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震救灾表明解放军已初具出国救灾能力(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11:30 国际先驱导报
解放军官兵从陆航米-171直升机上卸下物资 特约记者 李华敏-摄
【作者】寇立研(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 国际社会在惊叹于解放军救灾能力的同时,也在探讨解放军出国救灾,发挥更大的国际救援作用的可能性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令国际社会为之侧目。在惊叹于解放军救灾能力的同时,也在探讨解放军发挥国际救援作用的可能性。而中国对他国军机进入中国救灾的开放态度,给予了这个大胆猜想更多的信心。境外媒体分析,解放军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有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新趋势 抢险救灾是世界各国军队在和平时期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逐渐扩展军队的非战争职能,让军队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任务。 美军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其任务除进行战争外,还包括对灾难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执行维和任务等。日本在《自卫队法》中也明确将“灾害派遣”列为自卫队的军事行动之一,积极参加国内抢险救灾和国际救灾援助。 各国抢险救灾的实践表明,军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高度机动能力,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其他力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与中国军队在灾害面前大规模动员和全面参与不同的是,国外往往在军中成立了专业救灾部队,除特大灾害外,一般仅动员专业的救灾兵种。 各国军队之间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变得日益密切。有专家认为,在应对自然灾难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将成为以后各国军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新趋势,尤其在视对方为潜在对手的国家军队之间。 解放军初具出国救灾能力 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中国军队在参与海外救援时显得格外谨慎。除执行在联合国框架内的维和任务以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外,解放军几乎没有成建制地出现在海外。 这主要是出于安全与外交方面的考虑,而并非是外界所猜测的实力不足的原因。事实上,中国军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在运输与战略投送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2007年夏天“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为例,中国军队第一次进行了成建制、多军种、远距离的跨国投送。万里跨国大机动的成功,表明中国军队有能力迅速向国外投送力量。 从救灾任务来看,面对地震、水灾、风灾等自然灾难,解放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具有相当的物资后勤保障能力,装备的救灾设备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解放军的表现证明了参与大规模、大地域救灾行动的能力。 需要外交及法律资源做铺垫 如果某一天,某友好国家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邀请中国解放军前往其国境内参与救援,那么解放军面对的并不是一个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不可以的问题。 更多地参与国际救灾,这无疑能够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解放军,树立解放军的国际友好形象,也能更好地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地区大国的形象。但这也是一柄双刃剑,很有可能会落入“中国威胁论”的圈套。出于历史原因以及考虑到目前的国际环境,解放军出现在海外的任何行动,必将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且会成为某些反华势力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中国的借口。 因此,动用解放军海外救灾必须是慎之又慎,这需要强大的外交资源做铺垫。军队参与国外救灾,首先在国家外交层面需要两国协调。程序的启动或者由中国主动提出救灾援助,或者由受灾国提出请求。但无论谁先提出,受灾国的意愿都是最为重要的。另外,在国际上也不能授人以柄,以免落入“干涉他国内政”的陷阱,以及一些国家的所谓“担忧”。 从中国国内来看,目前,我军尚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律规范来指导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因此在执行非战争任务时,军队的职责范围、行动种类、人员组成、行动规则等还不够明确。 尽管如此,解放军出国参与国际救援也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雷区。随着解放军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解放军与他国军队并肩执行海外人道救援任务的那一天,或许并不太遥远。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