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空军超机动时代 或由按下苏35这个按钮开启(图)

中国空军超机动时代 或由按下苏35这个按钮开启(图)
2019年09月10日 15:40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刚刚闭幕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又“挤牙膏”式的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航空武器,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已经引进,大家似乎已经非常熟悉的苏-35战机。

  苏霍伊在苏-35的宣传材料中非常明确的提到3个有趣的方面:其一,苏-35拥有“超机动模式”,该模式下具备结合矢量推力控制在近距离格斗中使用空对空武器的能力;其二,苏-35的航电系统相当于五代机的雏形,飞行员能够得到“智能支持”;其三,苏-35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小,具备高水平的战场生存能力。

  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此前已经多次提及这3方面内容,但苏霍伊将其作为基本宣传材料用英文的形式展示还是第一次。今天,我们就再来“温习”一下苏-35以上3个方面究竟意味什么。

  △2019年莫斯科航展上表演的苏-35S战机(摄影:干巴巴的苏霍伊)

  菜鸟也能飞“眼镜蛇”

  苏-35拥有公认的出色超机动能力,但外界对于这个“超机动模式”则较少提及。“超机动模式”其实并不抽象,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式,在苏-35左侧油门杆附近有一小块区域是飞控控制面板,这上面就有一个“超机动模式”按钮就能开启该模式。此外,控制杆中间也有一个控制按钮,通过该按钮也能进入“超机动模式”,使用中这个按钮使用可能更频繁。

  △绿圈处为飞控界面,红色荧光处按钮为“超机动模式”按钮。此外,控制杆也能进入该模式。

  “超机动模式”一旦开启,将能够让飞行员发挥出飞机机动性能的极限,包括进入失速领域,做出“落叶飘”、“钟摆”、“眼镜蛇”等机动。进入该模式后,飞控系统会解除攻角限制,苏-35首席试飞员博格丹曾表示,此时飞机可以飞到±180°攻击角。除了放宽限制外,该模式下或许会改变操纵命令的传递数,让飞机变得更灵敏。

  而苏-27和苏-30这些没有“超机动模式”的飞机,则是通过操纵杆强制施力来关闭飞机限制系统,让飞机可以进入90-120°攻角然后再恢复,也就是著名的“眼镜蛇”机动。但需要指出的是,苏-27/30的“眼镜蛇”的失速机动过程中飞控系统并没有介入,飞行员因此需要自行判断解除限制是否安全,且操纵杆与推力控制方面的步骤都有讲究,因此,早期苏-27/30的极限动作通常只有资深飞行员才会去做。

  苏-35则不同(包括苏-30SM/MKI),“超机动模式”启动后飞控系统仍会全程介入,此时攻角限制虽然解除却仍会确保G值、抗螺旋等安全性。飞行员只需想着如何用机动方式对准敌人,不必担心安全条件。换句话说,苏-27的失速动作要资深飞行员才能做,而苏-35上普通飞行员亦可完成超机动动作,真正做到了超机动使用的普及化。在苏-35的国家试验中,“超机动模式”下的武器使用也是验收项目。

  △中国列装苏-35已接近3年,按照俄军的使用周期,或许距离使用超机动模式已经不远

  不过,苏-35使用超机动能力的门槛虽然降低,但飞行员要真正开始使用这一模式仍需要相当的基础训练。俄新社2015年的报道显示,俄东部军区苏-35S部队(即首批列装部队)飞行员开始进行超机动试验,进行包括矢量推力在内的操作,这才最终意味着超机动正式在俄军作战部队中开始使用。

  按照俄军的周期来看(约3年),已列装苏-35将近3年的中国空军或许也将逐步进入“超机动模式”的操作,该模式一旦开启,中国空军将真正的进入“超机动”时代。

  被低估的“电子飞行员”

  关于航电系统和“智能支持”其实并不难理解,苏-35S和苏-57的研制周期是重叠的,为了缩短苏-57的研制周期,苏霍伊就将苏-57的航电系统先放到了机体更加成熟的苏-35S上进行试验。要注意的是,这是很大程度上把整套系统架构都放上去,而不是类似现在部分三代半机使用了四代机上下放的技术。

  △早期苏-57的座舱与苏-35似乎差别不大,但后期型号已经用上

  苏霍伊的这个策略显然成效显著,苏-57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中途遇到了些挫折,抛开外界对其性能的质疑不说,苏-57总体成熟度还是比较高的,其赴叙利亚行动等细节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智能支持”则是苏-57和苏-35航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是飞机的“大脑”。在苏-57上,它被称做“信息管理系统”(IUS),它也被形象的称做“电子飞行员”。

  简单的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运作机制就是基于飞机上的大量传感器,搭配任务数据内有关敌军的情报内容,进行复杂的综合信息融合处理,最终给飞行员以建议。现代战机的技术先进,获得信息并不难,因此这套系统难的是如何让系统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决策,这就需要经验与算法的融合。在苏-57的最新宣传中,这套系统被赋予了AI这个当下流行的名词。

  △“决斗”系统的使用门槛不高,米格-29SMT这样的三代改飞机或许都能使用

  北国防务之前在提到“信息管理系统”时,很多读者将其误认为“决斗”系统,这其实是对该系统的“矮化”。“决斗”系统只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开发的一款空战专家系统(基于386即可实现),而“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只负责空战,因此“决斗”这类系统充其量只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苏-35也能“隐身”?

  减少雷达信号特征是所有三代半战机都在努力的方向,苏-35自然也不例外。俄方在极少谈到这方面的信息,最近一次谈到苏-35在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似乎是在10年前的莫斯科航展,在当时展出的看板上称苏-35的“一系列‘隐身’技术使其RCS减少5-6倍”。

  △苏-35的雷达反射面积降到啥水平,吸波涂料很关键(摄影:干巴巴的苏霍伊)

  苏-35的机体与苏-27类似,苏-27的反射面积在10-15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09年的说法,苏-35的雷达反射面积可能只有1.6-3平方米(指的应是正面±60°范围),与歼-7相当。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水平,虽然不如欧洲的三代半,但显然还是比较可观的,但目前并没有后续明确的信息支持这点。

  更早之前,苏-27M(即老苏-35)也曾进行过“隐身”的努力,主要是通过使用吸波涂料、座舱镀膜以及频选雷达罩来达到目的。现在有的说法甚至说苏-35的雷达反射面积可达到0.6-2平方米(同样是指正面±60°范围),飞机正面的雷达和发动机是其最大雷达辐射源,如果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例如增加类似F-18E/F的发动机进气口的雷达屏蔽器),这并非不可能。此外,吸波涂料也是重要的途径,而它的使用与否的弹性是比较大的。(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文/杨政卫、北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苏35雷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