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二炮新型伪装材料研制失败300多次(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0:27 解放军报
检测新材料伪装效果
二炮研制的新型伪装材料
本报记者 夏洪青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 本报特约通讯员 周明 “变色龙”为何物?是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6室研制的一种伪装材料的“昵称”。10多年来,这个研究室围绕“变色龙”攻坚克难,使这一材料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由此,这个研究室也硕果累累:该项目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其它奖项数十项。 然而,从“变色龙”这个材料的“孕育”,一直到它成功“分娩”,关于它的话题和争议一直不断。最近,该院党委在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时,把“变色龙”抬上“手术台”,对其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解剖。 科研是围着钱转还是围绕战斗力转? 今年6月,这个研究室研制的“变色龙”系列伪装器材装备部队。然而,由于这套器材研制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事后一算账,“倒贴”了不少。 “如今还有这样的研究,干了活还倒贴钱!”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室主任王向伟。 “科研到底是为赚钱还是为战斗力建设服务?”政委张振江认为,尽管这个项目是桩“赔本买卖”,但它带来了巨大的军事效益:解决了多项伪装专业的重大“瓶颈”问题,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不是“亏”了,而是“赚”了! 他们组织科研人员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军”的重要论述。科研人员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心里越有底。党委也抓住这一问题,在全院开展了“树立正确科研观”教育,着力校正科技人员科研价值取向;出台了关于加强科研作风建设的文件。为解决一些科研单位“倒贴”的问题,装备研究院建立了“应急性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技术项目资金保障机制”,为那些部队作战急需而经费尚未“到位”的科研项目预先提供资金支援。 一份立项报告为啥五次“返工”? 2003年底,该室工程师杜新渝提出“变色龙”材料研制方案,在向上级递交立项报告后不久,她发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杜新渝主动把立项报告要了回来,进行第一次“返工”。她先后到10多家厂家调研,尝试了上百种方案后,终于寻找到了破“壁”之策。于是,再一次呈报了立项报告。 不久,她在一次到地方科研单位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技术与某项刚刚“诞生”的新工艺“嫁接”后,能满足更高的“战标”要求。于是,杜新渝又对立项报告进行“返工”……前前后后,这个立项报告“返工”了5次。 院长慈林林认为:5次“返工”体现出科研人员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如果当初急功近利,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成果。 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院党委反躬自省:我们平时强调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比较多,从而出现了以“科研奖项论英雄”的现象。他们重新修订了科研干部考评机制,把科研成果的作战应用效果作为检验科研绩效的一道“硬杠杠”。出台了《推荐国家和军队科学技术奖励实施办法》等规定,使科研课题立项、招标、报奖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