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我海军专门担负战时应急修理任务的登陆舰(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9:38 科技日报
我海军专门担负战时应急修理任务的登陆舰(图)

中国海军072II型大型登陆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2005年6月中旬的一天,奉上级命令,一支由我人民海军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的联合远洋舰队,过南沙、西沙,越曾母暗沙,在浩瀚广阔的南中国海摆兵布阵、演练战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支编队的身后,一艘专门担负战时应急修理的登陆舰,也满载着由各种修理工具和仪器备件组成的“维修方舱”,按预定航线,实施全程伴随。当作战舰艇“红”“蓝”对抗激战尤酣时,这艘海上“流动修理所”也围绕舰艇遭“敌”损伤后的战场应急修理演练如火如荼地同步展开……

  “走麦城”,海上抢修教训深刻

  提及战场应急修理,装备部谢杰林部长向我们讲起了5年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件事:2000年9月,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演习在南中国海展开,由该部派出的3人维修小分队也奉命随舰出海,担负海上临时抢修任务。演习展开后,担负主攻任务的“佛山”舰舵机油泵突然出现漏油,上级命维修人员立即抢修。这在岸上本来算不上什么故障的修理项目,却因器材备件准备不足无法修理,舰艇只好带故障航行。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艘驱逐舰上,一位曾夺得过基地修理专业比武第二名的“修理大腕”,却因海上心理过于紧张,一项岸上只需要10多分钟就可完成的故障项目,他却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修好,白白地延误了攻击敌舰艇的机会,影响了演习成绩。

  岸基保障能力强不等于海上保障能力同样强。海上“走麦城”的深刻教训,让这个装备部领导认识到:未来海上作战,舰艇出现故障不可能每次都要返回岸基修理,需要维修人员在任何环境条件和时机下,采取快速诊断与应急修复装备性能的办法进行及时抢修。

  急抢修,与战场同频共振

  为了提高战场抢修能力,该部从未来实战需要出发,对海上维修预案重新完善。每有出海维修保障任务,他们都积极主动参与,上舰调研装备情况,尽可能多的派遣技术保障人员随舰出海,强化实战条件下的心理素质,并根据演练舰艇的装备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海上应急保障方案,使应急机动装备真正与作战“链接”。

  今年8月份,一场重大的演习即将进行,随舰保障的维修小组接到紧急抢修某新型登陆舰故障辅机的命令。尽管海上波大浪急,抢修难度大,但全体维修人员凭借过硬的技能,按事先预案有条不紊地展开,焊、割、切、拆、修、装,平时在码头需要6个小时的修理时间,他们只用了4个半小时就全部完成,确保了该舰按上级预定计划顺利

抢滩登陆,受到了舰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这个装备部从一体化作战出发,积极探索与作战舰艇同步保障新路子,先后32次参与全军、海军、舰队组织的各种大型演练活动,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海上应急机动抢修能力。装备部所属的修理所也成为海军响当当的“先进舰船修理所”。

  勇创新,向落伍模式说不

  2002年之前,这个装备部的修理模式是:舰艇装备发生故障报到部里,先由负责维修的助理员上舰勘验后,再将维修指令下达给修理车间,车间主任接着到舰上对故障情况进行分类,再分到具体修理班组进行维修。至于修过之后的质量如何,那就等以后再报再说了。

  装备部担负的装备保障舰艇多数担负应急作战任务,这样的保障模式怎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海上战争需要?为了提高应急修理能力,部党委立足实战需要,大胆改革,打破舰艇维修中的“大锅饭”,对现有的维修门类进行了重新优化组合,建立了由动力、电工、舱段、铁焊等15个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修舰办,每个专业设立“首席专家负责制”。舰艇出现故障,不再沿袭以往“舰艇—机关—修理所—车间—维修组”的旧模式,直接变成“舰艇—专业修理组”的面对面修理,通过“首席专家”牵头带领本专业技术人员上舰修理,而且一直负责到底。这一修理模式的创新,使保障效率得到成倍跃升。

  近年来,随着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和登陆舰的不断入编,尽管这个装备部担负维修的舰船数量大幅度增加,他们在修理人员、维修经费始终不变的情况下,保障能力却提高了数倍。

  破瓶颈,建立器材储备数据库

  被保障舰船种类繁多,备品备件成千上万,及时查找器材装备成为制约应急修理的一大“瓶颈”。3年前,某驱逐舰演习在即,辅机动力系统出现故障。修理中,为了能够及时找到急需的缸斗垫片,3名维修人员查找了一个多小时。

  装备保障就是保胜利、保打赢。为提升装备器材的利用率,从2004年3月起,他们积极运用海军下发的《舰艇器材管理软件》,建立起自己的器材储备数据库,备件在哪里?还有多少?质量是好是坏?过去费时费力,翻箱倒柜找上半天都不一定找得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鼠标,便跃然电脑荧屏上,各类数据更是一目了然。

  聚人才,为战舰巡诊号脉

  不久前,由我国研制的某新型登陆舰正式入编部队,成为这个装备部担负的又一批被保障对象。入编的第一周,一艘登陆舰的动力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报到装备部,修理人员立即赶赴舰上,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不到半天时间就迅速将故障排除。

  新装备当月接装,何以能够当月形成维修能力?原来,早在该型登陆舰装备部队之前,该部就专门选派技术骨干进工厂、找资料、学技术,跟班实操,提前熟悉了这一新型舰艇的装备技术性能,掌握了具体的修理技能,使新装备刚下“生产线”,保障能力就驶上了“快车道”。

  从成立之初,这个装备部连一个船中队的三、四艘数百吨的交通艇都没有能力修理好,发展到现在能够承担起60多种型号8万多吨的驱护舰、登陆舰、海测船、汽垫船等舰船的应急修理能力,他们走的正是人才兴修之路。

  该部修理所工程师施向宇原是江苏一家军工厂的高级技工和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我国新型登陆舰通道液压系统的设计者之一。为了能够将这一人才“挖”到手,部长谢杰林利用出差机会亲自登门邀请,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使曾是军人出身的施父深受感动,最后,在84岁的老父亲劝说下,施向宇终于在2003年底毅然放弃上海优厚的待遇,来到这个装备部,成为下属修理所修船办公室的一名“首席专家”。

  在这个装备部的“首席专家”里,和施向宇一样被部领导“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还有从武汉造船厂请来的高级工程师吴勤、从上海造船厂请来的陈泰川等人。

  一木花开不算春,万木竞放春满园。有了这些人才之后,他们紧紧依托这些舰艇的修理专家,办培训、带学徒,不到3年时间便培养出一支过硬的舰艇修理队伍。在上级机关组织的两次修理专业大比武中,这个装备部都夺得了团体冠军,修理所也被海军评为“先进舰船修理所”。装备部的维修能力也从过去的“小修小补”,到敢于对只有船厂才有能力承担的“大拆大换”了。

  办培训,平时自修战时自救

  海上作战,随舰伴随保障的维修技术人员毕竟有限。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现象,还要靠舰艇自我排除。如果舰员对一些简单的故障项目都不能及时排除,大故障让“大包”,小故障也让“大揽”,60多艘舰、艇、船,这对于只有200多号人的装备部,人人纵有三头六臂,个个使出混身解数也难以完成。

  为让被保障舰艇“平时能自修,战时能自救”,近年来,他们在提高自身修理能力的同时,转变过去“保姆式服务”,把培训被保障舰艇舰员的自我临抢修能力当作主动维修的一项重要使命,从2000年以来,先后14次举办被保障舰艇舰员修理技能培训。开办这样的培训以来,这个装备部保障的舰艇上报的故障数量,每年都以10%%的数量减少。对一些简单的故障项目,80%%的舰艇都能进行自我维修了。 古领华 李根成 欧阳范剑

  -新闻背景

  近年来,海军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直属装备部从强化完成保障任务的职责意识入手,着眼新军事变革创新保障思路,积极抓好未来战场保障能力的建设,实现了被保障舰艇数量成倍增加,保障能力不断跨越。十年来,先后有数百艘(次)的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汽垫艇、海测船等舰、船、艇上的故障“毒瘤”,经他们“妙手回春”,重返万里海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