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劫机题材电影中轻武器使用解析(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9:29 少年科学画报
杨圣辰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机广泛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恐怖分子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恐怖袭击方式——劫机,通过在万米高空之上劫持人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恐怖分子成功控制飞机后,选择自己的理想降落目的地而不受牵制和制约。它不同于普通的人质劫持事件,解救力量很难从万米高空对人质进行救援,必须要求飞机首先降落再着手进行谈判解决。20世纪60--80年代,恐怖分子就抓住了种种民航安检的漏洞对飞机进行大肆攻击,而应运而生的反劫机战术也跟随形势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经典的反劫机案例。在电影界,编剧们对这个题材十分感兴趣,不惜重金在劫机反恐题材影片上力创佳作。 《高度危机》,极度展现反劫机器材装备和反劫机武器 电影《高度危机》就是一部以反恐怖反劫机为故事内容的经典动作片。影片开始是在地中海的某地,一支训练有素的美国三角洲反恐队员深入一欧洲庄园,对遗失的神经毒气追查搜索。在对房屋控制的过程中,反恐队员配合默契,使用了多种近距离作战战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控制了目标建筑物,但遗憾的是,遗失的神经毒气被提前转移,任务没有达到目的。与此同时这批毒气被偷偷地运送到了一架飞往美国首府华盛顿的民用747航班上。飞机起飞不久,恐怖分子的首领就成功地劫持了该架航班,并且以人质为条件要求美国政府释放该组织的领导人。情报人员很快发现,在这起劫机的背后很可能是针对美国有蓄谋的自杀式袭击事件,不但不能让飞机降落在美国,同时还要保全飞机上数百人的性命,这便要求特种部队必须使用空中强行进入的办法对飞机进行反劫持。现实中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被实现的战术,但是电影人别出心裁的设计让观众们看到了天马行空般的场景:经过美国航天太空总署改造的空中对接战斗机搭载着美国三角洲突击队员飞往了大西洋的万米高空,并在湍急多变的气流中,开始与被劫持的747航班对接,但是当突击队员和情报分析队员以及技术人员就要完成输送时,气流的变化导致对接失败,突击队长为了保全大家而命丧蓝天,成功进入飞机的突击队员感觉群龙无首,对反劫机战术的具体实施产生了分歧。最后在情报分析人员的极力主张下,他们确定了先搜集情报和找到炸弹的计划。小队兵分数路,使用针孔窥镜和微型麦克风确定了机舱内大多数恐怖分子的详细位置和武器配置,而另一组人员也在行李舱内发现了被巧妙隐藏的神经毒气炸弹。接下来,突击队员进入了攻击反劫机位置,准备从不同的机舱和位置对飞机进行攻击控制。但是拆弹员发现精巧的神经毒气炸弹设置了多重机关,最后的控制器在飞机的一名乘客之中,这又给行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和难度。急中生智的情报人员最后只身一人在飞机机组人员的帮助下,前往机舱成功地找到携带炸弹控制器的乘客,最终将其控制。而突击队员也在此时用微型炸药炸毁了飞机的照明系统,使用快速突入战术,控制了飞机的各个机舱,杀死了所有的恐怖分子,经过一场紧张快速的战斗,最终的电影结局依旧是传统的“好莱坞式的胜利”。 《空军一号》,呈现美国总统专机上的“轻武器库” 这部拍摄于1996年的动作电影,虽然某些情节有着幻想的成分,但是大体上向军事爱好者展现了极为专业的反劫机器材装备和反劫机武器的应用战术。影片更是以美国陆军反恐怖部队为卖点,让很多对三角洲特种部队感兴趣的观众纷纷掏钱走进了影院。无独有偶,也在几乎是同一时间,另一部当年极为卖座的反劫机动作电影《空军一号》上映。影片的编导们想象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在成功参观过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后,他们成功地拍摄了该部电影,虽然电影中以传统的好莱坞“孤胆英雄”模式,讲述了越战退役当选美国总统如何身手矫健,如何对恐怖主义采取强硬的政治手段,以及在危难时刻对家人和部下的保护,体现出了美国所要宣传的价值观和英雄主义观,但是值得称道的是,电影中对机舱内轻武器的选择和描写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影迷不仅第一次了解到了美国总统专机上的“轻武器库”,也看到了很多关于飞机具体性能和设置的详细描述,得到了影迷的大加肯定和褒奖。 反劫机题材的电影往往为了将吸引观众的注意加入了很多的修饰内容,但是现实中的反劫机案例同样惊心动魄,同时反劫机战术也是各国反恐怖部队的重点研究训练内容。 反劫机轻武器和战术的选择 通过反劫机题材的电影和真实的战例,我们不难发现,一次成功的反劫机战术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在轻武器和战术的选择上,只有那些参加过实战的部队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因为反劫机的战术要求不同于普通的人质解救事件,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现代的民用航班结构复杂,通道单一,内部狭小,很难形成宽裕的行动空间,让室内训练的近距离射击战术很难以小队的形式开展,这便对行动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便他们每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射击高手,但是在密集的人质和恐怖分子之间快速地进行人员身份的断定,同时进行瞄准射击往往具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恐怖分子可以尽可能地隐蔽在乘客之间不易被发现,而同时可以轻易地瞄准突入的队员。这便要求行动人员一定要配备最为理想的轻武器和相关装备。 MP5K冲锋枪成首选武器 在反劫机轻武器方面,队员们往往选择短小、结构紧凑、大威力的高精度射击武器,这与飞机内的狭小空间相吻合,同时防止子弹在密集的人质中高速穿透恐怖分子后,连带伤害无辜人质。无论在好莱坞的电影还是现实中,西方的反恐人员首选的武器是德国H&K公司出品的MP5K短型系列。 20世纪70年代,城市内的恐怖犯罪极为严重,特别是针对重要人物和无辜群众的劫持。于是特种部队人员在进行人质解救过程中要求有一种可全自动射击的大威力武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压制对方的火力。为此, H&K公司1976年推出了MP5K短型冲锋枪,它是在其系列产品MP5的基础上开发的。 一般短型冲锋枪缩短枪身后,往往会出现一些枪械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为支撑减轻重量后的枪机,需要增强复进簧,安装缓冲器,同时,枪管缩短后,枪支具有更高的射速,这就会使射手在全自动射击条件下,很难控制住枪口的跳动,从而造成射击精度下降,这样的问题经常发生在采用自由式枪机的枪上。MP5K采用了半自由枪机式设计,在缩短枪管长度的条件下,枪支射击精度没有过多的下降,虽然这样的设计造成结构复杂和维护的困难,但是其在精度方面的出色表现还是让很多特种部队青睐有加。除此之外,MP5K为了缩短枪身长度,取消了枪机尾部的设计,不安装额外的枪托,缩短了前护木的长度。为了提高射击稳定性,加装了前握把。为了防止在黑暗等紧急情况下射手的手掌会碰触到枪管前的部分造成伤害,H&K公司特别在前握把前方加装了一个护手卡笋。为了适应近距离射击的要求,枪械的瞄准装置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良和调整,采用近距离瞄准的专用瞄具,英国特种空勤团在实战和训练中对该种武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并且加装了特别的小型红外镭射指示装置,可方便射手近距离快速准确瞄准目标。 在1989年,德国对MP5K冲锋枪进行新的改良,选用了美国配件公司生产的右侧折叠枪托,并且加装了枪口卡笋装置,延长了枪口的长度,这样该枪就可以安装多种配套的消音器等枪械附件。同时,该枪在发射普通弹和高压枪弹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特种部队的肯定,无论是连发的精度还是射速威力方面无疑都是近距离作战的首要选择。电影《高度危机》中美国三角洲特种队员就是使用了清一色的MP5K-PDW系列冲锋枪,加装了美国民用型9毫米消音器。 手枪的选择 除此之外,手枪在反劫机作战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突入队员迅速压制火力的任务和灵活使用的要求,一般特种部队会根据自己的行动要求订制专用的手枪。在德国第九边防大队的反劫机“火魔”行动中,队员使用了6发装填的左轮手枪进入机舱,但是在射击一名罪犯后,发现无论是子弹的威力还是弹药携带数量上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不得已在射击完所有的子弹后,隐蔽到第二名队员的身后。由于飞机内的过道极为狭小,开展小队火力射击很容易造成射击扇面角度过小,队员会因为判断乘客和队友的位置延误了最佳射击时机,因此在反劫机行动中,一般反恐队员和恐怖分子的人员数量往往势均力敌,但是反恐人员会根据情报的分析和判断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分配,减少误伤的可能。所以,对手枪的要求在于有灵活的射击选择模式,同时可以安装消音器和其他的镭射附件。另外,手枪具有大容量弹夹,口径要大而且有理想的停止作用力,出色的停止作用力和大口径往往是解救人质中对手枪的根本要求,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误伤周围人质,还可以有效击毙罪犯。现有手枪中H&K公司生产的MK23和USP45是较为理想的选择。除此之外,西格公司的P226战术型也被一些反恐特种部队使用, MK23和USP45均是为特种作战定向研发制造,可以加装战术挂件和消音器,同时其大威力低噪声的性能,很适合狭小环境下的人质解救行动。 为了结合反劫机战术的具体使用,在行动过程中,反恐队员往往要想尽办法造成人质的低损伤率,这包括对飞机实施通风催眠。虽然这种战术从来没有实际应用于反劫机行动,但是作为各国反恐特种部队的一种手段进行训练。除此之外,反恐队员要出其不意进入封闭的机舱往往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飞机外的狙击手往往由于视野范围和飞机狭小窗户的限制,对于飞机内的情况很难把握,而在反劫机行动中就担当了观察和情报搜集的工作。 反恐队员会使用震撼弹等瞬间压制爆破物首先干扰劫机分子的视线和注意力,为行动的突然性创造尽可能多的优势条件,紧接着,会按照事先排定的顺序对飞机各个部位的恐怖分子进行射击控制。这不同于传统的房间近距离作战,要求反恐队员必须同时从事先计划好的几个地点同时进入机舱进行作战,而不是采取编队的方式从一个入口整体进入。整体进入的小队不但会因前方队员的身体阻挡而影响视线,还会给其他位置的恐怖分子更多的判断时间,这样往往就会发生人质被害的事件。在开阔房间内使用的很多射击战术都会因为机舱内狭小的过道和密集的人质分布造成灭顶之灾。而且,稍纵即逝的战机往往会让恐怖分子从混乱中对反恐人员进行射击,这就是反劫机战术的关键。 近年来,各国的反恐部队根据成功的实战经验和本国条件更加广泛地开展训练和交流,目的就是为对付恐怖劫机活动预设更多的方案,获得更多的经验! 相关专题:少年科学画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