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通过三次人才革命铸就强大海军 中国能否赶超

美国通过三次人才革命铸就强大海军 中国能否赶超
2019年01月02日 12:06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咋一看,海军总是高度保守和坚持传统,甚至抵触创新的组织。21世纪的美国海军依然保留了一百多年前的制服、习俗、军衔结构和俚语,但还是有不少变革。

  比如2010年,美国海军创立了第十舰队——赛博网络司令部,水手们是躲在电脑房里,而不是出海。

  事实上,美国海军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极具适应性、快速变化的组织,招募、训练和整合全新类型的海上战士和专业人士。

  三次巨大的变革,重新塑造了美国海军的工作、教育、培训和服务。

  第一次是1910s,无畏舰的出现:

  新的蒸汽涡轮机能让战舰速度提升30%,统一的大口径主炮,足够的装甲防护。

  这些新战舰的产生,需要一批全新的水手。以前的水手,按照英国作家的描述,是一帮商业船员、囚犯、旱鸭子和少数真正的水手组成。

  但是在新的代表工业科技的无畏舰时代,近3/4的水手需要接受某种专业训练:鱼雷、机械、电器等等。抛缆绳、划桨的传统水兵形象已经逐步消失。一把钳子比桨更有用;纸张比缆绳更多。

  美国海军也是紧随此步伐,当时的海军部长约瑟夫-丹尼尔斯就是这样以为人才变革者,他本人就是一名没有军事经验的报纸编辑。上任后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如何找到足够的水兵来填满快速扩张的舰队。

  尤其是1912年出现的“超无畏舰”又增大了20%。

  由于每年有10%的水手服役期满后退役,问题越来越突出。

  战舰可以3年造好,而合格的鱼雷和炮术水兵需要6年才能培养出来。于是人才培养速度,超过战舰建造能力,成为美国海军发展的重要瓶颈。

  1896年,美西战争前2年,美国海军人数是1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00人而已;

  到1900年,美国海军增加到2万人!

  1907年,“大白舰队”开始世界航行时,美国海军已经达到37000人!

  1914年一战爆发时,美国海军已经51000人!

  此时美国海军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招募和培训体系。

  水兵的形象,不再是一个每个港口都有一个“女朋友”的帅哥冒险家;而是一个经常出海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成年童子军”。

  海军部长丹尼尔斯说到:只有心智健全,生活检点的人才能做到。海军废弃了以前的招募文案——里面充斥着年轻水手与热带岛屿上半裸女郎交往的内容。而是更换为——一旦加入海军,他将有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

  转型期是痛苦的,1905-1914年,将近3/4的申请加入海军的男子被淘汰——海军不需要寻求刺激的花心冒险家,而是守纪律高素质的人员。

  当时1904年服役的“集中火控系统”的运作,已经需要20-50人的团队密切配合,懂机械,懂电子,懂数学和几何,才能完成瞄准、测距、接收、记录和计算射程、航线、速度等信息,然后转换成主炮的火控参数。没有司机、机械师、电工经验的人几乎不会被接受。

  1910年代初,海军为机械、铁艺、机舱、火炮、厨师、行政等多个专业的水兵提供长达一年的专业培训。1906年,海军已经有20多个不同的专业分工,9所专业学校。

  1916年,丹尼尔斯宣布,每艘战舰都应该是一所学校,要求每个单位每天为士兵提供2小时指导。

  虽然很多军官们表示不热心,在岗教育和后来兴起的函授课程系统,成为后来美国海军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募和培训问题解决了,把有经验的人留住是另一个问题。尤其是两次时间大战中间的20年,熟练水兵流失问题抑制困扰着英美海军。

  皇家海军有1/3的人到期后离开海军。

  1901-1902年,皇家海军有1700名水兵与“女朋友”私奔。

  1905年,路易斯王子访问北美时,旗舰上有68名水手趁机逃跑移民。

  皇家海军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涨工资(如已婚水兵的分居补贴,服役6年老兵涨薪15%等),改善伙食,取消一般体罚(除了舰长命令的鞭刑)。

  美国海军没有上述系统性措施。

  1910年超过74%的水兵在第一个服役期满后就退役。1900-1908年甚至15%的人提前结束服役期。

  丹尼尔斯部长的措施是:降低制服的成本(美军制服要自己掏腰包),提高生活质量,改革纪律,轻易不进军事监狱等等,船上设立洗衣房和烘干设备而不用再自己晾衣服。

  1914年开始很多军舰有了电动冰淇淋机。然后推出了“加入海军,去看世界”的招募口号,鼓励舰队和战舰频繁访问外国港口。

  然后开辟了“士兵提干”的渠道(欧美传统思路里,平民士兵,军官贵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极难打破!)

  1914年,国会允许每年从士兵里选拔15人去念海军军官学校;

  1918年,这个数字提升到100人;

  1919年,海军直接在诺福克和圣迭戈开辟预备学校,为考学的士兵提供更直接的帮助。

  第二次变革——航空

  皇家海军1918年就主要依赖皇家空军提供飞机和飞行员,结果导致自己在航母发展方面的滞后。

  1920-1930s美国海军领导人对飞机的表现印象深刻,飞机也抓住了大众的注意力。

  陆航飞行员米切尔的“炸舰表演”更是名垂青史。

  到1929年,美国海军已经新设立航空局,获得了国会授权的1000架飞机的预算支持;

  然而马上面临人力不足的窘境——航空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几十架飞机可能需要上千人保障。

  1924年,海军大约有300名飞行员,离填满1000架飞机的空缺还很大,而两艘大型航母已经开造——萨拉托加、列克星敦!

  而且,海军的军官轮岗管理上,居然经常要求飞行员军官要定期去其他岗位。

  于是海军飞行员短缺问题更严重。即使是动员士兵里的人考飞行员,也只解决了230人。

  1934年,国会居然把海航的预算授权增加一倍,未来5年内达到2000架!——这种“给的比要的多”的情况,让现在的美国海军大佬们泪奔啊!

  于是航空局开始了“海军预备役飞行员”的渠道——这一下子打开了平民当海军飞行员的大门!

  预备役人员需要在彭萨科拉海航基地训练1年,然后在舰队服役3年。

  随着1938年慕尼黑事件的战争阴云,1939年美国国会睿智地通过了“海军航空储备法案”,共计储备了6000名平民预备役飞行员!

  珍珠港事件后,这些渠道投资得到了回报,海军每年从17个新建的训练中心的到30000名海军飞行员和空勤人员!这个规模是其他陆航的2倍多!

  而且其中真正的海军科班军官飞行员很少,大量是士兵、平民转过来的以及短期任命的非职业人员。比如1943年底,超过11000名新飞行员中,科班出来的职业军官只有226人。——战争潜力就是这么出来的。

  大战结束后,绝大部分临时非职业飞行员都离开了。留下的就是这帮安纳波利斯的职业军官飞行员。而正是这批职业军人,又主导了二战后30年的美国海军的中高级岗位。直到第三次变革。

  第三次变革——核潜艇

  冷战期间,苏联的水面舰艇部队一直不是严重威胁,但红海军的潜艇部队就是另一回事了。所幸美国很快研制出革命性的核动力潜艇——1954年的“鹦鹉螺”号。20世纪60年代,华盛顿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着“北极星”洲际导弹也出现了。

  核技术和导弹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电子设备、声纳、火控计算机、雷达、核动力反应堆,成为新的知识和技术挑战。

  这时候的主导人,就是 海曼-里科福。

  作为把持海军核力量25年的人物,他在国会拥有众多粉丝,但最深刻的,是在人才队伍方面的变革——核动力舰艇人员制定的丰富而严格的NUCS培训计划。

  此前美国海军一直在纠结——是否要把工程专家整合到指挥线上,让他们有指挥权,NUCS解决额这个问题——之后拥有核知识的工程专家才能指挥核动力战舰和潜艇!

  这对于潜艇社区来说,是革命性的——让一个核物理理工男,指挥一艘核潜艇,还有上面几百号兄弟的生死!——这个让传统作战班子出来的指挥军官们也感到难以接受。

  但是随着核潜艇、巡洋舰、航母的逐步加入舰队,对合格的核动力军官、士兵的需求,很快超过了质疑声。以至于打破了“潜艇人员必须来自志愿人员”的规定,而变成强制——“某些驱逐舰人员,正在上着课,突然打电话被告知:你已经转入核潜艇项目啦!”

  但马上就面临一个老问题——期满了人留不住。士兵退役走掉,军官轮岗走掉。

  上世纪60-70年代,近乎2/3的核军官尽早离开了这个序列。

  然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在海军领导层发挥了巨大作用。最早的10艘核潜艇的艇长里,7人成为海军上将,1972年美国海军三星中将里面1/3来自核动力项目。1975年的海军作战部长、海军学院院长都是核动力帮派的。

  1971年,设立了对口潜艇部队的海军副作战部长岗位,取得了跟水面舰艇、海航平起平坐的权利。

  这些都是针对变化,打破传统、打破常规,应对新挑战。

  正如第一次复杂机械海军的出现,让海军人才来源从传统的沿海渔港老水手,转变为城市人口、商人、文化人。

  第二次飞机的引入,为平民打开了进入海军的通道,而不仅仅是应届毕业高中生或者军校生。

  而且第二次飞机的引入,还打破了海军的性别界限,虽然1974年才有女飞行员,但1943年海军航空局已经招募了23000名地勤辅助女性,从事导航训练、枪炮训练、军械修理、钣金、降落伞折叠、空管等岗位。

  而2010年2月,首批女性开始在核潜艇上服役……

  现在,大家纷纷都在预测,第四次人才变革是什么时候?什么样子?

  是网络时代的键盘宅?还是无人平台的遥控手柄男?我们能赶超么?……(作者署名:默虹美海军学习小站 )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