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锡龙撰文怀念洪学智:敢打敢冲两膺上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0:10 解放军报
廖锡龙撰文怀念洪学智:敢打敢冲两膺上将(图)
资料图:洪学智

  廖锡龙 孙大发

  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洪学智同志辞世已经一周年了。在长达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洪学智同志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经受了长期革命战争与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洪学智同志两膺上将军衔,两任总后勤部部长,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留给我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制度、好方法,将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长期发挥作用,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骁勇善战,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屡建功勋

  洪学智同志1928年参加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1929年参加著名的“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编入红一军,从此他就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党的培育指引下,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身经百战,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军政兼优、多谋善断、有胆有识的我军优秀高级将领。

  从当战士起,洪学智就不怕牺牲,敢打敢冲,英勇杀敌;19岁任重机枪连连长,每遇险恶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在苏家埠战役中身负重伤,被誉为“不怕死的好连长”。红四方面军西征时,他历任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在无固定后方的艰难转战中,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在边走边打中始终保持高昂斗志,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在巴山蜀水留下美名,一直到解放后几十年,在川北东江、建章河一带仍传颂着“红军有个洪主任”的故事。长征途中,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负责整个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及筹措粮草的任务。在极端艰难情况下,他周密组织,确保不丢掉一个伤病员;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他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头人

巴顿多吉喝鸡血酒为盟,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红四方面军的粮草供应,还支援中央红军大批粮草、牛羊等物资,受到刘少奇同志的赞扬。

  长征结束后,洪学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继而任抗大教员、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抗大五分校副校长等职。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洪学智奉命率抗大华中派遣大队,冲破层层封锁,横跨晋、冀、鲁、豫、皖、苏六省,到达新四军军部,全队数百人无一减员,被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称作“奇迹”。1943年春,日伪军集结重兵分多路对苏北根据地实行拉网式“扫荡”,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的洪学智审时度势,力主放弃北上山东的行动,利用沿海滩涂芦苇荡和纵横沟壑,于敌人包围圈内分散隐蔽和灵活转移,形成内线中的外线与敌周旋,被黄克诚师长兼政委所采纳,此役不仅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清剿”、歼灭大批日伪军,还攻克敌伪据点30余处,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黄克诚又一次同意他的建议,并由他任前线总指挥发起阜宁战役。4月24日一举攻克阜宁,使之成为苏北战场上最早从日本铁蹄下解放的县城。紧接着又由他指挥相继攻克车桥、淮阴、淮安等要地,先后歼敌两万余人,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功勋。

  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的洪学智,与师长黄克诚一道率部三万余人日夜兼程,从苏北奔赴东北。期间,北宁铁路上的重镇山海关被

国民党军占领,我军控制的北线承德至辽西铁路完全瘫痪,大批干部和部队被堵在热河。危急之际,他被任命为铁道司令。洪学智采取宣传教育与执行纪律相结合的“铁腕”行动,及时疏通全线,将滞留的两万多名干部和大批部队送到沈阳,为我军开辟东北战场争取了宝贵时间,彭真夸他立了大功。解放战争中,洪学智充分施展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攻打通辽、阻击中长路、保卫四平,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领导剿匪、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巩固了北满根据地。1947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司令员,先后率部参与四平攻坚战、新立屯围歼国民党精锐新五军等重大战役,并率部运动歼敌,接连攻克辽阳、鞍山、营口等重镇,全歼敌54师和24师等3万余人,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东总领导的来电嘉奖。1948年,洪学智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后奉命率43军先遣南下,从东北一直打到广东。中央定于1950年春节前攻占海南岛的命令下达后,洪学智考虑到船只奇缺,部队尚未进行海战适应性训练、需要认真汲取兄弟部队类似登岛作战失利教训等因素,建议推迟数月打有把握之仗。在征得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的同意后,他毅然进京请命,向朱德总司令、聂荣臻代总长面陈,并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经过精心准备,1950年5月1日,我军一举解放海南岛全境。洪学智推迟登岛作战的建议,表现了他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一贯品格。

  足智多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奇迹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洪学智同志于1950年10月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在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其他战役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谋略,尤其是他在指挥后勤工作上的独到才华和卓越能力,为夺取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得彭总的倚重和赞许。

  1951年4月下旬,洪学智回国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汇报战况。他根据自己对战局的分析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在军事斗争方面要作长期打算,建议构筑坑道工事作坚守防御,尔后伺机反攻;二是在后勤工作方面要加强保障,建议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周恩来总理听后表示赞许,毛主席知道后指示:“所提两项建议很好,由周总理组织落实。”随后,中央和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任命洪学智兼任后勤司令员,同时调配诸兵种协同后勤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领导志愿军后勤各部队,创造了我军后勤史上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确保战场供应的“奇迹”,积累了现代化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

  开创性地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体系,形成合成军队后勤的组织结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除统一指挥配属后勤系统的工程兵、高炮兵、铁道兵、通信兵以及公安、运输等部队外,还负责统一管理朝鲜境内我军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并迅速建成以志后、五个分部、二十三个兵站为骨架的供应网络,形成了统一指挥,前后左右贯通,能打、能防、能运、能供的全能保障体系,实现了由单一兵种后勤向诸兵种合成军队后勤的转变,极大地增强了志愿军后勤的保障能力。

  创造性地实行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把战役后方的稳定性与战术后方的机动性紧密结合起来。即:把祖国口岸到一线各军之间划为战役后方,划分若干供应区,设立分部对各军实施供应;再把军后勤至前沿阵地划为战术后方,由军以下部队按建制供应。这种后勤供应体制,不仅理顺了后勤供应关系,建立了良好的保障秩序,而且完全符合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

  根据战场需要实行后勤保障战斗化,要求后勤履行“指挥战斗、组织供应”的双重职能。美军依仗其空中优势,给我军后勤供应造成极大困难。面对这场无前后方之分的现代化立体战争,洪学智同志提出后勤部队要“在保障中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实施保障”,把后勤保障与后方防卫作战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争初期与战争后期相比,车辆损失率由42.8%下降到1.8%,物资损失率由13.4%下降到10.8%,运输效率提高76%。三年中,后勤部队的战斗成果也异常显赫,仅志愿军直属后勤部队就击落敌机109架,击伤600余架。

  坚持“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奇迹般地在朝鲜战场上建立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敌人每天出动几千架次飞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洪学智及时提出“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的口号,果断采取构建运输网络、组织接力运输、开展对空作战,随炸随修随通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硬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顶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绞杀战”,“窒息战”,保证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直至前沿阵地和坑道。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军实施“绞杀战”最疯狂的一年多时间里,敌机轰炸量增加了7倍,我军物资运输量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两倍以上。前线官兵交口称赞志愿军的运输线是“钢铁运输线”,是赢得战争的“生命线”。

  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抗美援朝中的后勤保障给予充分肯定,毛主席要求“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朱德总司令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后勤起一半的作用”。就连美军战场司令范佛里特也感叹“共产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