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正文
台湾能否抗住军事打击中的“第一击”(选登十)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8月8日 11:21 舰船知识网络版

  2001年间,一支由美国国防部专业幕僚、军事技术顾问、计划研究人员组成的小型考察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秘密访问,该团此行的目的是对台湾承受军事打击“第一击”的能力进行评估。依照台湾军方安排及考察团的需求,此次考察重点调研了台湾军队的军事软件设施、指管通情系统(C4ISR)、重要军事设施的防护等等。

  一周内,考察团马不停蹄地从台湾西部的海军左营军港及空军机场、雷达站跑到台湾
东部的花莲佳山空军基地和台东建安基地等处,并最终得出了“台湾战场设施抗炸能力堪虑,从三军总部至一线战斗部队指管通情硬件不佳,军事组织运作与指管通情软件设计更难应付实际战争考验”的结论。这一结论性意见,对台军来说无疑是兜头波了一盆冷水。

  一

  多年来,对于战略纵深短浅、战争预警突发的台湾来说,抗击军事打击中的第一波攻击已成为其作战准备、战场建设的关键性指数。所谓“抗第一击能力”,是指在包括导弹密集攻击和海空军直接交战的第一波打击面前台军的承受能力和存活率。台军认为有效抗住第一击就可确保战争实力,通过顽抗等待国际势力的介入、弛援并进行反击作战。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台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近二十年来投入力度更大。

  除去海空实力的扩充,总体上看台军抗击“第一击”的战争准备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警系统的完善;二是防空及反导系统的建立;三是地下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东部防御体系的建设。

  所谓预警系统实际上就是从侦察监控到指挥中枢,再从指挥中枢到作战平台的贯通系统,即通过侦察获取战争征候及作战动向,将其迅速传至指挥决策中心,而指挥中心则据此下达作战指令,指挥陆海空作战平台实施作战行动。在逐步建设金门、马祖、澎湖以及台湾本岛雷达预警网的同时,台湾明显加大了早期预警能力的建设,E-2T预警机的装备,使台湾增强了对大陆战斗机起飞集结及低空机群行动的侦测控制,为其作战准备赢得了近20分钟的预警时间;2000年间购入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则可240度角侦测和监视潜艇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该系统与台湾先期购买的“爱国者”导弹连接,可提前5-6分钟实施导弹预警。

  在此前后建设完善的台湾三军指管通情网络系统,已使台军初步实现了从侦察获取到组织作战行动的快速转进。该系统主要由台“国防部”建立的“衡山”总体系统,与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空军的“强网”系统组成,以“衡山”系统为核心,各子系统间既可独立运行,也可相互协调。其中“陆资”系统通过遍布全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各级指挥所对一线作战部队的组织协调指挥;“大成”系统已实现了主要作战舰只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工作一体化;“强网”系统是在早期“天网防空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成。“天网”系统始建于70年代中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20余个分布于台湾本岛和外岛的雷达站所搜集的资料信息,汇集到位于台北的“战管中心”统一指挥管制。80年代中期“强网”系统立案规划,该系统将“天网”系统单一的空军指挥管报功能提升为统一指挥陆、海、空三军的整体防空作战系统。改造后的系统配备了56套ADM-44指挥仪,可监测台湾防空识别区和大陆沿海250海里所有空中目标。为确保系统战时运行,特别设置了三部中央电脑平台,一部担任战备、两部待命。上述系统与先进的预警装备的协同使用,无疑增强了台湾的侦察能力,争取了预警时间。

  长期以来,台湾在导弹防御网的建设上可谓是不惜血本,据报道,按面积和兵力配置,台湾本岛的防空导弹密度仅次于以色列,居世界第二位。台湾的导弹防御网大至分为低空、中空与高空三个防御层次。1500米以下低空防御层,主要由防空火炮及美制“毒刺”导弹、法制“西北风”导弹、美制“复仇者”、等构成;1500米至7600米的中空防御层,主要由美制“复仇者”、法制“西北风”、美制“霍克”以及台湾自行研制的“天弓-1”、“天弓-2”型导弹构成;7600米以上的高空防御层,主要由美制“奈基”导弹、台湾自行研制的“天弓-3”型导弹构成。台湾军方将此三层空防体系称之为台湾空防的“铁三角”。

  近年来,台湾不断向这一“铁三角”中注入新的装备。目前,备受台湾青睐的三套“爱国者-2”型导弹系统及200枚导弹已完成配装,分别部署在大台北周边的松山天雕、万里金雕、五指山台军示范公墓银雕、南港飞雕、新店神雕及林口等多处设置固定和机动阵地。2001年6月间,台湾在屏东九鹏基地进行了首次“爱国者”导弹试射,据称发射的3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此次发射标志着“爱国者”导弹已完成前期的安装、测试,开始担负作战勤务。而在此后,随着台湾“TMD”低空防御系统的建设及该系统主装备“爱国者-3”型导弹的装备,台湾将进一步在台湾北、中、南地区构建更为严密的导弹防护网。

  军事设施地下化是台湾抗击第一波攻击的重要措施。经过50余年的经营,金、马外岛及台澎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通讯、后勤保障设施以及部分海空基地设施均实现了地下化。据台刊透露,位于大金门中部的太武山内建有长约4公里的主坑道,在此不仅设置有指挥机构,还建有医院、礼堂和供车辆行驶的通道。而位于台北士林区鸡南山地下的台“国防部”衡山指挥所,占地数平方公里,地下三层,从坑道口到指挥所,长达1公里左右,地下隧道最远可达台北松山机场。在台湾中部山脉的一些重要隘口处,台军利用地形构筑了许多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半地下防御阵地,并在洞库内屯积有大量的物资弹药。从80年代初开始,台湾军方加大了对东部基地的建设投入,自1980年起投资预算446亿台币,开始了佳山基地及其余8项台军东部战备地下化工程建设。

  佳山基地为一处地下机场设施,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县新城乡的加礼宛山,面向太平洋,距花莲空军基地3公里。该工程1980年开始投资规划,1991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工程经费预估257亿台币,而实际工程费用高达400多亿台币。历时十年的工程掘开了大山山腹,建成了可容纳各型飞机250架,并配备有完整的指挥管制系统、通信系统、小型医院、弹药、油料、储水设施的地下基地,整个基地开设8个飞机出口和一个人员出口,建有2条约1500米的跑道,另有一条长约3000米的飞机滑行道与花莲空军基地衔接。即佳山基地建设后,台军又在花莲以南的台东志航基地建成了3个大型洞库式停机库,并将作战指挥中心、飞行员生活区、弹药及油库等重要设置也移进开掘的山体内。据媒体报道,该基地的山体洞库内有完整的电力、供水、消防、通信、医疗和紧急供电系统,各出口设有防护钢门,可防导弹直接攻击和核生化侵入。目前,与基地建设相配套防御设施仍在花莲地区紧锣密鼓地实施,一是“固海计划”,即在花莲县附近的贺田山建设“雄风2型”导弹阵地,以增强东部海岸防御能力;二是“长晴计划”,即新型雷达站,以加强侦察预警能力。据称,导弹阵地也将建成一处地下抗道化的军事设施。为此台湾军方某些人士曾夸下海口称,台湾东部佳山基地等军事设施与金门岛要塞区以及集中了台军陆海空精锐部队的高雄屏东地区一并,形成了台湾军队防御作战的“铁三角”。

  二

  预警系统的完善,密集的防空及反导系统以及众多的地下军事设施,是不是已使台湾的防御固若金湯了?防御“铁三角”,空防“铁三角”真得是稳定可靠吗?首先看看预警系统。台湾军队的以“衡山”、“陆资”、“大成”及“强网”系统为代表的台湾预警系统均设计始建于70年代,其中最为先进的“强网”系统也是1986年立案规划设计,1994年完成安装、接收与建制。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今天,一个已达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设计建设方案,是否能够适应现代武器装备发展及现代战争形态的需要?即便是对老设备进行更新,在老旧的设计平台是否能纳入新的技术?其答案应该是与美国技术考察团的结论相吻合的,即台湾军队“从三军总部至一线战斗部队指管通情硬件不佳,军事组织运作与指管通情软件设计更难应付实际战争考验”。

  再看导弹防御系统。一个系统的强弱与否不在于某种武器装备的功能强大,而在于整个系统的严密衔接。目前台军已部署的各型防空武备,不可说不严密,但却是各军种“各行其是”无法统一。空军的各型防空导弹,包括机载和地对空导弹,均受“强网系统”管制,陆军部分“鹰”式导弹与部分“天弓”导弹也已纳入该系统,但部署于外岛的“天弓”导弹、陆军野战部队的“复仇者”中短程防空导弹、陆军“眼镜蛇”攻击直升机挂载的“响尾蛇”导弹,以及海军舰只所配备的“标准-1”型防空导弹等均未纳入“强网系统”管制。网络系统的失缺必然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下降。此外,某些被认为具有强大导弹防御能力的武器装备,其防御效用也令人质疑。“爱国者”导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于实战,战时为了宣传和美国对外进行军火推销的需要,其拦截能力被人为地夸大为可达80%以上,甚至更多,而战后有关报道称,一舰情况下,“爱国者”导弹的拦截率仅为40%左右,面对飞行速度达7倍音速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爱国者”系统的拦截率就更为有限了。特别是在作战纵深短浅,预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其拦截率还要再打折扣。就算是台湾完成了TMD低空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但按美国方面的说法,台湾如若购置12套陆基系统、11套海基系统,也只是具备了防御短程导弹打击的能力,远不能应付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打击。而目前也只是购入了3套“爱国者-2”型导弹系统,加上规划中的“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也达来到美国的防御标准,若按美国所说“建构足以防御中程导弹的拦截防御系统”,其经费则要高达近千亿美元。如此说来,台湾是真正具有抗击第一波打击能力,怕是“钱”重而又道远了。

  在东部的大山里开挖了十余年的地下基地也并不乐观。佳山基地建成数年后,台湾“监察院”国防委员会曾派出人员对工程施工与预算执行进行过调查,调查中发现这一被台军寄于厚望的地下防御设施,由于设计及施工等问题,情况并不看好。一是屯机数量有限。原设计可进驻3个飞行中队70架飞机,但实际使用中也仅能停放两个中队左右的战斗机;二是洞库的出入口将成为基地使用的瓶颈。洞库虽有一条暗道与花莲机场连通,但一旦山洞外的飞机滑行道被摧毁,驻屯的飞机就可能成为“死机”。该基地建成后有的洞口附近曾因下雨发生塌方,清理起来十分艰难;三是洞库内的飞机机动不易。国外一般洞库基地内飞机均采用轨道吊运机动,而佳山基地最初设计是采用地面轨道用电动车拉行机动。飞机进洞前先把油抽光,弹药卸下,用电动车拖进洞。一旦有飞行任务,先把飞机拖出,在洞口使用地下加油设备加油并挂弹后才能起飞。洞库内为“井”字构造,排列在一起的飞机活动进出都十分不便。此外,由于洞库内山水的渗流,也常造成加油设备油料泡损,无法进行正常加油作业。

  总之,导致台湾无法真正抗击第一波攻击的还不止是这些,无论是军事力量对比,还是地理环境和经济资源,台湾都不具备抗打击的能力。据台湾媒体报道,2001年5月间,台军进行的“汉光”演习制空、制海、抗登陆电脑兵棋推演中,电脑判定台军失败。尽管这只是一次兵棋推演,但对多年来投入巨资进行战争准备的台军来说着实是沉重的一击。为此,台湾与其说耗尽纳税人的血汗钱去建造千疮百孔的防御网,不如顺应历史潮流,以民族大义为重,缓和两岸关系,共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独家授权转载请勿转载

  注:该书于2002年7月由中央台办所属的九州出版社出版,九州出版社委托北京普尔中佳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发行。定价20.00元。

  联系人:李勇、郑福臣。电话:(010)68706225。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台湾能否抗住军事打击中的“第一击”(选登十)(2002/08/08/ 11:21)
美台军事合作到底能走多远?(选登九)(2002/08/08/ 11:17)
台湾后备力量有几许?(选登八)(2002/08/08/ 11:12)
编织中的台海潜艇侦听网(选登七)(2002/08/08/ 11:07)
浅析台湾2002年度军费预算(选登六)(2002/08/08/ 11:02)
从法国“拉法耶特”舰到台湾“康定”舰(2002/08/08/ 10:55)
陈水扁介入“尹案”是一石三鸟(选登四)(2002/08/08/ 10:47)
陈水扁整肃台湾军队的三招棋(选登三)(2002/08/08/ 10:42)
剖析陈水扁“决战境外”战略(选登二)(2002/08/08/ 10:38)
《直击台湾——台湾军事观察》选登之一(2002/08/08/ 10:29)
新书选登:直击台湾--台湾军事观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