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雷达部队在构建洲际性空天预警系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15:30  解放军报
资料图:国产YLC-2V型远程警戒雷达
资料图:国产YLC-2V型远程警戒雷达

资料图:中国新型空警-2000型预警机
资料图:中国新型空警-2000型预警机

  本报记者 贝骁 特约记者 申进科 通讯员 袁本成

  以信息获取为前奏、信息攻防伴全程的信息化战争时代来临了,它像一根牵牛绳,牵引雷达兵走出机械化战争的后台。

  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它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推进器,推动雷达兵走向备战信息化战争的前台。

  这一牵一推,使我军雷达部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探测手段、能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预警部队。日前,空军电子对抗雷达部部长孙正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孙正才1978年入伍,曾任空军雷达兵部队团长、旅长和军区空军电子对抗雷达处处长、空军电子对抗雷达部副部长,2007年任现职。孙正才的兵龄与改革开放同龄,他见证了我军预警系统从区域性防空预警向洲际性空天预警发展的全过程。

  30年拼搏,预警装备建设完成“三级跳”

  说起30年来预警装备建设走过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孙正才用“三级跳”来比喻。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我国电子技术研究滞后、生产水平较低和国防经费投入有限等原因,我军预警系统主要使用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技术生产的电子管雷达。80年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关键设备的研制成功,推动了我国雷达装备由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发展,开创了我国自主设计雷达装备的新时代,一大批新型雷达列装,逐步淘汰了老旧的苏式、日式、美式雷达装备。

  90年代以来,随着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相继爆发,预警系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雷达,以应对敌电子干扰、隐身技术、低空超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攻击等现实威胁。这一时期,我军加快了远程三坐标雷达、特种体制雷达、空基雷达等新型预警装备的研发和列装,使预警装备建设再次得到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陆基雷达为主体,以空基雷达为骨干,以特种探测手段为补充的多体制、多平台、多频段预警网,使我军预警系统的实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的雷达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一批批新型雷达投入使用,并有多个型号的雷达出口。回顾预警装备的发展历程,孙正才说:“从主要靠仿制,到自主研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再到出口雷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时间不可能完成这么一个‘三级跳’。”

  30年努力,空情处理实现“高效融合”

  改革开放前,我军雷达兵沿用了几十年以眼看、口报、耳听、手抄、键发、笔标为主要方式的空情收集和处理办法,由连向营、团、军区空军指挥所一级一级汇总上报,再分送指挥机构和空情使用部队,环节多、速度慢、延时长、误差大,极不适应现代防空作战要求。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预警情报收集、处理、分发装备的更新换代。80年代中期,我军预警情报处理由人工操作向半自动化过渡。90年代初以来,我军预警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研制了“雷情一号”、“雷情二号”、“雷情三号”等新装备,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状况。我军预警情报自动化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系统的建设历程,最终实现了预警情报处理自动化。

  步入21世纪,面对国家防空预警的现实需求,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军预警系统坚持走“精兵、合成、高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体制编制改革,围绕空情的“集成”与“联合”,着手构建“三军一体、信息共享”的联合空情处理体系,实现了诸军兵种预警探测力量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以前,雷达兵部队以“点对点”的方式向航空兵部队、地面防空兵部队提供空情保障,现在实施网络化空情保障,无论是陆海空三军还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只要你在防空防卫中有需求,设立一个户头,你就能获得所需的空情信息,并且,空情信息“一传到位”,直接向用户终端提供,从而有效提升了作战指挥效能。

  讲到这里,孙正才不无感慨地说:“2000年以来,是我军预警系统发展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也是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关键时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 雷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