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经营能力有限——台湾能打得起信息战吗?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 16:43 华夏经纬网 | |
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样式。其特点在“沙漠之狐”、科索沃等几场局部战争中已初现端倪。信息战在台湾被称为“资讯战”,也是台湾在进行战争准备时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台湾积极加强对信息战的研究和准备。 1.高度重视制订规划确立原则 台军认为,台湾的总体军事实力与大陆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而对信息战的研发,因风险低、报酬高、投资小、效益大。应优先发展。台军方已经充分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几手所有的信息资源来构建自己的信息战理论;在1999年度已经成立信息战研究机构及制定信息战教育计划,结合军、政、学、研、产等各方力量,建立整体信息作战能力。 目前台湾已经成立专门单位负责信息战准备工作,拟定信息战近、中、远三阶段发展计划。台军信息战策略规划与发展是:在近阶段先成立信息研究单位及制定信息战教育计划,并规划国防信息基础建设,研拟信息战纲要。进入中期阶段后,进行国防信息基础建设,成立信息战略研究所。并结合。中山科学研究院”的资源,研发信息战相关技术,在三军大学成立信息战术研究单位;积极完成联合情报资源处理系统,研拟信息战部队组织与指挥机制。远期阶段是预定在10年内建立专门的信息战部队与指挥机构。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正在研制相关的信息战装备。目前已经着手研制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情报搜集设备,重点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企图在信息战领域先走一步。台军方一方面要加强其信息系统在信息战中的抗破坏强度;另一方面按照在信息战中遭受第一次打击后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来构建其军事信息系统。“国防部”已在今年编列了约一亿元的预算,打算推动一项“网安计划”,以提升台军的“网路安全防护系统”。台军各军事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资讯战”课程,其“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专设了资讯科学学系。2000年度在信息战相关专业共招收72名包括博士、硕士等各个层次的学员。 确立原则台军方的指导原则是:如果忽视对己方各种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人造卫星、电力供应、金融、军事情报侦察搜集、空中交通管制等系统的保护,而花费巨额金钱去构建军备硬体。则无疑是在建造一条毫无作用的现代“马奇诺防线”。台湾已经认识到,信息战范畴并不局限于军事领域和传统战场。而且“纯粹防御等於坐以待毙”。因此一旦遭遇攻击,台军将会做出适度反应。台军方还强调要把快速扩张的民用通信系统作为军用信息系统的备份。台军方强调:军队信息系统应广泛利用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以强化军队在通信、导航、侦察、监视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台湾订购的美国“铺路爪”远程雷达 2.建立体制健全机构编组部队 建立机构为了加强对信息战的领导、计划和准备,台军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组建了相应的部队。 根据台军“精实案”,其参谋本部鉴于未来信息战的重要性,新设“通信电子参谋次长室”。而且,已在1998年4月将参谋本部通信电子局与三军大学电脑兵棋中心合并。成立了“通信电子资讯局”。负责台军的通信、电子、信息战等政策与计划。而设在“国防部”的“资讯战策略规划委员会”,则负责研究整体资讯战战略。 1994年8月,“行政院”成立“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推动小组”,负责资源规划、网络建设、应用技术及推广、人才培育及基础运用等。 专门负责信息侦察的部队有:配置于金门岛的直属陆军司令部情报署第10侦察营;配置于金门岛和东引岛等7处的直属海军总司令部的战斗情报队和侦技小组;空军总司令部电信监察中心设在外岛的“监视分队”、“侦收台”和“测向台”等。 台军方还认为:需要成立一联合各军兵种问的指挥管制中心,用于汇集、处理、分析、传递情报信息。并协调指挥各军兵种的作战。 台军方把发展指挥自动系统,提升反导弹能力与信息战能力作为整军备战的当务之急,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三军C3I系统。目前台军共有4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分别是台湾“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网”系统。在这4个C3I系统中,“强网”系统发展最快,具有对大陆内地进行中、远程探测的能力,是台湾三军中最先进的C3I系统。“强网”系统由地面雷达站、空中预警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等组成,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把雷达阵地、飞行基地、防空中心等作战要素相连接,构成一体化的防空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战管制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与陆军、海军C3I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换装了先进的美制防空雷达,可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63公里内的所有空中目标进行临近,可同时显示600余批目标,并引导150批飞机实施拦截作战,实现了从目标判断到选择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指挥引导拦截等防空作战过程的全自动化。该系统能与台“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联网,简化了作战指挥程序,缩短了反应时间。 对空雷达 “国防部”“衡山”战情资讯管理总体系统。设在台北“国防部”指挥所地下室内。是台军C3I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情报汇集中心和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负责各军兵种和战区、防卫司令部的指挥与控制。该系统始建于80年代初期,1990年7月投入使用。它由作战、人事、后勤和各子系统组成。通过专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将参谋本部与各军兵种、各战区和防卫司令部等单位相连,实现了全台军信息传输与指挥协调自动化。 陆军的“陆军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即“陆资”C3I系统,于199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方式,以陆军总部、军团、防卫司令部为节点。已经沟通了陆军师、旅以上单位,实现了作战资料共享。目前,“陆资”系统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未来将向。决策支援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海军的“大成”系统即“海军自动化指管通情系统”,80年代初开始筹建,1990年5月进入使用阶段。其中心设在台北海军总部作战中心。主要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和通信传输三部分组成。 为防范在信息战中被电脑病毒“软杀”和实体破坏。硬杀”方式瘫痪台湾指挥机制,台“国防部”制定了减少病毒侵入机会及加强长程预警能力的因应措施,对系统彩采用分散式设计方式,以避免系统装备因遭破坏而丧失指挥、控制能力。为防范黑客或病毒由因特网直接攻击台湾重要资讯设施,台湾军方网络已采用实体隔离方式作业。另外,台“国防部”正在筹建入侵侦测机制,以模拟黑客攻防及电脑病毒危机应变能力。 3.基础脆弱能力有限作用不大 台湾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是互联网络设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基础十分脆弱。台湾的WWW服务器超过6 000台,其中商业网站就有三分之二。上网人数在200万人以上。互联网的应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攻击面前。将更显被动,稍有风吹草动,其整个经济、军事等均会大受影响。信息技术的发达意味着国家在经济、社会和军事等诸方面严重依赖于网络。这样。在信息攻击面前会有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 台湾地域狭小,毫无回旋余地,抗打击能力薄弱。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左右,台湾距大陆较近、防御纵深短浅、预警和反应时间短,地域的限制制约了11r工业和武器装备体系的抗打击能力。1999年9月,台湾发生地震,致使其IT工业受到极大影响,损失惨重。可见其脆弱。未来两岸一旦开战,不仅台湾的指挥中心、电厂、桥梁、机场、基地及各种雷达地面设施均在大陆导弹的覆盖范围内,台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将受到大陆的火力直接威胁。其从事信息战的物质基础将被动摇。其信息战所依赖的电子设备和大型天线大多部署在外岛和台岛西海岸。目标明显、暴露,位置相对固定且防护能力较弱。便于大陆利用导弹、飞机实施打击,或组织特种部队进行袭扰破坏。一旦这些设施被摧毁。其信息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台湾的“小槲树”低空防空导弹 台湾的军事信息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赖过强。台军目前电子战的装备几乎全是美国货,从美国对台军售清单可以看出,包括先进计算机、高性能雷达、侦察与导航、通信联络、电子战、情报收集分析、夜视夜战设备、综合指挥管制系统等与信息战有关的海陆空三军装备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常项。由于对外依赖程度高,战损后补充、修复困难,持续作战能力差。战时在长时间的海空火力打击下,其消耗的装备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是台军致命的、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弱点。 爱国者导弹的火控雷达 由于台湾的太空计划起步太晚、政策摇摆不定。其C3I系统主要由空中、海上、地面设施组成,缺少自己的空间资源的支持,处理能力极为有限。而在台湾防空识别区天顶所涵盖的外太空,至少需要10枚不同型号的在轨军用卫星,供应侦察、通信、气象、导航及目标跟踪信息,才算有效支撑。由于没有任何侦察卫星,其远程信息侦察能力非常薄弱,这将使台湾的信息战能力大打折扣。相反,大陆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卫星系统,其侦察卫星可以实时监视台湾所有的军舰、飞机甚至坦克车的位置。有的卫星甚至还具有探地功能,可测数米以下的地下建筑形状。使台湾的各种军事活动暴露无疑。 台湾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虽然已经建成了4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但其信息处理能力却十分有限。如其吹嘘的“强网”系统,仅能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00余公里内的目标进行侦察;“陆资”C3I系统,目前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仅沟通了陆军师、旅以上单位,尚未形成“决策支援全自动化”的能力。 由于台湾的空战、海战能力与大陆相比均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其力量投送系统“鞭长莫及”,尚不足以对大陆严密防守的指挥、通信等信息战要害部位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 在未来进行信息战时,台湾可能利用其技术、人才优势进行网络战、病毒战。但由于大陆的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目前整个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并不强,所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的破坏程度是很有限的,况且大陆的关键计算机系统均采取“内外有别”、物理隔离的方式建设,所以其攻击最多只能到达少数外围的、非关键性的站点,而核心的、重要的系统和数据将不受其威胁。可见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台湾在信息战方面虽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和领导机制。但其信息战的基础十分脆弱,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采取信息战进攻行动的能力和效果不足,可见在未来的信息战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世界航空航天博览)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