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舟桥团提高复杂电磁环境全天候架桥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6:16 解放军报
解放军舟桥团提高复杂电磁环境全天候架桥能力
资料图:舟桥部队架设跨江浮桥实兵演练
魏君武 本报特约记者 侯国荣

  架设浮桥需要打牢“基点”,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同样离不开人才作基础——

  人才方阵筑牢训练转变“基石”

  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没有经验可循,只有靠摸着石头过河。兰州军区某舟桥团官兵在一次次架桥演练中,逐渐认清训练转变规律。

  去年初,在一场信息化条件下架设浮桥演练中,由于3名驾驶员新装备操作不当,将舟车倒入淤泥,导致架桥演练失利。

  类似的“尴尬”还有许多。一次次的教训,让该团党委“一班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如同架设浮桥打牢“基点”一样,“基点”固桥体就平稳。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打牢人才“基石”是关键。

  为此,团党委着眼训练转变需要,接连走了几步人才培养的“好棋”——针对兵种多、专业杂,复合型保障人才紧缺的实际,他们突出抓驾驶能手、操舟能手、修理能手训练,采取“交叉代培、专业互换”的方法,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保障人才群体。

  团领导把解决新装备训练难题,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在攻难克险中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作训股股长蒋荣伍在攻克“混合浮桥闭塞对接难、架桥速度慢”难题中,总结出了“两岸旋转、避开主流、中间闭塞”架桥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型号舟桥对接成功率,他本人也被集团军表彰为“优等指挥员”。

  与此同时,该团还定期邀请国防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在网上为官兵授课,与5所军事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开办了军事高科技“周末育才学校”,选送320余名官兵到军地院校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官兵信息化素质。

  如同桥体需要坚实桥墩支撑,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同样需要有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撑起训练转变“支点”

  去年,团里进行新老装备第一次合练,就出现了“不协调”现象。由于新老指挥系统不兼容,致使通信指挥被“敌”干扰中断,险些贻误了战机。

  如何跨越新老装备“对接”门槛?在团党委会上,政委钱继奎说:“如果桥墩不牢固,桥体随时就有可能坍塌。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没有信息技术这个‘支点’,训练转变就很难迈大步。只有加快老旧装备信息化改造力度,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老装备‘对接’。”

  为此,团里在装备生产厂家、军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组织人员完成了120多万字的《舟桥部队战役工程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分析报告》,按照“技术开发、功能拓展、系统集成”要求,形成了“以现有装备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指挥控制为重点、以战役渡河工程保障为牵引”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要求,团里自筹资金建起集舟桥兵模拟训练、舟桥舟车装卸载、战役渡河工程保障辅助决策、工程机械和维修保障于一体的信息化训练作战平台。

  随着老旧装备信息技术升级改造,该团加大开发网络软件和科技创新力度,组织研发了“江河兵要智能系统”和“战役工程保障决策系统”,提高了部队全天候架桥能力。

  桥体需要“桥墩”与“桥面”结合,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需要军兵种联合——

  联训机制铺就训练转变“大道”

  3年前,该团在一次浮桥架设综合演练中,由于担负特种保障任务的小兵种“掉链子”,导致演练中断,受到上级批评。

  “从那以后,我们认准一个理:桥体能承载多少重量,主要看‘桥墩’与‘基点’联结力大小。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训练。只有建立军兵种联战联训机制,才能将战斗力各要素带动起来,推动训练转变快速向前发展。”团党委着眼实战需要,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从创新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方法入手,建立和完善诸军兵种同台合训、军警民联训联演、实案化考核评估长效机制,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保障能力。

  着眼训练转变需要,他们建立了“资源共享、质量调控、同台合训、整体联动”的军兵种集成联合训练机制。在训练中,他们改变过去团里小兵种单独训练模式,把各兵种统在同一个训练周表计划中,在同一个训练场地组训,用同一个训练课题合训,让昔日演兵场上的配角,成为渡河工程保障的“尖刀”。

  同时,他们还与驻地友邻部队、民兵、交通战备等诸兵种建立联训联演联保机制,先后15次与空军、二炮等诸军兵种进行实兵对抗联训联演联保,探索出30多种信息化条件下浮桥架设、渡河工程保障的新训法新战法,提高了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