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海明
“在太空失重和真空条件下,航天员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出舱行走,是对心理和体能的严峻考验,每迈出一小步都异常艰难。”航天专家如是说。
“神七”航天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自主进行过闸、出舱,到失重和热真空的太空特殊环境中,去完成机器和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一系列工作,这就是备受瞩目的太空行走。这惊心动魄的一步,将是中国人留在太空的第一个足迹、第一枚“中国印”。
在这个历史时刻到来前,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之前的“热身”活动:在轨训练。
“神舟七号,通报舱外服组装、检查进展情况。”
“神舟七号报告:舱外服及相关设备状态正常;飞天服启封完毕,情况正常,完毕。”
9月26日11时22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与翱翔太空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了天地通话,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在地面专家远程协助下,开始在轨道舱中组装舱外航天服。
约10个小时后,中国研制的“飞天”和俄罗斯产的“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组装完毕,开始进行通信、气密、供电等一系列测试。
22时10分,飞船绕地飞行第19圈,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在轨训练的实时画面不时映现:2名航天员首先检查并设置舱外航天服和舱载对接系统状态,穿好个人装备,尔后,两人分别穿好“飞天”服和“海鹰”服,关闭航天服背包门,检查舱外航天服及舱载对接系统控制机构及气密性,调节服装尺寸,开始进行移动训练。
据航天员系统总体研究室主任刘伟波介绍,在轨训练大约要持续100分钟,在轨道舱进行真正失重状态下的穿脱舱外航天服、移动、有效载荷操作等训练,其目的和意义在于逐步适应太空微重力工作环境,有效提升后续出舱适应能力,为顺利完成舱外行走等试验任务提供更好的保障。
看到大屏幕上航天员动作娴熟,刘伟波主任欣慰地告诉记者,“神七”飞天之前,航天员在地面近似太空的环境中,进行了充分的模拟仿真训练,把天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地面逐一进行了验证。
河汉缥缈,太空迢遥,航天员在轨训练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介绍,虽然航天员已经在地面模拟仿真训练中闯关夺隘,但由于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环境,航天员在执行出舱活动前的在轨训练依然至关重要。
过了在轨训练这最后“一道山”,其中一位航天员就要穿上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走出飞船,步入太空,为中国人的飞天梦再上“一重天”。(本报北京9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