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某新建基地发射井井盖超重无法打开(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6:05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主人公小传】姜学利,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长,硕士研究生。任旅长两年多来,带领部队取得了20余项训法、战法成果,被收入全军性教程、教材中,指挥部队成功进行了实弹发射。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先后12次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大山深处,万籁俱寂。随着一声惊天霹雳般的巨响,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指挥这次发射的就是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长姜学利。担任旅长两年多来,姜学利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埋头磨砺长剑,先后指挥了导弹实弹发射等重大任务,带领部队跨入“军事训练一级旅”的行列。 打击精度创佳绩 查摆问题不放松 姜学利上任刚满1年,上级就将一项重要的实弹发射任务交给该旅。这次试验发射,事关整个部队武器装备建设全局,让谁来执行这举足轻重的任务? 党委会上,许多人纷纷提议让一营来打:作为第二炮兵惟一一个连续13年的“军事训练一级营”,一营技术过硬、人才济济,曾4次成功发射实弹,刚刚被第二炮兵授予“全面建设模范营”荣誉称号。在这个关键时刻让一营受命,既保险,又能“锦上添花”。 姜学利却力排众议,出人意料地决定由四营来执行此次任务!众人不禁捏了一把汗:四营组建时间较晚,又从未打过实弹,万一有了闪失怎么办? “打起仗来,不是你选择哪个营,而是由任务使命来决定。过得硬是打出来的!”姜学利言语铿锵。 四营挑起了这副重担。全营官兵在旅领导的指挥下,刻苦训练,最终成功完成了发射任务,并且打出了该型号导弹近年来的最佳精度。 发射后第一次议训会上,姜学利面容冷峻,放了一盘记录了发射失误镜头的录像:一些保障专业人员动作生疏,部分号手动作不协调……发射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姜学利寝食难安,这次试验发射虽然成功,但真正到了作战阵地我们能打得赢吗? 在姜学利的提议下,全旅大胆寻找从发射场到作战阵地的差距,总结出了10多项改进措施。 善抓战机育良才 敢破常规用老将 去年,该旅四营受命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可到了训练场,参训人马却一下子多出了1倍,缘何? 导弹不像炮弹,说打几颗就打几颗,实弹发射受一定条件制约。为了抓住实弹发射的宝贵“战机”,姜学利果断决定,把近年分到旅里的大学生干部编成预备号手,与四营一同训练,经受实弹发射的磨练。 部队实弹发射进场不久,得知有一批科研部门的专家要进场调试,姜学利立即登门拜访,邀请专家们给参射官兵上辅导课。白天,官兵们紧张地进行实装操作训练;夜晚,在驻地搭起的临时教室里,聆听专家讲解导弹专业理论、操作原理。 发射场成了姜学利培养人才的“战地课堂”。如今,这批干部大多走向基层重要岗位,不但为部队未来几年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也使营连主官100%都具备了实弹发射的经历。 姜学利不但善于捕捉育才的“战机”,还把用才的触角伸入到每一个角落。高工崔衍军刚办完退休手续,就被他瞄上了。旅里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而崔高工有着30多年装备维护管理的经验,一直是旅里技术上拍板定案的重要人才。姜学利和政委一商量,又作出超常之举:返聘崔高工担任技术顾问。 得到上级批准后,崔高工又活跃在装备技术把关一线,为部队训练继续发挥“余热”。 枕戈待旦抓战备 细微之处听惊雷 年初,由上级承建的一个新阵地交付该旅。在验收调试时,姜学利除了按照常规带着高工、机关干部参加外,还特意把所有重要岗位的操作号手拉过来。 每一个号位,每一个系统,专家检验了技术性能后,姜学利又让号手现场操作“过筛子”,发现问题立即报告。两名号手在操作中发现,一个井盖打不开。原来为了抗压力,设计人员把厚度增加了一些,抗压能力强了,但却超重了。有人说,不就是一个盖子吗?现在又不打仗,超重一点不算啥。姜学利一下子火了:“打起仗来,一个盖子打不开就能毁了一次发射。号手最有发言权,他们操作不了就不算过关!”在他的坚持下,旅里一下子发现了阵地有待改进的10多个问题! 姜学利如实把“问题清单”上报: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必须重新改造,否则他绝不签字。作为一旅之长,姜学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阵地,把每一个细节打造成打赢的“关节点”。今年5月,第二炮兵一位首长到任后第一次到阵地视察。有人建议:公路离阵地还有相当的距离,破例把车直接开到阵地口算了。姜学利坚决反对:“阵地就是导弹部队的生命,这个例谁也不能破!” 视察那天,首长一行在姜学利的陪同下,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大山掩护下进入阵地视察。没挂欢迎的标语,没有欢迎仪式,但首长却露出满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