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军仪仗队已完成3000次重大国事司礼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12:10  解放军报
三军仪仗队是解放军军容的代表
三军仪仗队是解放军军容的代表

  其实尼克松总统不知道,正是因为要迎接他这位第一个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元首,仪仗队的官兵们多了一次穿新军服的机会——在尼克松访华的接待筹备工作中,有关负责人向周恩来总理请示:三军仪仗队三百余人的服装,是否新做?周恩来总理同意了。这一次,三军仪仗队在正式执行任务时全部着上了崭新的军服。此前,仪仗队的服装几乎与其他部队无异——棉平布布料,草绿色颜色。

  要说幸运,也许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仪仗兵更幸运。1992年10月、2007年7月,三军仪仗队服装先后迎来历史上第四、第五次改革。新式礼服既保持了我军服装的基本特点,又区别于普通常服,式样美观、庄重、明快、大方,与旧式礼服相比,更具时代特色和国际化的元素。仪仗队的服装变迁,见证了共和国的发展历史。

  同共和国一起“加速度”

  仪仗大队现任大队长刘士胥,已在仪仗队工作了29个年头,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启动时间仅差一年。

  1981年,才有一年多军龄的刘士胥第一次执行仪仗任务,第一次亲眼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份激动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但刘士胥第二次执行任务,却是时隔一年后的1982年11月了——迎接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记者问他这中间他做什么事去了,刘士胥说:“去仪仗队在北京大兴的农场里劳动,因为那时执行礼宾任务少,一年才有30多次,不像现在,有时一天就有三四次,一个月有30多次任务。”

  刘士胥介绍说,三军仪仗队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从仪仗大队1952年组建到1978年期间,仪仗队完成仪仗司礼任务约800次,到1987年3月17日,共完成任务1000次;至1999年8月1日,共完成2000次;截至2008年7月11日,共完成3000次。

  仪仗大队任务数量所呈现的“加速度”变化说明了什么?仪仗大队政委陈卫明说:“仪仗司礼任务的逐年增多,充分证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军刀礼”感受“时差”

  2008年8月8日晚8时12分,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鸟巢”冉冉升起。这一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记录下了仪仗队战士邵明亮健壮的身姿。他说:“看到我亲身经历奥运会,父母和老家的人事后都高兴地给我打电话祝贺。”但他的父母也许没有想到,儿子的自豪感和他们是有“时差”的。

  邵明亮和他的几位战友都有这样一个感受:自豪总在执行任务之后。因为执行任务时,脑子里要干干净净,除了听挥舞指挥刀的执行队长命令做动作,其余什么念头都不会出现。但任务一结束的霎那,光荣感和使命感却油然而生。正是这种货真价实的光荣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对艰苦的训练从无怨言。

  当然,邵明亮和战友们现在的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并非简单地站军姿、踢正步。据仪仗大队办公室主任韩捷介绍,今年执行奥运会任务前,北京奥组委曾先后三次请专家、舞蹈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来大队,为战士们进行礼仪、形体和心理辅导。同时,大队还通过训练场全监控技术、现代摄像技术和大队局域网,把战士训练的过程拍摄下来发到局域网上,供战士们随时调阅、对比,寻找差距和不足,并可以在网上论坛大胆发表意见。

  在韩捷的记忆里,即使到上世纪90年代,大队的训练方法主要依靠的仍是前辈总结出的“十子歌”:身体上挺顶帽子,腰不当家别棍子,头型不正别针子,纠正军姿照镜子,练习摆臂拉绳子……训练的主要是身体,心理、技术等内容很少。

  大队长刘士胥告诉记者,1992年10月4日,在迎接来华访问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纳尔逊·曼德拉的仪式上,三军仪仗队首次使用军刀礼。号称“天下第一刀”的军刀,此后见证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见证过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他说,“要想无愧于‘天下第一刀’,就要在训练上与时代同行”。所以仪仗队的训练,始终渗透出鲜明的时代感。

  仪仗队迄今所执行的3000余场任务,场场完美收官,已证明了一切。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解放军 仪仗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