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缅甸建军节全国示威数十人死亡 拜登:绝对不可接受

缅甸建军节全国示威数十人死亡 拜登:绝对不可接受
2021年03月29日 10:47 观察者网 作者: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缅甸建军节全国爆发示威至少数十人死亡,拜登:绝对不可接受

  (观察者网讯)3月27日,缅甸举行建军节阅兵当天,全国多地爆发街头示威、军警开枪。联合国方面称,此次冲突造成至少包括儿童在内的数十人死亡。有外国媒体称死亡人数至少在114人以上,是自2月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3天前,缅甸军方曾释放628名抗议者。

  缅甸建军节流血冲突发生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12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缅甸军方,呼吁停止暴力行为。美国总统拜登形容事件“绝对不可接受”,称正酝酿制裁作为回应。

  本月中旬开始,有示威者被拍到使用汽油弹反击军警,缅甸军方领导人近日承诺重新举行大选,同时警告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影响稳定和安全”,当局将竭力保护人民、恢复和平。

缅甸军方27日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建军76周年 图自:澎湃影像缅甸军方27日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建军76周年 图自:澎湃影像

  缅甸建军节阅兵式当天,多地爆发示威活动

  据央视新闻,27日早上,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武装部队建军76周年。7000多名陆海空和警察部队官兵、200多辆战车及数十架战机参加。

  当天活动结束后,缅甸全国至少44个城市再度爆发抗议军方接管政权的示威活动,示威者与军警发生严重冲突。联合国声明称,包括儿童在内的数十名平民遭安全部队杀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烈谴责缅甸军方的行为,呼吁国际社会作出统一和坚决的反应。

  缅甸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汤姆·安德鲁斯在推特上写道:“军方以针对它应该保护的人民实施大规模屠杀庆祝了建军节。” 他补充说,非暴力反抗运动正在使用“强大的和平武器”做出回应。他呼吁世界“为了缅甸人们以同样方式对其行动做出回应。”

  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比尔格纳也表示,这一天本是纪念缅甸获得民族解放,然而军方却“把枪口对准本国民众”。

  缅甸军方运营的妙瓦底电视台(Myawaddy TV)称,27日的示威造成45人死亡、552人被逮捕。报道形容当局的应对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示威者使用真枪与汽油弹攻击安全部队。

  而反对军方的当地新闻媒体及“非政府组织”则宣称,27日共有至少114人死于军方枪击。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等部分西方媒体引用这一数据,称之为自2月1日以来缅甸街头示威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

  前者称,缅甸街头抗议活动至今已造成至少423人死亡,但数字与缅甸军方的说法不符。值得一提,缅甸军方上周三曾罕见释放和解信号,释放了628名抗议者。军方发言人当时对示威者的死亡表示“遗憾”,称将用最低限度的武力应对示威。

示威者使用弓箭 图自:社交媒体示威者使用弓箭 图自:社交媒体

  12国防长谴责暴力,拜登发声:绝不接受

  27日的暴力冲突发生后,引起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关注与密集表态。

  当地时间28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缅甸军方对平民使用武力的行为,并敦促缅甸军方停止暴力,努力恢复缅甸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据法新社,拜登当天面对记者时形容事件“绝对不可接受”,称据他了解,“有许多人被无辜地杀害”,但没有透露具体数字。拜登还透露,美国正研究宣布制裁作为回应。25日,美国刚刚宣布制裁缅甸军方控制的两家大型国有公司。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形容流血事件“令人震惊”,并渲染是“勇敢的缅甸人民抵抗军方的恐怖统治”。英国外交大臣拉布表示,缅甸的形势“进入新低谷”,英国将寻求国际合作以“结束这种毫无意义的暴力,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在声明中指责,缅甸军方“将建军庆祝日化作代表恐怖与耻辱的一日”。

  就近期的国内局势,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在阅兵式上的直播讲话中承诺会重新举行大选,并将国家权力移交给获胜政党,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

  他同时警告,示威者为提出诉求而影响稳定与安全的暴力行为“并不恰当”,表示当局将竭力保护人民,使全国恢复和平。

敏昂莱在阅兵式讲话 图自:澎湃影像敏昂莱在阅兵式讲话 图自:澎湃影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