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中国59式到88式主战坦克的技术发展(组图3)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15日 11:11 《国际展望》杂志
中国59式到88式主战坦克的技术发展(组图3)

69-IIM式中型坦克四视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59式到88式主战坦克的技术发展(组图3)

中国吸引西方先进技术研制的79型主战坦克


中国吸引西方先进技术研制的79型主战坦克。该型坦克安装了带热护套的105毫米坦克炮和简易火控系统,在性能上达到了国外战后第二代坦克的水准。虽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但79型主战坦克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过渡车型仍? onkeypress=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最新主战装备-98式主战坦克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令人惋惜的122中型坦克

  60年代后,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推出了战后第二代坦克,它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优越性
能于一身,称为主战坦克。各国开始在其身上大量应用新型大口径火炮、被动微光夜视装置、新型火控系统、大功率发动机、新型装甲、焊接技术炮塔、新型灭火系统以及集体三防系统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战后坦克技术发生了一次飞跃。相比之下,中国的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在综合性能上还处于战后第一代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步拉大。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坦克的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在“121坦克”还没有定型的情况下,又于l970年3月提出“122坦克”研制计划,由于受当时极“左”思想影响,没有按科学规律办事,在技术水平不具备的条件下,对“122坦克”提出了过高的战技术性能要求。如要求122坦克要装新型120毫米大口径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导弹,能对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现的任何中、重型坦克;能发射带可燃药筒的多种弹药;采用先进的夜视、夜瞄装置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坦克的战斗全重要轻;动力装置功率要大、尺寸要小、油耗要低,并能使用多种燃料;改进装甲材料、提高抗弹性能;解决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集体防护、具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良好作战能力;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减少保养工作量,延长保养周期等。特别是对122坦克提出了液力传动、液压操纵和液压空气悬挂的技术要求(简称“三液”,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2A)。

  从中国当时所具有的坦克研制能力看,这些技术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虽经广大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连续奋战,但一直未能成功,只好退到机械传动、机械操纵和机械悬挂(简称“三机”,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2B),即使用机械代替液压。但是这样试装出的“122坦克”也未实现预期要求,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于是只好在1974年取消该研制项目,改作部件研制。

  122坦克的下马虽然令人惋惜,但是该型坦克的研制为中国后续坦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三液”样车、“三机”样车后,有关单位在部件研制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中型坦克试验车,为以后中国第三代坦克的研制和老式坦克的改进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工作。

  ☆ 争奇斗艳的59式和69式改进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70年代中期,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出台,中国军队在1975年左右提出:要以主战坦克的现代化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陆军。而当时作为中国坦克骨干的59式在长达近20年的生产中,其火力、防护、机动性能方面几乎没有提高,综合作战性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据西方专家称,中国的坦克技术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约为30年左右;与苏联的差距也在20-25年以上。为了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对59式坦克进行升级改造,推出了一系列改进型号,以此来提高装备部队坦克的水平。

  59-I型坦克:根据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部队对59式坦克提出的改进意见,以及当时国内先进技术水平,617厂科研人员在59式坦克上增加了11个新项目,改进了6个方面的设计。改进后的坦克被命名为59-I坦克,1984年设计定型。

  59-I相比于59式中型坦克的最大变化是加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其中激光测距仪安装在主炮防盾上部,型号为C-83II和82式。后者的测距范围为300-3000米,精度为正负10米。其他方面的改进是装有液压助力转向操纵系统、热电偶传感器的自动灭火装置、车体屏蔽裙板、伪装天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炮塔左右两侧各设置了四联装烟幕弹发射装置、挂胶履带和便于开启的安全门等。

  根据不同的装甲厚度和火控设备,59-I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如59-IA就是将从苏联引进的或控系统换装为国产第一代火控系统而得名。

  从80年代开始,617厂按照59-I的标准对大量初期型59坦克进行了改装,同时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的AP-100-2100型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药筒采用半可燃式药筒。该弹初速1480米/秒,在24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50毫米/65厚的均质钢板。

  经过改装,59-I坦克在首发命中率、防护力、机动性等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后来改进老产品闯出了一条路子。

  59-II型坦克:它是在59-I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型坦克是采用国内先进科研成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进而成的一种车型,共引进3项国外先进成果,改进12个项目,1984年定型。59-II坦克(厂方命名WZ-120B)的最大亮点是换装了1门自紧身管的81式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中国按照奥地利提供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仿制而成的,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59-II的其它改进还包括换装了新型的电台和火控系统、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装置换为一台580马力柴油发动机、车体上有双向火炮稳定装置和具有弹着点测定功能的射击控制装置。

  59-II在外形上与59式和59-I式的最大区别是火炮抽烟装置从身管的前端移到了中部。改进后的59-II坦克,在火力系统、灭火系统、灭火抑爆系统、通讯系统等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经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使用,证明该型坦克是一次成功的改进,它使落后的59式坦克重新焕发了青春。

  在改进59-II坦克的基础上,617厂还设计成功了59-II式指挥坦克,1986年完成改装项目,命名为B59G-1坦克。1987年4月,进行鉴定试验。同年6月赴国外进行投标表演。参加投标表演的还有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全部8个表演项目中,B59G-1坦克荣获第一名。

  59-IIA型坦克 该型坦克是在59-I和59-II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于1985年开始研制,1985年10月制造出第一辆样车,1987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设计定型。该车安装了带轻型热护套的105毫米火炮和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车身挂装复合装甲,车内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同时采用热烟幕及烟幕弹发射器、液压助力操纵装置以及工程作业装置等。其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及使用性能较59式坦克都有明显提高。

  59C型坦克 主要是换装一门加长身管的8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此外,该型坦克还可加挂反应装甲,以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

  59D型坦克 该型坦克是59式坦克的最新改进型,战斗全重37吨,主炮为一门长身管的83A型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在2000米距离上发射86式尾稳弹时,穿甲能力为480毫米;发射93式加长尾稳弹时,穿甲能力接近540毫米。但就火力而言,已经达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此外,该炮还能发射105毫米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弹药基数40发。59D采用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和双向稳定炮瞄系统,并装有简易热像仪,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静止/短停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和集体三防装置。驾驶员配有微光夜视仪或红外夜视仪进行夜间驾驶。

  59D的外形也与59式坦克有明显区别,在炮塔前部和车体前上部挂有大量反应装甲;炮塔两侧各布置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后部有屏护栅栏;车体两侧有侧裙板。出于改造成本方面的原因, 59D坦克没有改动原来59式的动力装置,因此,机动性能稍有下降。

  59-120型坦克 这是一种装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式改进型坦克,是专供外销设计的。1997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展示了装有120毫米炮的59改式坦克样车。59-120所用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有48倍径的BW-120K和50倍径的BK-1990两种。两型改进型的主要区别是火炮、弹药基数与乘员人数。采用48倍径BW120K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弹药基数20多发,成员3人;采用50倍径BK1990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弹药基数30发,成员4人。59-120所用的两种120毫米坦克炮在静对静作战时,2000米距离上对固定的2.3米×2.3米坦克靶的首发命中率大于50%;静对动作战时,在2000米距离上对横向运动目标(速度为20-30公里/小时,2.3米×4.6米坦克侧面靶)的首发命中率大于55%。辅助武器和机动性等方面与59式坦克相同。

  59-120已经通过了技术鉴定。该车主要改装内容除将100毫米坦克炮换装为120毫米坦克炮外,其他方面还有用简易火控系统代替了简易瞄准系统,也可根据需要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将单向炮控系统改为双向炮控系统;将车长白光观察镜改为昼夜观察镜;更换了电台;增加了发电机的功率;对全车弹药进行了重新布置;增加了转动地板。改进后的59式坦克样车保持了原59式坦克的外形,机动性也与原59式坦克相当。但由于将100毫米火炮更换为120毫米火炮,并用双向机械简易火控系统和双向炮控系统代替了简易瞄准系统和单向炮控系统,因此59-120坦克的火炮威力大为提高,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世界上现役大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59-120样车没有安装更好的火控系统和夜视器材等设备,但该样车上具备安装这些设备的条件,可根据需求进行改装。

  59-125型坦克 这也是一种专供外销的改进型号。主要改进内容是换装了1门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加装有简易火控系统、简易热像仪和双向稳定装置;将原来59式的铸造炮塔改为焊接炮塔;换装1台730马力的发动机,大幅提高了机动性能。

  59-IIA扫雷坦克 它是59式坦克的变型车,在车前部安装有挖掘式扫雷器,可扫除两车辙间的触发式反坦克地雷,战时可在雷区为其它坦克开辟通路。59-IIA扫雷坦克适用于在一、二、三级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进行扫雷作业。

  7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它也是59式坦克的一种变型车,不过它取消了59式坦克的炮塔,只采用了59式坦克的底盘,在其上安装了绞盘、吊车、驻锄等抢救装置。该车可用于对战场上战伤或淤陷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拖救,此外还可完成其它有关的训练和技术保障任务。

  6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69式中型坦克定型后,开始投入正式生产。但部队在对装备的100辆69式使用后发现问题一大堆,所以又全部退回,69式的发展陷入停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部队又呼吁对69式坦克进行改进。于是,617厂科技人员从提高其战技指标着眼,不断进行改进型和变型车研制。先后推出了69-I、69-II、69-III型中型坦克、69-IIB、69-IIC、69-IIC1型指挥坦克、WZ653坦克抢救车、PGZ88式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84式坦克架桥车等一系列改型和变型车。现将主要改进型号介绍如下:

  69-I型坦克 该型坦克主要是针对装备部队的69式坦克进行换炮为主的改装。1984年12月20日,解放军总部机关下达了改装的主要战技术要求。1985年底改装出两辆样车;1988年8月,两辆样车送交军方进行定型试验;同年12月28日,军方基本完成定型试验。69-I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用59式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代替了69式坦克的100毫米滑膛炮,并在身管上增装了热护套;加装了TSFCS型光电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它由TLR1A型坦克激光测距仪、TGS-A型坦克炮瞄准镜以及BC型弹道计算机等组成,可大幅提高坦克炮的射击精度;加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热烟幕系统、屏护栅栏、侧裙板;车体涂有三色迷彩;用CWT-167型坦克电台和CYY-168车内通话器取代原来的A-220A坦克电台和A-221A车内通话器。但是69-I最终并没有装备装甲兵部队,其中的原因现在虽然还不清楚,但估计主要是因为性能与世界先进坦克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100毫米线膛炮威力不足,难以对付世界先进主战坦克;而且改进时间过长,中间战技术指标又数次修改,等完成改装时,更好的79式坦克和88式坦克都已经定型,69-I的改进反而没有了多大意义。

  69-II型坦克 这是中国专为外贸而改进的69式坦克型号(中国坦克型号中,一般带II的都是外贸型号)。在80年代初,五机部应邀组团出访时,就军品贸易和有关外商进行了谈判,并签订了69-II的出口订单。根据合同,617厂在1981年接到任务后,应用国内已取得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对69式进行了高效率的多项重大改进。据统计,69-II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共改进12个项目526项零部件。1981年完成设计并当年投入生产,1982年通过设计鉴定。

  与69式坦克比较,69-II式的改进重点是提高火力系统和防护系统的性能,其主要改进项目是:1、把100毫米滑膛炮改为有40条膛线数的100毫米线膛炮,火炮全重1970公斤,身管长5.35米,前端装有抽气装置,最大后坐力312千牛,有效射程700-1200米。配用的弹种除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外,还增加了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炮弹布置为两个弹架油箱内20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11发,战斗室左侧装甲板上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上固定4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炮塔右侧壁处2发;2、安装了坦克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TLRLA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作用距离300-3000米)、BCLA弹道计算机、TGSA坦克炮瞄准镜和双向稳定器四个部分组成。自动装表时,弹道计算机根据激光测距仪所测距离和选定弹种,自动解算出火炮射角,控制步进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自动装定表尺,同时火炮通过稳定器实现自动俯仰。除自动方式外,还保留了手动方式以应不时之需;3、发动机改为12150L7BW型柴油机,额定功率仍为580马力。该发动机配五速机械式变箱,同时发动机还改进了喷油泵驱动联接盘,能在冬、夏季调整供油量提前角。采用空气式电起动,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4、主离合器操纵与转向操纵设有液压助力装置,有效地减轻了乘员的工作强度;5、采用新型CWT-167型坦克电台和CYY-168型车内通话器,最大通信距离为25公里;6、车上增设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7、车体行动部分增设了侧裙板,侧裙板的上面采用铰接,便于保养时接触履带和悬挂;8、车上增装了热烟幕装置,必要时可往坦克的排气系统内喷入燃料施放热烟幕;9、坦克上涂有防红外涂层;10、加装了发动机机油压力失压报警装置、摩托小时计和可快速开启的安全门;11、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12、为主离合器和转向机增加了摩擦片。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