本陆上自卫队队员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演戏。
    2006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一个海军两栖演戏基地,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与日本陆上自卫队队员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演戏。

  继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号导弹驱逐舰成功进行导弹拦截试验后,日本加快了海基导弹防御力量的建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军火商刚与日本签订合同,为日本第三艘“金刚级”导弹驱逐舰进行升级,使其具备与“金刚”号相同的导弹防御能力。

  各种分析认为,虽然日本宣称建设导弹防御系统是要防范朝鲜导弹,但其真正目标是中国。不仅如此,日本自卫队还大力推动登陆与反登陆能力的提升,这都凸显了日本防范中国的心理。

  整编两栖部队 派兵赴美学战法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前方道路:亚洲导弹防御》指出:“虽然朝鲜的导弹被公开指为首要威胁,且似乎是驱动日本发展反导系统的原因,但研究发现,日本打造防御系统实际上考虑的是:中国才是最大的威胁”。

  如果说日本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防范中国的意图还比较隐蔽的话,那么日本自卫队近年来大力加强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能力,则针对中国的企图更明显。台湾一家军事媒体近日报道说,日本军事战略方针由“北方守备”向西南警戒转变,防范“周边邻国对日本西南岛屿的军事渗透”成为重要内容,陆上自卫队也在平时部队编成及训练纲要中充分考虑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的因素。

  2004年日本修改了防卫计划大纲,将加强偏远岛屿防卫作为核心内容,其根据是“中国未来有可能通过‘入侵’先岛诸岛等岛屿来转移国内矛盾的视线”。

  海军陆战队是执行登陆与反登陆作战的主要力量,属攻势性质的兵种。二战后,受《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自卫队不能拥有这一兵种,但是随着《和平宪法》的藩篱被逐渐突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发展自己的登陆作战力量。在编制方面,原驻扎在本州西部的第12、第13师团被缩编为机动性更强的“沿岸配备旅团”,以直升机、轮式战车为主要装备,具备在交通条件良好的日本国内快速移动部署的能力;驻四国岛的第2混合旅团则干脆编成海上机动旅团,在整个组织指挥框架内与海上自卫队联成一体,其作战性质与外国的海军陆战队相差无几,可随时乘船出海实战。

  至于训练方面,2006年1月9日至29日,125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在美国加州彭德尔顿基地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超地平线两栖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新的作战模式,它抛弃了一个多世纪来乘登陆艇强攻海滩的惯例,模拟通过直升机空降强攻,或在不设防海滩登陆后乘车袭击敌人。赴美的自卫队队员回国后又充当种子教官,向其他自卫队单位普及推广两栖登陆作战技能。

  同年8月,日本陆上自卫队第7装甲师团在北海道的东千岁训练场举行登陆演习,模拟由两栖运输舰和LCAC高速气垫船交替运载90式主战坦克登岸,战胜“小股不明渗透者”(由自卫队守备部队扮演)的抵抗,“收复”西南被占岛屿。

  调配先进战机战舰  提供海空力量支援

  众所周知,登陆与反登陆作战并非纯粹的地面部队之间的较量,更是军队之间整体力量的抗衡,如果缺乏来自海上与空中力量的掩护,登陆部队无法行动。

  日航空自卫队已准备把驻守在冲绳那霸空军基地的F-4“鬼怪”式战斗机更换成更先进的F-15“鹰”式战斗机。海上自卫队则已拥有10多艘大中型两栖登陆舰艇,特别是4艘“大隅”级运输舰实力不凡。每艘“大隅”级运输舰可装载10辆90式主战坦克、330名全副武装士兵和2艘LCAC型气垫登陆艇;如果不装坦克,则可以装载800名左右的武装士兵。

  此外,根据日本防卫省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日本已开始建造4艘1.35万吨级直升机护卫舰,计划首舰于2009年3月服役,它最多可搭载8架CH-47运输直升机,或者10架UH-60通用直升机。日本海空力量的增强,都将为陆上自卫队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新闻分析/COMMENT 日本自卫队“剑指”钓鱼岛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此番大力加强登陆与反登陆能力建设,分明是冲着钓鱼岛而来。

  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由北向西南转移,在兵力部署上,日本优先将先进装备配备到西南方向,大幅度增强西南部飞机和战舰数量。同时日本加强西南部自卫队的合成训练及与美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水平,并把所谓“岛礁防卫”正式列为自卫队的任务目标,以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杜克)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日本 两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