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征文--朝鲜战地国庆节一日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26日 10:48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文/邰杰 1951年的国庆节,是我在另一个国度朝鲜战场度过的一个国庆节。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将近一年。远离祖国的志愿军儿女对祖国一片深情,无限思念,这炽热的爱国之情都倾注在庆祝国庆两周年的活动之中。 打开我幸存的一小本战地日记,在发黄的纸页上有“国庆节一日”的珍贵记录。时间:1951年10月1日,地点:朝鲜战地陈沓洞,工作单位:志愿军后勤一分部第三兵站医院。日记的内容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在朝鲜战地志愿军儿女庆祝伟大祖国国庆二周年活动的画面一幕幕又映现在我的眼前。 当时,我是第三兵站医院的文化教员。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我的工作就分外多些。就拿办“国庆专刊”来说吧,军医和大多数护士能自己动笔写纪念稿,但许多文化低或没有念过书的护理员、炊事员和担架队员想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却不会写。于是,我这个文化教员得到病房,炊事班及担架队听他(她)们的口述,然后代他们写成文稿。我们这个野战医院医护、行政人员加上民工担架队员不过80多人,这次纪念国庆二周年的专刊共收到三十七篇稿件,我把这些文章贴在一幅红布上,挂在一个大防空洞的洞口。透过这“国庆专刊”上的一篇篇文稿,我似乎看到一颗颗鲜活的跳动的心。远离祖国的志愿军儿女的心和亲爱的祖国紧密相连,贴得如此之近。 节日会餐的菜肴并不丰盛,也没有美酒,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刚出国那阵儿,是一把炒面就一口雪。现在能吃到高粱米,还有少量的大米、白面,而且不时还有罐头食品改善生活。这些食品、物品是从祖国运来的,我们有一条敌机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了保证前方供应,志愿军的汽车兵、火车司机、工程兵战士付出了血的代价。这一天,我们吃到了雪白的大米饭,还有肉罐头,是出国以来最好的一餐佳肴。 晚上在防空洞里举行的国庆文艺晚会,将国庆二周年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晚会上有部分即兴节目,但大部分节目都是指导排练出来的。受欢迎的节目有女护士林枫演唱的《歌唱二郎山》,护士排男女护士的合唱《志愿军战歌》、《歌唱祖国》。演出结束,走出防空洞,就听到远处敌机炸弹的爆炸声,医院的王福荣政委风趣地说:“我们权且把它当作节日的礼炮声吧。”抬头一看,夜空中有敌机投下的照明弹曳光在闪烁。我凝望着夜空,联想到天安门广场上空那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此时我们伟大的祖国首都正沉浸在国庆的欢乐中。于是,我们这些远离祖国的儿女,又情不自禁地高声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邰杰,女,1932年1月出生,河南南召人。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不久分配到四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1950年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抗美援朝赴朝参战。1951年6月调到志愿军第三兵站医院任文化教员。1953年10月朝鲜停战后回国。1954年9月-1956年8月在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调干学习。1956年9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大学(前身:长春计划经济学校、长春机械工业学校等)工作,任语文教师。1985年晋升为中文副教授。1988年退休。以上文章系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