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24小时枪不离身(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12:5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胥志在海地维和情景(受访者供图)
顶着40℃高温侦破国际要案、24小时枪不离身亲历海地骚乱,站前公安分局民警胥志载誉回蓉 “在海地驾车出门时,枪套永远是开着的,子弹也都上好了膛……”去年5月,通过层层严苛选拔,站前公安分局痕迹专家胥志以成都第一位赴海地维和警察的身份,登上了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飞机,那时,他的儿子刚满周岁。今年6月,刚下飞机的胥志在儿子的陪伴下,吃了一年多来的第一顿四川火锅。 这位第一位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的成都警察,在海地常协助国际刑警侦破国际要案,但戴着细框眼镜、说话斯文的他只愿意透露一些皮毛,“比如今年初,就曾和国际刑警配合,破获一起‘加拿大豪车跨国被盗案’”,数十辆通过海上运输,从加拿大渡海运到海地销赃的世界顶级名车被追回。 维和一年创下多个“第一” 在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之一执行维和任务,胥志在海地的一年当中创造了多个“第一”:身为痕迹专家的他,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组织了第一期指纹暨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海地58名国家司法警察,对海地国家的指纹工作重建作出了一定贡献;刚到海地不久,胥志就当上犯罪情报局团队领导,当时和他一起竞争这个职位的,还有来自欧美国家的5位维和警察。“我是当时联海团司法警察中心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当上团队领导的亚洲人。” 胥志的“第一”记录还有很多,2007年10月2日,随着“联合国和平勋章”佩上了胥志的警服,他再次成为成都第一位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的警察。 危机四伏24小时枪不离身 “海地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那里的反政府军全是军人出身的野战高手、神枪手。现在多流汗,以后少流血。”这是胥志在国内集训时,教官声色俱厉地给他的忠告。在海地一年,30岁的胥志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由于当地枪支泛滥,时有绑架、抢劫、私刑等案件发生,在联海团执行任务的胥志必须24小时枪不离身,“在当地驾车出门时,枪套永远是开着的,子弹也都上好了膛……”胥志还记得,今年4月,由于粮食涨价,海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游行,示威群众喊着“我们很饥饿”的口号,浩浩荡荡向大街进发,枪击声、哭嚎声、打砸声……混成一片,由于执行的是民事维和任务,胥志和他的同事们被告知“只能在家待命。”“大约是下午的时候,木门外突然传来激烈的砸门声。”胥志回忆,由于海地居住条件较差,他们在首都太子港租住的民房安全保卫落后,眼看木门已经摇摇晃晃,就要被攻破,胥志和他的同事们举起了枪……所幸后来示威人群散去了,胥志终于保持了“在海地未开一枪”的记录,但他同时透露,其实心里随时是做好了安全防范准备的,“连睡觉时,手枪都是放在枕头底下的。” 40℃煎熬警服一天换两套 海地是一个热带病频发的热带国家,“一年当中只有夏天,夏季午后温度一般都超过40摄氏度。”习惯了天府之国温润气候的胥志,刚到海地就被晒得浑身黑黢黢的。“还好常常网络视频,儿子还能认识我。”胥志说,“警服一般穿上身就被汗水湿透了,每天不得不换两次衣服,冲澡一般都是两三次。” 胥志笑着向记者回忆,天气炎热他还能忍受,最惨的是物资匮乏,从国内带去的四川麻辣火锅料,由于缺少食材,“放过期了但还是舍不得扔掉。”成都带去的豆瓣、豆腐乳、香辣酱等也被他视若珍宝,“每次只撬一丁点儿拌饭。”几个月后,这些“珍宝”还是见了底,胥志食不下咽了好久,过期的火锅料从此就放在案板附近“画饼充饥”。 由于怕患上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他们被要求只能喝“桶装纯净水”,不能在外吃饭,水果要反复洗净了才能吃。在海地一年,胥志最大的欣慰是“被生猛的海地蚊子叮咬过多次,但一次也没生过病。” 64页报告传授维和宝贵经验 作为成都首位赴海地维和警察,刚刚回国的胥志认为,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昨日,马不停蹄的他已经在着手整理一份关于海地维和的书面报告材料,希望递交给上级部门,“为以后去海地执行任务的成都警察作点提示。”“见到一身异味的非洲朋友热情地上来拥抱你时,你也不妨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昨日记者看到,在胥志编写的这份长达64页,已完成初稿的《海地维和报告》中,他不仅对海地的治安形势、生活窍门及安全防范做了介绍,更对后继同行传授了“经验”。 据介绍,联合国民事警察主要职责是监督派驻地警察执法、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培训当地警察、协助重建当地司法体系。胥志说,中国维和警察在当地是最受欢迎的联合国维和警察之一,常常有当地人见到他,一边热情地询问“CHINA?”一边竖大拇指。“这其实是由中国警察的整体素质决定的。”(站公宣 记者钟蓉 实习生赖德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