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青春握手:首届两岸青年论坛速写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09:13 中国青年报 | ||||||||
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两岸青年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青年团总团长林益世,共青团中央常务书记杨岳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自左至右)交谈。晋永权摄
12月15日,深冬的北京难得的晴天丽日。 这一天,两岸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国民党青年团首次联袂开展的活动。来自大陆、台湾的150余名杰出青年代表,跨越海峡,相聚北京,共同研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内,湖蓝色的展板上,“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由蓝、绿、紫、红、黄5种颜色组成的论坛图标鲜艳灵动,格外醒目。 图标上艳丽的五色花瓣紧紧环绕,盛开在寒冬的北京,如一簇簇跳跃的火焰,洋溢着青春的热情,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这次论坛是继2005年国共两党实现历史性会晤后,落实两党领导人会谈共识的又一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血同源,书同文,语同根。 在论坛搭建的这一平台上,两岸来自文化、经贸、科技等领域的杰出青年,以“经济全球化与青年创业愿景”、“科技交流合作与青年创新”为议题,进行了热烈、坦诚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了富有建设性的两岸青年论坛共识,赋予了此次论坛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同根 共建文化大国 “我的二哥张新时,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他大我15岁,我3岁时随父母去了台湾,从此两地隔绝,直到30年后的1980年,我们才又相见。”在两岸青年论坛上,台湾实践大学校长张光正教授说起这段往事,其间的酸楚让两岸年轻人为之动容。 “海峡两岸半个世纪的隔绝,虽然可以隔断两岸的交流和往来,但隔不断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同根同源的文化。”张光正教授这番话,引起两岸青年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共同思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恒久绵长且从未断绝,沉淀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这就是文化的巨大力量。”张光正教授说。 这些年来,张光正教授不断省思中国成长为文化大国所面临的挑战,也一直在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不断努力。 张光正表示,文化大国比制造大国更重要,因为文化是软力量,具有更大的全球影响力。他说,有人认为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文化,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怎么会不是文化大国?“这种看法忽视了文化与大国的差别。以构成文化大国的核心指标来判断,主要条件是文化软力量是否具有全球性的感染力。” “我们不仅要做经贸巨人,还要做文化巨人,因为经济可以带来财富,文化才能赢得尊重。”他寄语两岸年轻人,“现在是中华民族走向全球舞台中央的绝佳时期,两岸年轻人应汇聚力量,真心交流,一起努力让中国成为文化大国,为振兴中华大业一起奋斗。” 作为张光正的同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演讲主题与其不谋而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两岸美好未来。”纪宝成大声疾呼:重振国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个人的臆想,也不是一所大学的妄动,而是民族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我们有些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我们有些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纪宝成说,“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这些现象,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 他谆谆告诫两岸青年:两岸青年应共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文化而携手并进。 两人的精彩演讲,激起了台湾志扬国际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吴志扬的认同。他颇有感触地说:“要复兴中华文化,两岸的年轻人必须做两件事情:一方面要觉醒,要重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推销到全世界,使其成为一种价值的认同。” 他说,年轻一代有责任善待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产。“我们不要做follower(追随者),而应当做leader(领导者)。”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卢彦则从商业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同质的作用。 “台湾与大陆有相同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模式上有认同,这种文化同质带来的本土化商机,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创业优势。”卢彦充满自信地说,当我们的民族企业自立于世界之林,也是中国文化的光大之时,中国的茶艺、餐饮、武术等附载着的这些文化软实力,是成本最低、最富竞争力的商机。 经贸共赢 搭建合作之桥 年逾七旬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今年一年内,多次往来大陆、台湾,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合作。 共同构建两岸和平、和谐与合作的互动架构,成为江丙坤的“两岸精英新思维”。他相信,两岸经贸合作不仅是带动两岸人民福祉提升的机会,也是促进两岸和平的最好手段。现在,接力棒已经传承到两岸青年的手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轻就是机会,年轻就是希望。” 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发展。贸易额已经从2002年的374亿美元飙升至2005年的717亿美元。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卢彦带来的一组数字显示,目前,在北京的台资企业有2567家,今年1月至10月,新增台资企业69家。“新增的规模和速度都是显著的。”卢彦说。 台湾与大陆经贸唇齿相依、互惠互通、实现双赢,成为参加论坛两岸年轻人的共识。 高大健硕的连胜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闻听他来大陆参加两岸青年论坛,父亲连战并没有过多地交待什么,只是叮嘱他“好好开会”。 连胜文自然知道这简单一句话背后的深意。正是当时身为国民党主席的父亲连战,在去年,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其后,两党间又举行了高规格、高层次的经贸论坛、农业论坛等活动。 身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的连胜文说,这次他们特别重视两岸青年论坛的沟通交流机会,特别组织了经贸、科技、教育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青年代表,更具代表性。“他们其中很多人来过大陆,与大陆有生意往来,更有许多人借此次论坛和赴上海、浙江考察机会,准备在大陆投资置产。”连胜文笑着说,大家积极性很高,都很踊跃。 连胜文说,台湾的市场规模很小,要抗御全球化的冲击,台湾的选择必须是走出去,而大陆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郭为,与两岸青年代表分享了他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变革的理解。“贸易本身带来的并不是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是基于互联网的改变,在中国可以进行纽约的买卖,在家里可以在网上购物,互联网告诉人们:世界是平的。” 郭为提出可资两岸企业共同借鉴的3种发展助力:完成标准化过程、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完成价值链的整合。 郭为表示,民族的振兴在于企业之振兴。“青年之责尤为重大,希望两岸青年企业家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的‘麦当劳’、中国的‘波音’。” 对于两岸经贸的未来,连胜文用富于诗意的语言勾画出他心中的愿景:“如果说大陆是一只苏醒的巨龙,那么台湾就是它的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大陆和台湾的结合,人们看到的就是飞龙在天的景观。” 话音未落,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科技创新 携手建设未来 科技创新,成为来自两岸学术界、产业界青年才俊共议的热度很高的话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先后担任神舟一号飞船系统第一副总指挥、神舟二号飞船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 他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条件非常艰苦,但我国一批科学家首先提出我们能搞“两弹一星”,中央也决策要搞,经过奋斗,终于成功了。老一辈科学家勇担责任,敢于创新,现在条件比几十年前优越多了,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更要敢于创新,埋头苦干,勇挑重担。 袁家军阐释了他理解的创新内涵:“青年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敢于挑战权威,这样才能有所创造。” 袁家军用航天人常说的两句话与青年朋友们共勉:“‘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让我们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让生命留住更多精彩!” 袁家军的一席话激起了与会两岸创业青年的强烈共鸣。 “点子大王”、“创意大王”,是人们送给台湾日奥国际公司董事长王嘉年的美誉。 他靠“创意”打江山,在台湾打拼十余年,跨入家居生活及生物科技等产业,秉持着“永远没有成功”的信念,使集团成为台湾自有品牌的专业Know——how输出者。 王嘉年呼吁,海峡两岸要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互利双赢,共同打造未来,就要持续加强两岸的经贸交流,建立两岸互相认证机制,协商解决保护主义与贸易的障碍问题,努力实现直接双向三通等。 台湾中国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勋辉也是台湾产业界的一位青年才俊。公司创办于1952年,是王勋辉的爷爷创办的。王勋辉说,公司名称中的“中国”两个字,体现了爷爷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怀。 王勋辉一直关注大陆和台湾携手开发中医中药的事情,“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资源,两岸应携手力促联合国对中药的认证系统,创设自我知识产权品牌,让中药被西方国家所认同。” 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建亚呼吁两岸青年重视生物科技。他说:“这一轮产业改革,中国起步晚,只抓了个‘老鼠尾巴’,市场份额都被微软、IBM等公司瓜分了。但是,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出现几个生物科技公司垄断世界市场的局面,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遇,将是非常遗憾的。”他提议,两岸青年要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就应当把握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契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担负着2008年奥运主场馆“鸟巢”的建设重任,他为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他介绍说,“鸟巢”的建设融入了许多当代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方法,在钢结构、膜结构等方面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但都被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以及国际化的项目设计和管理,体现了我国工程师的智慧,赢得了来自社会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赞誉,为国家的建筑业取得宝贵的经验。 李兴钢说,现在“鸟巢”雏形已具,令人振奋,作为主体育场,将迎接来自世界的宾客。他欢迎台湾青年在2008年亲临“鸟巢”,观看奥运赛事。 16日,参加两岸青年论坛的台湾代表亲眼见到了“水立方”和“鸟巢”,在饱含着创新思维的奥运场馆面前,台湾代表们赞不绝口。 两岸同源 展望美好愿景 两岸同根、同宗、同足。相同的血脉,涌动在欢聚一堂的两岸青年心中。论坛上,很多代表情不自禁地说起自己在大陆、在台湾的亲人。 “我在台湾有亲戚,以前没有见过面。他们回大陆探亲时,我们一见如故。”神州五号飞船总指挥袁家军动情地说,“他们很仗义,爱打抱不平,还爱吃火锅。”袁家军的话引来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台湾“创意大王”王嘉年自我介绍说,父亲是浙江东阳人,母亲是台湾台南人。按当地话说,自己是典型的“芋头蕃薯”。 “这次论坛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这个平台上,两岸青年会有更多的知识收集、经验交流、情感沟通,让我们为两岸更加美好的愿景,共同打拼,相互加油!”闭幕式上,传递着两岸青年共同的心声。 15日晚,两岸青年代表欢聚一堂,欣赏品味传统中华文化精粹演出,韵味悠久的京剧清唱、精彩纷呈的魔术、惟妙惟肖的口技、叹为观止的杂技……两岸青年代表们陶醉在传统文化的盛宴中。 两岸青年代表已赴上海、浙江等地考察,新的起点再次开启,新的热情已在心中凝聚。 诚如两岸青年论坛达成的共识: ——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共同肩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 ——两岸青年奋发创业,积极推动两岸经贸互利双赢。 ——两岸青年锐意创新,努力促进两岸科技发展进步。 ——两岸青年组织扩大合作,竭诚服务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崔丽 叶铁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