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词坛“母子兵”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06:30 解放军报
词坛“母子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词坛“母子兵”

  

词坛“母子兵”

  母亲刘薇在创作中

  

词坛“母子兵”

  儿子王晓岭近照

  上世纪80年代,时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的词作家晓光,曾称母亲刘薇和我为词坛“母子兵”。可我知道,这种血缘相承,只能说明我的单薄和母亲的丰厚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我也写过《当兵的人》等广泛流传的军歌,若论对当代军人的深厚情感和洞察入微,就远不及母亲了。

  我是听着母亲写的歌长大的,我当兵后学写歌词,也是经过母亲的润色才插上音乐翅膀的。母亲从艺60余年,创作了3000余首歌曲。从40年代初流传边区的《骂阎锡山小唱》,到90年代末唱遍军营的《走上练兵场》,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60年代至80年代,是她创作的鼎盛期。她曾与战友歌舞团的著名词曲作家洪源、石祥、晨耕、唐诃、生茂、李遇秋等人结成了足以载入中国当代音乐史册的“强力集团”,他们合作的《看见你们格外亲》、《战士歌唱东方红》、《两个小伙一般高》、《老房东查铺》、《祖国一片新面貌》、《一壶水》、《打靶歌》等歌曲,经马玉涛、马国光、贾世骏、耿莲凤、张振富等歌唱家演唱,使“战友”声名远播,陶冶了几代人,也是我毕生学习的蓝本。

  我对母亲的真正了解,是1984年我调进战友歌舞团以后。母亲那时尽管已退居二线,但创作的劲头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86年底,我和她一起随某集团军执行任务的部队深入生活,军列的汽笛拉响了,专门留给歌舞团乘坐的卧铺车厢不见了她的踪影。原来,她只身跑到步兵连队的“闷罐”车里,硬是搭乘稻草铺成的“软卧”,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行了6天6夜。

  母亲的创作说不上才思敏捷。她写词靠的是勤读勤看勤问勤记的笨功夫。她有剪报的习惯,看完当天的报纸就勾勾画画,剪裁一番,搞得父亲无可奈何,只得另订一份,成了不折不扣的一家两“报”。她的采访本是五花八门,什么都记。在我们写词人看来根本没必要记的,诸如部队的编制序列,战士的姓名生辰籍贯,她都照记不误。

  她不愿放弃任何下部队深入生活的机会。1998年她已近80高龄,听说我准备带团去内蒙古呼伦贝尔军分区慰问演出,也想跟着去。我说你已离休多年,部队接待恐怕不方便了。她神色黯然,不再吭声。我终于不忍心,破例为她开了一次“后门”。她高兴得像个孩子,翻箱倒柜找出了军装,才想起部队早就换装,不能再穿旧军装了。不穿军装的母亲,依旧满怀激情,在宽广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畔,为边防巡逻艇大队创作了艇歌,成为她一生写过的诸多军师旅团营连歌的封笔之作。5年后的2003年,我重返北疆,看到这首艇歌庄重地陈列在艇队荣誉室里。那一刻我驻足了良久,眼前源远流长的大河叠印出母亲数十年笔耕不辍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心底。

  “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看见你们格外亲》)

  “心中的情谊千斤重,脚步迈得鹅毛轻”。(《老房东查铺》)

  “一天不摸枪,手里就发痒。一枪没瞄好,睡觉也不香。”(《走上练兵场》)

  像这样质朴亲切、兵味十足的传神之笔,真的使我自叹弗如。我比母亲欠缺的并非想像力和修辞技巧。扪心自问,当我们眼下的“深入生活”不过是“走马观花”,当我们再也不像母亲她们那样扑下身子与指战员们打成一片,还能对战士的情感有如此真切的体验么?

  母亲晚年的遗憾,是无法再下基层部队,可军营广大官兵并没有忘记她,逢年过节总有书信或电话问候。母亲捐赠稿酬设立的中国青年歌词创作奖,十多年来已评选了5届。事前她征询家人对捐款的意见,我们都毫不迟疑地表态支持。我们知道这不仅是她奖掖年轻人的真心实意,也是从另一层意义上延续了母亲的创作生命。

  母亲苍老了,不老的是她军旅生涯的履痕和留给时代的歌声。(本文照片作者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