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驻达尔富尔维和工兵施工中先后遇23条毒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07:11  解放军报
资料图: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
资料图: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

  -马子安 孙贵新 本报特约记者魏国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与中非、乍得接壤,昔日曾是撒哈拉沙漠东部一片富庶的绿洲。近年来,该地区派系斗争不断,武装抢劫、部族冲突、袭击平民等事件不断发生。为了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赢得了“非洲维和勇士”的赞誉。下面就是几则维和官兵们讲述的故事。

  工地上的“CS特警战士”

  讲述人:周国民(军事组组长、作战参谋)

  2008年1月,联非达团官员赋予中国维和部队建设超级营地任务。本以为至少有个简陋的住处,可到地方一看才知道是一片荆棘、灌木丛。

  由于机械装备还在海运之中,官兵们就用双手清石块、拔灌木。没想到,在施工的过程中,官兵们竟从灌木丛和乱石中先后发现23条毒蛇,还有数不清的蜥蜴、毒蜘蛛、毒蝎子等。据通报,这里的蛇、蜘蛛、蝎子的毒性很强。一名尼日利亚维和女兵就曾被这里的霸王蝎蜇伤后抢救无效死亡。

  达尔富尔地区纬度低,阳光接近直射,光线特别强,而且经常有沙尘暴袭击。为此,官兵们把背心、内衣改造成面罩套在脑袋上,再戴上墨镜和口罩来抵御风沙和高温。看上去,如同电脑游戏中的“CS特警战士”。

  由于板房等海运物资输送缓慢,我们先遣分队官兵在低矮的帐篷中住了6个多月。要知道,帐篷内的气温有时能高达60多摄氏度,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风雨卡尔玛

  讲述人:上官林宏(维和工兵分队队长)

  卡尔玛难民营有十余万难民,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内部居住的难民成分复杂,素有“火药桶”和“晴雨表”之称。2008年8月25日,这里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30多人死亡。为制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联合国决定由联非达团在该难民营派驻一支160人的常驻维和力量,其营地建设由我们工兵分队负责。

  9月10日,是卡尔玛难民营常驻维和部队部署基地建设第一天。车行约10公里后,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了,能见度一度不足5米。

  “报告,前方二十米外路边有人跑动,怀疑手中持有武器!”对讲机里传来了警卫中队中队长陈占元的声音。一时间,紧张气氛在车队弥漫。

  “警卫密切观察,各车严密戒备,所有人员做好战斗准备,车队保持队形,快速通过!”我冷静地下达了命令。

  见我们戒备森严,这几名不明身份的人员很快向茂密的草丛中潜去。

  由于路况极差,车队直到上午11时30分才抵达部署基地。官兵们顾不上休整,简单吃上两块饼干,喝了两口水就立即展开工作。

  在随后的25个工作日,任务区先后发生了“9·29”卡尔玛难民营直升机坠毁事件和“10·6”尼日利亚巡逻分队遇袭事件,但我们都能持之以恒坚持施工,直到部署基地建设完毕。10月11日,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兰·罗伊在视察卡尔玛难民营后,称赞中国工兵分队为当地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你们改写了达尔富尔的历史”

  讲述人:聂海军(钻井中队战士)

  达尔富尔是一个贫水的地区。在干旱季节,负责从地方水井取水的维和人员往往要等待十几个小时才能拉回保障用水。为了解决吃水问题,我们钻井中队先遣组6名官兵,在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了拉网式勘测,查明了整个超级营地的地质情况、地层变化以及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并确立了4个出水可能性较大的井位。

  钻井装备运到以后,我们马上进行调试安装。2008年10月10日,我们一大早带着装备来到了1号井位开展作业。听说我们是来钻井的,当地群众蜂拥而至。成群结队的儿童见到我们都竖起大拇指,兴奋地高呼“赛来目阿来意苦目!”(阿拉伯语:你好!)

  四天之后,水井构筑成功。专程赶来参加供水仪式的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特别代表阿达达激动地说:“你们改写了联合国的维和历史,改写了达尔富尔的历史。联非达团将以你们为荣,达尔富尔也将因此而日新月异!”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达尔富尔 维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