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神插上了翅膀——航空百年回顾与反思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 15:07 千龙新闻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韩非子·外储说左》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遥望蓝天, 人类自古以来便梦想如同飞鸟般在天空自由翱翔。墨子看来是个勇敢而且伟大的人,三年为鸢,虽一日而败,但已在蓝天印下足迹。人类早期的飞天之梦是单纯而又美好的, 然而事物的改变也是迅速的。《鸿书》记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鲁班。如果传说曾经是历史,那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便开始利用航空来参与军事行动了。传说公输班所制木鸢,可升空三日不降。当然,如果今天我们不抱着任何带有神话色彩的尊敬去分析,那么鲁班的“载人飞行器”可能只是一种夸大。但是只要这件事情确实发生过,不论其成败与否,我们都将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人类,始终是好战的。不管鲁班造这架木鸢是何用意,它确实是在完成一项至今依然发生在地球每一个战云密布的角落的任务:航空侦察。鲁国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制造了最原始的侦察机,在战争中对敌国宋国进行了战术侦察。 似乎这已经成为了规律:任何新技术都将被首先运用于战争,或者再直接一些:用于厮杀。如果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远古,那么,这一规律也能够得到较为完美的诠释:人类之所以从动物的群体中脱颖而出,其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用解放出来的双手制造了工具,然后用这些工具来更好的生存。而工具在生存之道中有一点重要的体现,那就是捕猎,或者说,工具在一开始就等同于武器。当我们漫步在古生物博物馆,我们能看到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礼物:石刀、石斧、骨针、标枪……它们的目的都很类似:杀死猎物、杀死敌人。既然如此,航空技术在萌芽阶段便运用于战争也无可厚非了,至少,这不仅仅是航空的悲哀。 那么接下来的情景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公元前203-202年,楚汉相争的最后对峙阶段,汉兵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风鸢,吹萧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于是楚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至今不灭;《诚斋杂记》载:韩信欲反,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勇敢与智慧,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航空技术一旦运用于战争,其作用是如此明显、惊人。不过一切都仅仅是开始。魏晋时期,术士们发明了火药(仅仅是作为法术的道具和娱乐的原料),到了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和杀伤战斗部的飞行兵器——火箭。这种原始的火箭在原理上同今天的洲际导弹并没有任何区别,它们从地面飞向天空,然后再回到地面,通过爆炸杀死敌人。明代是中国古代火箭的全盛时期,火箭武器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震天雷、神火飞鸦、飞空砂筒、火龙出水登。神火飞鸦利用4支“起火”的推力升空,飞行几百米,在将落地时,鸦身内火药点燃爆炸,用一焚烧敌营。火龙出水也是利用4支“起火”推进飞行,当“起火”就要燃烧完时,龙腹中的火箭被引燃飞出,射向目标。明代火箭在技术上已有相当大的突破。13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中亚、西亚和欧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们把中国的火箭技术传入了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到了这时,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麦格诺才在欧洲首次记述了关于制作火箭的技术。欧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意大利的帕多亚战争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战中。 近代将火箭用于战争开始于英国人康格列夫。1807年英军围攻丹麦的哥本哈根,发射了康格列夫制造的火箭,烧毁了城内的大部分建筑,使城市一半化为平地。据说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大战中英军也使用了这种火箭。 至此,我们已经无奈的看到:航空技术已经几乎是全部的被运用于战争,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武器早已不仅仅用于侦察、探测等辅助用途,而是最直接的被用于杀死敌人,而且是那么的迫不及待。 1809年,英国人乔治.凯利在《尼古逊自然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空中航行》的论文,这篇论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他详细阐述了现代飞机的飞行原理,提出过去像鸟一样扇动翅膀的飞行器的原理没有必要,飞机可以安装固定的机翼并且可以安装发动机作为动力。这篇论文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西方世界被连续转载了100年。凯利甚至曾经制造了几架滑翔机,但是由于那个时代的技术局限性,他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发动机。凯利心痛的写道:“现在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动力问题了,我深信不疑,这项崇高而宝贵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功。人们可以利用飞行器来运送人员、商品、货物,远比水上航行更为迅速和安全。”是的,在凯利看来,飞机是一项“崇高而宝贵”的技术,当他于1857年去世的时候,他在笔记本上写道:“给你,察看笔记的朋友!我已去了,愿你在这些涂鸦中寻找出智慧的火种。” 大约是100年后, 第一艘齐伯林飞艇LZ-1于1900年7月2日在德国弗里德利希港附近做了首次飞行;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莱特兄弟正在努力的从凯利的涂鸦中寻找智慧的火种,他们制造的第一架安装有发动机的飞机“飞行者1号”于1903年12月17日跌跌撞撞的飞上天空。 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不能被忽视的一天,虽然当时的观众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孩子。不过不论是飞机还是飞艇,他们后来的道路都很相似:齐伯林的飞艇很快步入德国军队的行列,成为侦察、轰炸的中坚力量;莱特兄弟的飞机也受到美国陆军的重视,很快被赋予军事用途。在一次世界大战中,齐伯林飞艇的最大敌人正是羽翼渐丰的飞机,厮杀已经从地面发展到了空中,航空武器以全新的面貌在战争中暂露头角,并且注定了终将左右战争的结局。 1912年是空战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荷兰人福克为德国空军研制出“机枪射击协调器”,安装有这种协调器的福克式战斗机被称之为“福克灾难”,飞机已经成为了战争中不可替代的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只有空中力量占优的一方才能具有主动权,1920年11月,意大利人杜黑发表了军事科学史上的辉煌巨著:《制空权》。这本书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至少今天我们站在现代的角度去看历史,会发现杜黑的话已经被印证:我深信,胜负将决定于空中。 也许所有的波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都不会忘记那遮天蔽日的啸叫着的斯图卡轰炸机,强悍的德国战车在飞机的掩护下横扫欧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没有人再怀疑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了。数以十万计的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鱼雷机……,它们在云影斑驳的天空中上下飞舞,如同潘多拉匣子中被放出的灾难精灵;它们在写下了无数壮美战争史诗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止境的死亡与破坏。德国工业区的灰烬和日本被焚毁的城市或许还不足以使人震惊,但到了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当B-29战略轰炸机投下了“胖子”和“小男孩”这两颗史无前例的原子弹的时候,当蘑菇云伴随着一千个太阳的光芒从广岛与长崎拔地而起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已经意识到:飞行器,已经成为了足以毁灭我们人类自身的恐怖武器。 时至今日,战场已经成为天空的主宰,伊拉克尚未消散的硝烟残酷的向世人讲述一个道理:谁能拥有天空谁就能控制这个世界。凯利的美好愿望已经实现,但是他或许不愿看到的是,航空技术早已为死神插上了翅膀,人们在享受着航空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惊恐的抬头看着天空,唯恐灾难在瞬间来临。不过既然人类还在沿着自己的路线往前走,那么战争也同样不会消失。当联合打击战斗机JSF计划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军火研制计划、当B-2轰炸机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在车间中加工制造的时候,当我们乘坐的客机技术远远落后于作战飞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悲哀的承认,人类在征服天空的同时,却始终没有征服自己。 …… 月球上有一个环形山,名字叫万户,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中国明朝的一个勇敢者:万户。他曾经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世界第一人。是的,人类永远充满了梦想,所以人类也将永远的发展下去。航空百年,事实上人类的航空之梦何止百年!下一个百年人类航空将何去何从呢?滑翔机之父李林达尔在因为飞机坠毁而牺牲的弥留之际对他弟弟说了最后一句话:“总要有人牺牲的。”是的,但愿我们的牺牲永远是因为探索而付出。 (楚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