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参与武器研制3年节省经费2亿多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7:04  解放军报

  初现多方共赢新局面

  当年,王宝和用了一年时间调研、3个月的研发,在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就拿出了我国第一型5吨级轮式装甲车,并且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王宝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一家国有军工企业花了10年时间,才制造出一型轮式装甲车。

  专家介绍说,和国有军工企业相比,民企具有市场和用户意识强、运作机制灵活、对高新技术嗅觉灵敏等突出优势,所以,民企一踏入武器装备生产市场,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

  就在王宝和生产的轻型装甲车驰骋海外维和战场时,一家大型国有军工企业的老总坐不住了。他主动找到王宝和,提出收购他的企业,并许愿把他的前期投资全部给予补偿。

  民企的闯入,打破了行业垄断,激活了军品市场。不仅使军方在民企与国企的博弈中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在装备采购中可望做到“货比三家”,而且营造了国企民企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态势,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降低了采购费用。近年来,陆装科订部对许多军选民用装备,通过竞争采购形成了“三自一参与”的订购模式,即: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研制、自主开发,军方参与,军方前期投入和科研费为零。在短短3年间,运用邀请招标、竞争谈判等多种方式,引领100多家非公企业参与军品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实现了近100项陆军武器装备的竞争采购,节省经费2亿多元。

  缩短了研制周期。利用民用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发武器装备,研制周期大大缩短。

  促进了国企技术更新。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着手自筹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组建装备研制开发机构,筹资更新生产设备。重庆某国有军工厂,一次就投资数千万元,购买了12套加工设备,使该厂生产的军品优质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以上。

  提升了民企的综合实力。尽管民企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软肋”:家族式管理、质保体系不健全、资金储备不足、人才流动快等。民企要分享军品市场的蛋糕,就必须通过军方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供应能力、资金储备、生产检验设备、技术人才、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安全保密等方面的考核。许多民企就是在一项项资格认证和一次次整改中,大大增强了企业素质。

  引导民企走好“从军路”

  改革,使武器装备采购的大门向民企越开越大!

  总装陆装科订部加紧探索军民融合式装备采购路子,从源头上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装备科研订购一体化竞争采购,制定了《陆军武器装备型号科研竞争办法》,从顶层设计上引导民企进入武器装备生产领域。

  2007年9月,王宝和的企业在首批装甲车出厂5年之后,终于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一类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一位军工业内人士说:“民企迈入武器装备生产的门槛很高,现在已经入门的民企,几乎都是跌跌撞撞、东拼西杀才走过来的。”

  据介绍,要想成为合法的武器装备生产者,除了技术、资金等必要条件以外,还要拥有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三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专家指出,对于民企“从军”而言,“三证”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军地有关部门迫切需要从宏观政策法规上对民企进入武器装备生产领域加以引导和规范,完善相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平台,引导民企在“从军”路上稳步前进。

  有专家提出,当前尤其迫切需要的,是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评价机制,对民企进行有效筛选,把民企“从军”纳入科学有序的轨道。近年来,总装驻宝鸡某军代室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对民企“引、促、帮”模式,就是引导民企迈好门槛、督促民企完善军工质量体系、帮助民企协调解决困难,使民企迅速适应军品生产的需求,确保武器装备采购订货任务的圆满完成。这一做法受到了总装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民企 武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