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大型运输机为何数量不够 归根结底都是这一原因

中国大型运输机为何数量不够 归根结底都是这一原因
2019年05月27日 17:3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近日,军事报道里出现了这么一个画面:空军一架运-9飞机在空中开启尾门,准备进行重装空投时,在尾门的两边还各有一个手持长棍的战士,保证尾门的正常使用而不被卡住。

  其实直-8的尾门长期以来也有类似的问题

  虽然无论是尾门本身的可靠性还是战士的安全防护看着都让人揪心,但也得无奈地说一句,这类毛病,在我军现役的运-8/9系列飞机身上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且即使是这么个性能也就是凑合用的装备,数量上距离“管够”尚有不小的差距——当然,性能也是导致采购量一直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当然,最近几年能组织起赴南海远航,出国参演竞赛等大项活动,总是个进步

  中部战区和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的两个师,以及北部战区和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特种机师下属的一个中型运输机团,这基本上就是空军运-8/9及以上级别大型运输机部队的全部家底儿。很多读者都大概知道我军伊尔-76/运-20的大概数量,可见按理说应该多一个数量级的运-8/9飞机,实际装备数量也并不多。

  例如在我军引进的安-12飞机刚刚全部退役的2002年,即使此时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已经展开数年,但哪怕算上可以拆除部分设备后转为运输机使用的若干架运-8H航测机和运-8E无人机母机,我陆海空三军的运-8运输机总数此时才刚刚好凑够40架。

  毕竟挂架去了之后,运-8E本质上和运-8也没啥区别

  直到2009年10月,在空军决定由陕飞在空警-200型预警机使用的运-8Ⅲ类平台上研发运-9运输机之后,空军向陕飞增购了一批运-8C,以在运-9量产前用这批飞机替换掉早期生产的运-8基本型,特别是其中一些还在使用S型产品(即未设计定型的产品)的飞机,以保证运输机机队的基本安全飞行,这才使得运-8系列运输机的总数在2010年后超过了50架。

  如今在飞行学院也保留着一定数量的运-8,也算是一种储备

  因此在这一时期,作为缓解我军大中型运输机数量严重不足的手段,我军调用民航大型货机装运人员和大件物资的场面经常见诸报道。像波音747这种级别的大型货机,尽管没有军用运输机的跳板式尾门,但也可以使用机头和尾部侧面的多个舱门完成大件物资的装卸,算是一种补充航空运力的替代方法。

  尽管这类场面难免会被这些飞机的生产国拿来说事儿,但这种操作是必须要练的,一旦到了真得用上这招的时候,“友邦惊诧”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随着二手伊尔-76陆续交付,加上南航两架波音747货机于2013年9月封存(长期停放在浦东国际机场,直到2015年6月才解封重新投入货运航线),运-9也在此时投产,开始装备我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并发展出了医疗型等改型,我军才减少了此类训练的比重。

  陆军航空兵的运-9

  不过尽管运-9的飞行性能确实有所提高,特别是将载油量恢复到基本型的水平,加之在涡桨-6C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之后,航程确有很大改善;但由于没有对机翼进行改进等原因,使得其性能上限也相对有限。

  2014年11月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运-9,该机仍然保留了空警-200的平尾端板设计,提升飞行稳定性

  顺便一说,在运-20定型投产前后,恰逢此次军改大幕拉开,当时围绕空军的“脖子以上”改革方案讨论中,一度有仿效俄罗斯等国空军的做法,组建包括军事运输航空兵司令部在内的多个职能司令部的想法。但由于这与军改总体战略中压缩机关等一些原则相悖等原因,最终并未实现。

  独立的职能司令部,既便于平战时期部队的管理运作,降低更高级别指挥机关的负担,也为高级干部提供了上升空间

  长期立足于国土防空作战的中国空军,从建军之日起就以歼击航空兵为骨干力量,其在话语权上自然也占据主导地位,从空军领导集体大多出自歼击机部队就可见一斑;即使是同样多次参加过实战的轰炸航空兵,从其中成长为我空军高级指挥员的干部,也仅有少数特例;因而尽管运输航空兵的历史并不短,并在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地位还是无法与歼击航空兵相比。

  运-8/9飞机结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除了厂家之外,用户对其的需求问题也脱不开关系

  联想到之前山猫写过的关于我军运输机直升机自卫设备的现状,如果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拔高,空军对非一线作战飞机的不重视,包括海军对登陆舰艇/辅助舰艇自卫火力的长期轻视等等。。。。。。这类军迷都能发现端倪的问题,往往都能归结到对现代后勤(包括装备)保障工作的理解程度上。

  运-20进度上的相对成功,与之作为“大飞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体现的国家意志有着很大的关系,但至今仍有部分需要收尾的问题

  所幸这一问题正在得到重视,例如在陆军今年组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大比武”中,陆军司令员亲自前去观摩了后勤专业的比武情况,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事儿——特别是对于在这次军改中受到很大影响,思想必然存在波动的后装保障队伍来说,陆军最高首长的到来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靠着部分已确定转业干部的最后奉献等努力,使得整体保障工作基本按时完成,为上级最终形成作战决心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洞朗事件仍然暴露出了改革冲击带来的影响

  从这次改革开始推进以来,全军上下“准备打仗、练兵打仗”的口号声不可谓不响亮;从深入基层部队调研到为联勤保障部队授旗,对后装保障的重视程度也不可谓不高。但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执行,更何况随着近期形势的不断变化,留给这一代军人改变积习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最近常能听到“练兵先练将”这句话,作为陆军“老大哥”的现任“掌门人”,此次对后勤工作身体力行的重视,多少会带来一些垂范效应。行文至此,东拉西扯,已经是乱得没啥头绪了,只是希望这能成为改变后装保障现状的先声吧,毕竟“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而我们的羊,暂时还没丢。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