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大漠腹地鲜为人知的中国空军导弹试验基地(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7:01 中国国防报
大漠腹地鲜为人知的中国空军导弹试验基地(图)

射手朱传涛在某型导弹的抽检试验中杨军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发射手:敢把生命扛在肩上

  这一天,记者目睹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导弹的抽检试验过程。

  晚8点,导弹进入发射程序。第一发导弹由班长朱传涛发射。他精确启动导弹发射系统,牢牢锁定数公里外的靶机。“发射!”指令一出,轻轻一按发射按钮,朱传涛的肩头闪
现一道火光。“轰”的一声,靶机被击中要害,化作一团火球坠落在戈壁上!

  这是朱传涛的第53次成功发射。

  试验阶段导弹的战技术指标参数要经过实弹试射取得。导弹的性能变化莫测,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因此,目睹便携式导弹试验全过程的人给发射手一个别样的称号——“把生命扛在肩上的人”。

  基地的同志为记者讲起了小朱的一次惊险历程。那天,同样是一种便携式导弹的抽检试验。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后,导弹的导引头冲向前方,战斗部位却一动不动地停在了发射筒内!“咝咝”作响的导弹随时可能在小朱的肩上爆炸。在场的数十位导弹专家惊呆了,整个靶场一瞬间屏住了呼吸。

  说时迟那时快,种种应急程序在小朱大脑中一闪而过:启动系统核心按钮、锁死发射架、闪电般撤离危险区。这一连串动作几秒内完成。摸透了导弹脾气的小朱处变不惊,导弹的点火程序被成功关闭……

  “反应速度惊人,好像脑中装有芯片。”现场一位专家连声赞扬。新武器在研制试验过程中充满太多未知的危险。战士们敢于把生命扛在自己肩上,靠的不仅仅是勇敢。

  搜索队:在苍穹下“沙海捞针”

  导弹能否定型,杀伤效果是决定因素之一,而被击落的靶机残骸是唯一的“铁证”。

  不久前的一天,又一种地空导弹在靶场进行鉴定试验。靶机起飞!两发导弹呼啸着飞向靶机,击中后坠入大漠,消失得无影无踪。

  雷达跟踪发现,靶机落点位于一片地理条件复杂的沼泽地带。搜索分队的官兵迅速展开拉网式搜索。

  茫茫戈壁滩,车辆接二连三陷入沙坑,大家只能徒步前进。战士们的迷彩服被尖利的骆驼刺划开了长长的口子,渗出鲜血。

  这时,被称为“搜索小专家”的赵国军对理论落点进行了重新计算,结合现场地表环境作出判断:靶机残骸在降落时偏离了既定区域。他提议:向西扩大搜索范围。

  又是5个小时过去了。突然,一丝亮光映入赵国军眼帘。“靶机机翼碎块的反射光!”他快步跑去,大喊,“残骸,残骸!”

  茫茫苍穹间追逐导弹,就像在大海里捞针。近年来,搜索队行程240多万公里,累计跟踪搜索到导弹残骸10万多片,为我军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测天兵:用千米胶片记下空中一瞬

  大漠深处的几处营区是试验基地最小的单位。然而,无名小点责任不小。航空导弹的战术性能优劣要通过它的空中飞行轨迹、杀伤效果的影像来判断。跟踪拍摄就是无名小点肩负的任务。

  盛夏的一天,某新型空空导弹发射在即。靶场最偏远的一个小点进入紧张的测天准备。

  “开拍!”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操作手上等兵王国营迅速锁定实弹发射空域,跟踪导弹航迹。三级士官汪洪涌调好焦距开始拍摄。

  要拍到精彩瞬间实在不易,从导弹发射到目标遭遇,再到靶机落地,只有短短数十秒时间,机会稍纵即逝。这需要操作手必须具备沉稳、冷静、快捷的判断和反应能力,更要有纯熟的操作技能。

  两发导弹离弦,几乎同时刺穿靶机。汪洪涌用数千米长的黑白胶片清晰地记下了这历史性的一瞬,留下了新型空空导弹运行的轨迹。

  为了这一刻,测天兵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入伍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小汪面对光电经纬仪等一批新设备发奋学习,仅用几个月,便把所有的电路图“印”在了脑海里。现在的汪洪涌不仅在业务上是基地的“摄像小专家”,还取得了大学学历。

  仿真工程队:戈壁滩上拷贝“蓝军”

  那天,空军某部歼击机群远程奔袭,对地实施突击。在排山倒海般的轰炸下,“蓝军”指挥所、公路、桥梁轰然倒塌。“蓝军”机场也遭受毁灭性打击,跑道上浓烟滚滚,停机坪上火光冲天……

  完成此次新型武器试验任务、步下舷梯的一位飞行员翘起大拇指说:“太逼真了,我找到了上战场的感觉!”

  谁能想到,营造这一战场环境的竟然是仿真工程队的一批年轻战士。在他们手中,机场、飞机,港口、军舰,指挥所、雷达,高炮、坦克等在光秃秃的戈壁滩上魔幻般地出现,制造出壮观的战场景观。

  又一次实弹打靶即将开始。一接到靶试任务,仿真工程队的小伙子们就立即行动,按未来战场对手的样式开始了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战场工程再造。

  很快,空旷的戈壁大漠上有了海岸线、港口和飞机跑道,接着又有了雷达、高炮、飞机、舰艇和大批坦克。

  虽是拷贝,可“蓝军”并非完全“虚拟”。有些装备居然还是真家伙。看,这儿正在机动的坦克是士官王俊杰的杰作。已经服役十几个年头的他车、钳、铆、焊样样精通,好多趴窝的坦克就是靠他“妙手回春”的。

  “红军”很快从远方奔袭而来,用新型武器把戈壁滩上的“蓝军”阵地炸了个稀巴烂。

  此时,这些常年与风沙、寂寞为伴的战士忘情地打起了快板:“戈壁滩,风沙狂,战场工程出神奇;造机场,建桥梁,我们是靶场魔术师。”随后,阵阵欢笑飞扬在茫茫大漠。

  戈壁、胡杨、怪石……在人迹罕至的我国西北大漠腹地,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国家靶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