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本将研发电子攻击机可使敌方雷达失效

日本将研发电子攻击机可使敌方雷达失效
2019年01月21日 12:3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日本政府近日确定将研发“电子攻击机”,通过在自卫队的运输机及巡逻机上安装强效的信号干扰装置,电子攻击机可使敌方雷达等通讯设备失效。

  那么,电子攻击机的性能到底如何?日本为何要研发电子攻击机?就相关话题,军事观察员李莉将为您深入解析

  军事观察员李莉认为,电子干扰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这次研发电子攻击机是想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中掌握战争主动权。

  李莉:应该说电子干扰,它实际上是伴随现代战争行动的非常有效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在几次著名的局部战争当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运用,特别是“海湾战争”。我们记得当时“海湾战争”真正打响第一枪的不是我们看到的主战装备,实际上美军在主要战争行动之前,他会首先对伊拉克的雷达,包括它的通信系统,也包括它的指挥系统要进行强烈的电子干扰,这个他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奏。

  首先他要压缩对方整个防控预警雷达的探测范围,这样能够缩小战争代价,在“海湾战争”当中确实是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次日本自卫队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我觉得首先日本自卫队他开始追求与时俱进的,而且和现代战争相适应的这样一种能力,而且在未来的作战行动当中,特别是关键环节他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日本“专守防卫”政策将成摆设

  军事观察员李莉分析,日本现在具备将C-2运输机、P-1反潜机和F-35战斗机改装成电子攻击机的技术和能力,一旦拥有了强大的电子攻击能力,日本“专守防卫”的政策将完全成为摆设。

  李莉:目前日本从客观条件上具备了研发装备这种新型电子侦察机包括电子攻击机的技术能力。我记得2018年年初的时候日本自卫队它就有试飞,当时它改装的就是日本川崎重工非常有名的C-2运输机,因为C-2运输机它是日本川崎重工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130吨左右,它因为空间大它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装备、新设备,也可以增加操作人员。这种新型的电子侦察机正处在试飞阶段,巡航高度大约可以达到一万多米,它的航程可以达到7000多米,这个性能要比它过去第一代的电子侦察机,要远远地优于过去。

  实际上除了这次我们看到的有可能用C-2做改装的平台,他还有其它的方案可选,另外一个就是P1,因为P1是日本它自己研发的真正喷气式的反潜巡逻机,他可以一方面在搜潜的过程当中达到最大的反潜能力,而且可以首先对于对方有可能赶过来的航空支援予以压制,包括对于对方水面舰可能发射的攻击力量进行压制。

  那么当然还有第三个平台,我觉得应该是日本自卫队它自己的F-35,日本自卫队现在已经拿到了十几架,这是第一批,后续的他会达到一百多架,所以把这里面的一部分改装成电子干扰机,我觉得是完全具备这个能力的。

  而一旦他有了这样一个机群,不仅是像大型的运输机平台C-2可以改装,像P1这种新型反潜平台可以改装,包括像F-35新一代的战斗机平台可以改装。那么应该说日本所谓的专守防卫那就是一句空话,是一个摆设,它在这样一个强大的电子干扰方面,包括强大的攻击能力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强化日美同盟在印太地区威慑力破坏地区安全局势

  军事观察员李莉认为,日本研发电子攻击机是在强化日美同盟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对地区安全局势只会带来消极影响。

  李莉:这次日本自卫队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本身他是对地区现有局势的一个破坏。2018年的12月18号,日本公布了它的新一代的防卫大纲,这个实际上是他未来五到十年一个整体的防御力量的指针。而在这个指针当中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强化美日同盟关系的威慑力,而这个威慑力很重要的就体现在,未来的日美它会在联合的电磁领域,包括联合的太空领域,联合的网络领域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现在日本显然是按照美国的期望向这样一个方向在迈进,包括像现在它提出要打造它的新型的网络力量,要打造它的新型的航天力量,也包括这次提出了要打造它的新型的电子攻击专用的侦察机、专用的攻击机,这个本身都是在大的“防卫指针”的框架之下对于自身的加强,也是对于美日同盟关系的一个强化。而这种强化它势必会落实到整个日本自卫队未来在印太领域出现的频度,包括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所以我觉得对于地区局势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电子攻击机李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