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直20重量超直10一倍 但与直10编组飞行时仅稍显迟缓

直20重量超直10一倍 但与直10编组飞行时仅稍显迟缓
2019年10月15日 10:56 新浪军事 作者:扬基帧察站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2019年直博会上,从轻到重一字排开,以陆航标准墨绿色示人的四型国产直升机

  上面这张看着平平无奇的图,在很多习惯于中国的“大直升机”(直-8)是仿制法国“超黄蜂”、“中直升机”(直-9)是仿制法国“海豚”、“小直升机”(直-11)是仿制法国“松鼠”的人们心中,却有一种不经意间就“换了人间”的感触。

  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没过几年

  当然,这里头一左一右两架,若是追根溯源还能回到直-8、直-9头上;然则直-8G全面修形改进后,远远看去已是洋气不少;直-19前机身布局本就与直-9“划清界限”,加上参展的又是一架在旋翼桨毂顶端测试毫米波雷达的型号,也是特立独行。在直-10和直-20身上,更是不打折扣的现代化气息。

  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将军,曾以“海豚”为例形象地说,“中国发展直升机就是要炖海豚、炒海豚、炸海豚。炖就是要炖烂搞透,消化吸收;炒就是自己改,能炒几盘菜;炸就是要瘦身,搞成专用武装直升机。通过炖、炒、炸后,使我们的设计试验制造手段有大的提高。”

  之前曾多次传出可能将在2017年直博会、2018年珠海航展亮相的消息,但却最终“跳票”到今年才来的直-20,自然是今年直博会最大的明星。很多在阅兵时没看够拍够直-20的朋友们,更是借此机会大饱眼福手福。。。。。。从其炙手可热的程度,与歼-20和运-20并称“三个20”,确实没毛病;但究其公开的过程,其实大有不同。

  直-20的各种高清图片和细节,还真就是在这次直博会上才遍地开花的(图片感谢原作者)

  几乎毫无征兆就横空出世,技术密集度也最高的歼-20,虽然长期未获官宣证实,但由于“爬墙图”一直源源不断,使得军迷们能不断了解它的新变化;而从2016年珠海航展开始,歼-20始终保持着每次公开亮相只多展示一架飞机的“可持续幸福感”,而且还从未对公众静态展示过,至今仍给大家留下很多期待。

  在本月17日开始,为期五天的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开放活动上,歼-20也将登场表演——不过这次就没法比国庆阅兵多一架了

  作为很早就披露的中国大飞机项目的一部分,运-20则不仅“首飞即官宣”,之后每一个重大节点几乎都伴随着及时的官方报道;而且自2014年珠海航展开始,运-20就从未缺席空军历次的公开展示和庆典活动,曝光度可谓从不打折;所以等到今年阅兵三机编队掠过时,更多是靠规模给人以震撼了。

  运-20也是空军在长春历年的开放活动中的常客

  对比之下,直-20与另两个“20”的公开过程都不同:早在首飞前很久,外界就通过公开渠道了解了中国有款“山寨黑鹰”;而从2013年首飞时一张模糊不清的“爬墙图”开始,此后数年它又长期隐于幕后,虽偶有试飞照片出现,但高清大图终究难寻;直到近一两年,直-20清晰些的图片才稍多起来,难免让习惯了歼-20和运-20曝光密度的人们,在对比之下不禁忧心,“何时能量产呢”?

  从2006年珠海航展上还很粗糙的模型,到几年前细节较为清晰的图片,再到这次纤毫毕现的展示,直-20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在不断细化——从“山寨黑鹰”、到有点意思的“河马鹰”,再到愈发精致的“中华田园鹰”(图片感谢原作者)

  然而没过多久,直-20很快就在国庆大阅兵中迎来了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而且还是以6机规模出现;紧接着它们又在直升机展上精彩献技,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这种不加遮掩,毫无“中国特色”的首秀,简直有一种“我都已经服役好久了、难道你们才知道吗”的神气活现。

  随随便便就这么一落,一点新装备该有的“矜持”之态都妹有

  这种完全不同的“画风”,与直-20研制时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款定位与“黑鹰”接近,却因为我们国家当年国力不足、研发基础薄弱、缺乏足够重视等原因,晚了几十年才开始装备的“战术通用直升机”,实在等得太久。既不是歼-20这样的“撒手锏”,也不是运-20这样的“国之重器”,“共和国军马”得摔打着养活,才能快点扛起那副等待已久的重担。

  这才是直-20列装的第一年,比这更大的场面,大家尽可以安心期待

  而对于直-20的发展思路,早在10年前,原总参陆航部部长,被誉为“陆航第一飞”的马湘生将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国在发展“三军通用型”直升机的同时,应当做到“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说:“我本来提出来的概念是‘战术突击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8-10吨,像‘黑鹰’一样,首先有一定机动能力、隐身能力,(发动机)有一定的剩余功率。在这个前提下,用这个平台,加上先进航电设备和武器,我就能够看得远,打得远。我不能跟你比筋斗,横滚,但我能早发现你,早打掉你,这不也是一种“撒手锏”吗?(平台)装上特殊设备,就能当勤务机,什么(特殊设备)都不装,还能运人。”

  马湘生手捧“霍特”反坦克导弹包装筒在“小羚羊”前留影。作为首代中国陆航人,与新中国同龄的他,见证了中国陆航从零开始、后发追赶的全程

  可见,陆航首长们最初对直-20基本型的期待,不仅是一型具备完整航电和武器系统的突击直升机,甚至还强调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尽管随着我军陆航武装直升机空战性能的完善,以及陆军野战防空装备的升级,直-20显然是不太需要打空战了;但从这次露面的直-20的配置来看,还是诚意十足,就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什么(特殊设备)都不装”的简配版了。

  “土豪版”还是“简配版”,这都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大家更为关心的,还是直-20作为一架军用直升机本身的底子如何。

  本届直升机展上,飞行员对直-20操纵感的直接评价,很有说服力。另外,直-10和直-19的机动性,特别是快速性在多次公开展示中已经充分体现;而比它们重了一倍的直-20,与其编组时只是稍显迟缓

  中航直副总工程师黄传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现在搞的10吨级直升机,性能肯定会超过‘黑鹰’直升机,尤其是在使用材料、航电系统、飞控方面,肯定都会比‘黑鹰’直升机强。” 有此底气的直-20,相比气动布局上更为“简单粗暴”的我军米-17系列直升机,飞行性能更出色就更不令人意外了。

  通过电传飞控系统以及下文提到的另一项技术,超低空机动性更强的直-20,使得我军空突部队未来的“树梢突击”更加隐蔽快速

  一般说直升机动力系统最重要的是三大件儿,旋翼、主减(速器)、发动机。通过长期跟欧直拜师学艺,如今国内在旋翼这方面已经颇有所成,比如结构简单而工作可靠的球柔性桨毂,以及应用复材的桨叶轻量化技术,已经在AC313/直-8G系列上验证成熟;直-20的旋翼则通过气动上的进一步优化,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还降低了噪音。

  直-20的旋翼还着重提升了抗结冰性能,这款设计时就要求具备全疆域特别是高原使用能力的直升机,对全天候出动能力的要求同样超过了以往的机型

  关于涡轴-10,之前在讲述直-10的涡轴-9的研发经历时,我曾展望:在国产涡轴发动机上难得收获了胜利喜悦的中国航发人,也早已开始向着更高的山峰冲击。不用卖关子了,今年国庆阅兵上,使用涡轴-10的直-20能否露面,大概就是涡轴-9定型后,检验近十年来国产涡轴发动机研发成果的一场大考,我们期待它能顺利过关。

 

  尹泽勇院士对涡轴-9的总结

  而今看来,涡轴-10的确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直-20也成为“三个20”中,唯一一个在批生产时就用上国产发动机——而且是目标发动机的型号。而与涡轴-10配套装机的,“博采众家之长”的主减速器,也在国内各种恶劣的极端试飞环境下,证明了自己能够当得起新旋翼和新发动机之间的这座“桥梁”。

  不同于在飞机上“单打独斗”的涡喷/涡扇发动机,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性能再好,也必须通过主减速器的调配输出,与旋翼精密配合,才能实现飞行性能的提升

  另外,直-20身上还有一项欧洲风十足的“主动对消减振技术”——即通过传感器对机体振动情况的实时监测,控制系统给出对应指令,让机上作动器主动产生特定幅度的振动,尽可能与之抵消。这种系统如果设计良好,可以使得振动水平降低70-85%,这在操作手感上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

  采用传统的被动式减振的直-8系列,只能保证在巡航时较低的振动水平;而直-20则能在全程机动飞行中都有效控制振动,加之后者应用的电传操控,两者的操纵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直-20的欧洲味儿还不止这些,相信很多在近距离目睹过直-20的朋友们,都会对其相比过去国产直升机更加精良的工艺印象深刻。尽管作为一架即将迎来大规模量产的直升机,直-20在设计和工艺上必然会为之充分考虑,但对于一架在气动外形上明确为减阻而优化的飞行器来说,“粗犷”绝不等于“粗糙”。

  顺便给老朋友打个广告,“翼下地球”的主人也是学航发出身,摄术精湛,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当然,为了一些必要的功能,减阻这事儿也不是绝对的。从上面那张图里,我们就能看到直-20机身侧面有明显凸起的整流罩,这里是短翼挂架的安装位置。之前在讲“黑鹰”系列的短翼挂架时就说过,直-20挂一对短翼并不是个事儿,这都是当初研制时候就预留过的内容。

  最近出现的带有外挂架的直-20海军型图片,感谢原作者

  类似从“黑鹰”到“海鹰”,直-20海军型也将尾轮向前移动,以适应舰上起降的需求。可见其机头下方及机身侧后方的传感器和电子战设备的布局,与直-20有明显区别

  回到前面提到谢光老爷子的“海豚论”:尽管我们在烹制“黑鹰”时,显然没法像法国厨师指点咱们“炖海豚”时那样,得到美国厨师的手把手指导,导致烹饪时间确实有点久;但做饭的法子终归是相通的,在一代代炒海豚、炸黄蜂的中国厨师们的努力下,自行创造的“酱焖黑鹰”这道菜式如今看来还是颇为入味,食客们大有踏破门槛之势。

  直-20技术成熟之后,甚至可以反哺我军原装“黑鹰”直升机的延寿升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甭管之后的“炒鹰、炸鹰”怎么个做法,现有的“焖鹰”肯定是要连着锅往食堂端的。如果直-20在大规模装备部队之后,仍能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这“五性”,让部队形成“饿了就吃焖黑鹰、有事儿就找直二零”的习惯,对上下各级的思维模式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改变。

  “看见强敌没有?这黑鹰就是黄焖鸡,可劲造!”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新中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
直-20运-20歼-20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