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空基核力量的重塑 为何还要从魔改图16开始呢

中国空基核力量的重塑 为何还要从魔改图16开始呢
2019年06月20日 09:3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中国首颗氢弹实际爆炸当量为330万吨TNT的庞然大物,也是由首次空投原子弹的功臣——4251号图-16飞机(在一些文献中也称之为轰-6甲)投掷的。

  提到共和国的氢弹,那就必须再拜一次今年年初仙逝的于老!

  由于首颗氢弹的重量明显大于原子弹,因此这架图-16对弹舱进行了改进,这项改进也为1969年首飞的国产化图-16——轰-6甲量产时所沿用。装备部队的轰-6甲保留了核武器投放能力,其独树一帜的勾边空心机徽和白色涂装(白色反射性最好,可有效抵抗核爆光辐射)也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机体受核辐射损害的设计。

  虽然图-16理论最大载弹量确有9吨,但国内查阅苏联试飞年鉴资料后发现该机在试飞中实际只测试过5.7吨载弹量,为此对图-16的弹舱竖梁和竖柱进行了加高和加强

  而在将庞大的氢弹组件从内陆运抵马兰基地时,1967年1月刚刚交付我军的苏制安-12运输机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轰-6甲的经典涂装

  但它们不仅从未真正装备空投核弹战备值班过,而且等到1988年轰-6终于完成生产定型的时候,其弹舱内的核弹专用吊钩和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以及相关投放电路都被取消,此后的轰-6改进型也均遵循这一技术状态。其中的原因,值得多说几句。

  轰-6甲停产时都迟迟未能定型的原因,摘自《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国营第172厂飞机发展史》

  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前的1963年12月5日,当时在关于核武器研制的第7次专委会上,就已经确定了我国实战化核武器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的研究方向。此后,改装后的轰-6甲、轰-5甲和强-5甲也进行了多次空投核弹试验,但后两者一共只参加过5次空投试验,均未投入量产服役;前者虽然后来还多次执行空投核弹试验任务(例如1976年的500万吨级氢弹试验),但更多是为东风-3/4和东风-5的热核弹头进行前期测试,确实“为辅”。

  1976年11月17日的核试验场景,即是为东风-5的热核弹头进行测试

  1965年12月,代号为空36师机务八中队的核武器专业中队组建,担负参试轰-6甲的保障工作;1966年8月,空军又从各院校单位抽调了数十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在该中队的基础上组建空军技术保障大队。这是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一支为空基核力量准备的专业机务保障队伍,一直保障到1980年10月16日最后一次大气层内核试验之后。

  核轰炸机部队的机务官兵,必须对对核航弹的构造原理、储存保管、运输挂载和维护使用有着充分的了解

  随着原计划于1985年11月3日进行的真·最后一次大气层内氢弹试验,最终在“临门一脚”前因非技术原因被取消,这支精干的保障力量也被撤编,和他们的老战友——4251/4252号图-16轰炸机——就此结束了为共和国核力量默默奉献20年的征程。

  如今仍在沿用的不少技术标准,以及空军飞机及地面设施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和损伤修理等教材,都离不开那一代人的心血

  由于第一代空基核武器全部为临空投放的核炸弹,这种极其缺乏生存性和突防能力的投掷手段,在面对超级大国时的威慑力和效费比确实远远不如陆基核导弹。这使得第一代空基核武器平台并未实际装备部队,也使得中国空军在此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再无涉核岗位。

  需要做好面对核战争准备的空军防化兵可能是不多的例外

  虽然随着我国核武器小型化事业的进步,轰-6K使用的长剑-20/20A空射巡航导弹理论上完全可以像美俄类似导弹那样装载战术核弹头,但由于空基核力量的发展长期被“遗忘”等诸多原因,实际上长剑-20系列并无核型号。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军委、总部和空军各级首长的推动下,发展空基核力量才再次成为重大战略课题。

  092/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和服役,使得海军始终有着对相关保障力量及人才队伍的需求,相关院校早在十几年前就组建了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虽然这项战略课题的最初成果——基于轰-6K研制的,可携带空射中程核导弹,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新型轰炸机,在平台性能上距离美俄尚有很大差距;但作为担负填补“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最后一环使命的,起步很早、却又经历过长期空白的中国空基核力量建设,更应从基础做起,从常识做起。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款相对成熟可靠的飞机平台,对于空军势必需要重新组建的空基核力量专业保障队伍来说,确实能减轻很多起步阶段的工作负担,尽可能使其集中精力于摸索核武器战备使用和安全保障领域的经验,缩短与其他军种的差距。这样等到传说中的轰-20投入使用的时候,这支届时经过锻炼,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保障队伍,才能让空基核力量更好地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轰-6空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